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南浊积岩油藏不稳定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梁南浊积岩油藏实施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介绍了纯47、梁23、44和38四个区块分别实施周期脉冲注水、对角井交替注水、两排井交替注水、隔井分组交替注水的实践;讨论了按注采井距和地层导压系数确定注水周期和选择注水量的方法;并通过梁南浊积岩油藏不稳定注水的实践结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得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粱家楼油田实施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介绍了不同构造和井网特点的四个区块分别实施周期脉冲注水、对角井交替注水、两排井交替注水、隔井分组注水的试验情况;讨论了按注采井距和地层导压系数确定注水周期和选择注水量的方法;并通过梁家楼油田不稳定注水的试验结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得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确定不稳定注水为进一步开发该类可动剩余油的方式,由此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模分析等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不稳定注水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梁家楼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4.
梁家楼浊积油藏剩余油研究模式及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渗流理论,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区、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以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化堵调剖等为技术手段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的系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对梁家楼油田浊积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拓展了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挖潜方向,并对进一步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曙1-6-12断块属于浊积厚层砂砾岩、中高渗中质稠油油藏,1980年9月开始注水开发,注水开发过程中适时应用早期注水、动态调注、周期注水、水井调剖以及注采井网调整等技术,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开发阶段注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开发效果,总结成果经验.对同类油藏采用注水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水浊积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矛盾突出,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出现油水前缘不稳定,形成窜流。气为明确气水交替驱与氮气泡沫驱在平面非均质油藏的适用性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合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岩心模型,开展了气水交替驱和氮气泡沫驱试验,分析了2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驱油效果,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渗透率条带的流体波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时,气水交替驱可表现出良好的提高波及系数及降低出口端含水率的能力,但当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大时,该方法控制气体流度能力降低,提高采收率效果变差。氮气泡沫驱在岩心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大时,仍可发挥泡沫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以及表面活性剂洗油的多重特性,有效抑制高渗条带中的流体窜逸,使氮气泡沫在低渗条带呈现活塞式驱替,从而实现深部调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因此,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提高深水浊积岩油藏采收率,为该类油藏的经济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梁家楼油田勘探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筱瑾 《勘探家》2000,5(2):50-53
以浊积砂体为储集体的砂岩岩性油藏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石油勘探的重要对象,这在盆地勘探后期尤为重要。对这类油藏的勘探存在地质认识和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两个方面的难题,梁家楼油田的勘探在这两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该文系统阐述了地学工作者研究梁家楼油田的曲折历程,简要介绍了济阳坳陷勘探浊积砂体油藏的主要认识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以浊积砂体为储集体的砂岩岩性油藏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石油勘探的重要对象,这在盆地勘探后期尤为重要。对这类油藏的勘探存在地质认识和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两方面的难题,梁家楼油田的勘探在这两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该文系统阐述了地学工作者研究梁家楼油田的曲折历程,简要介绍了济阳坳陷勘探浊积砂体油藏的主要认识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闫博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2):182-184
通过塔南塔19-78井区的岩屑录井、岩心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塔南凹陷滑塌浊积砂砾岩油藏的储集层及其地震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塔南凹陷南屯组沉积期的构造特征,重点探讨了构造转换带对于滑塌浊积体分布及其所形成油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转换带内的油藏分布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因素控制。结合完钻井的试油生产数据,对该套滑塌浊积砂砾岩油藏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东部古近系与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关的浊积岩油藏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和资源潜力。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埋藏深、个体小、厚度薄的浊积岩油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受埋藏深度、储层厚度、围岩屏蔽作用及灰质影响等因素控制,浊积岩地震识别难度大。本文总结了3个浊积岩地震识别难点,提供了相应的针对性技术,同时,为了提高浊积岩描述的精度,提出了合理的浊积岩储层描述思路和预测流程,以期对浊积岩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