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设定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成渝地区的经济溢出效应进行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四川省内部产业联系强度高于重庆市,且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中,而重庆市内部各产业联系强度有减弱的趋势。另一方面,重庆市对四川省的外溢性影响大于四川省对重庆市的外溢性影响,且重庆市对四川省的外溢性作用主要来源于重庆市的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研究发现,2007-2012年5年间两地的区域内产业关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而区域间产业关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相对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理中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分析了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提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要以空间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贯穿战略性和协调性两个技术路线,要做“有限规划”,更要做“有效规划”。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实例,从凝聚区域共识、关注重点地区、强化共同行动等重点内容,说明如何以空间格局、规划布局、事项项目、空间政策为具体抓手,实现区域规划可传导、可落地、有效用。文章最后指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技术”内核,从管控型规划走向协调引导型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走向行动引导。  相似文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第四极,对其城市扩张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能为区域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了成渝地区4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GEE提取了1990—2019年的城市用地,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和城市用地密度函数,对比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成都、重庆双核的扩张速度较快,带动了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但总体上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镇体系结构及区域协同性有待加强。(2)从城市紧凑度(Kp)、扩张速度(D)来看,城市半径随时间而扩大,多数大中城市的紧凑度下降,而小城市趋于紧凑。(3)根据城市形成演变特征,可划分为高速发展型、集聚增长型、分散发展型、发展滞后型4类,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高速发展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集聚增长型,成渝连接区域的中等城市为分散发展型,小城市为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4.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经济、创新、开放等区域宏观层面对成渝地区进行了高度定位,其中高品质生活宜居也被重点提及.15分钟生活圈是城市宜居评价的基本单元,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宜居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利用城市POI数据,根据服务设施分为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两类,分别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建成区覆盖度和商业设施的设施密度、种类齐备度进行评价,识别出成渝两地生活圈尺度上的城市服务供给分布,结合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服务需求分布,对成渝双城的生活宜居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成渝双城服务设施人口覆盖比例较高,整体宜居水平较高,但提升型设施覆盖仍需提高;从空间分布来看,老城区普遍宜居,新城区设施建设稍显滞后,宜居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内环以内及成都三环以内的范围,而重庆礼嘉悦来、成都高新区等近年来两座城市建设的"发力点"则在服务品质上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6)
中心镇是我国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有的城镇体系中,中心镇只是一个"节点",但却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性作用;其发展基上能够牵动周边整个小城镇群,形成群体性反应。发展中心镇,能够使城与乡之间形成互补,也能够形成双向互动,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链,使农村产业与城镇需求衔接起来,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融合起来,从而形成双向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天然气管网运营体制、深化天然气下游市场化改革、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有利于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推进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的公交客运体系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毗邻地区地面公交,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地区公交客运方式,打破原有公交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填补毗邻地区公交衔接"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在分析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三地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的班线情况、运营情况及运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状发展在法律、运营及场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耿佳  赵民 《室内设计》2018,(4):41-47
在面向新时代的征程中,成渝肩负 着探索并引领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在 竞争与合作中实现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 历史使命。本文以成都与重庆为比较研究对 象,分析成渝的发展路径特征。首先探究两 市1986—2016年间需求侧“三架马车”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然后引入供给侧多增长要素 解析城市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要素及其贡献 度;进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背景 及政策导向,辨析成渝两市发展路径特征与 变化趋势。最后基于比较研究,探讨面向新 时代的城市经济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毗邻地区同城化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南京作为国家第一个批复规划的都市圈,毗邻地区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研究立足区域层面,面向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都市圈整体优化发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功能、联系和意向3个方面对毗邻地区同城化水平进行评价,划分“三级三类”。建议差异化、有重点地推进毗邻地区同城化,并通过规划引领等举措,高效推进都市圈毗邻地区同城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环节入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尤其要抓好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提高中心镇的发展质量,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具有地方特色风貌及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本文以广东山区为例,探索山区中心镇的发展之路。广东省2003年制定了《中心镇规划指引》,明确今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介绍了莆田市仙游县南部中心镇枫亭镇的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战略,以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促进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彦 《山西建筑》2009,35(19):23-24
结合目前朔州市发展现状,在明确城市规划原则和规划理念的基础上,从道路交通规划和“双城三带”的发展模式两方面阐述了朔州市的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从而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中心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在行政辖属上是各地域单元中的核心乡镇,在地理位置上是县域范围内若干个乡镇的中心,具有组织本片区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职能,设有比较完备的服务设施,在周围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聚集能力,是能够带动一片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核,其组成包括县城和部分发展程度较高的建制镇。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作为经济基础好、集聚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部经济先发地区,绍兴是较早开始中心镇规划和培育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绍兴市12个省级中心镇培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绍兴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真分析研究中心镇培育的"绍兴样本",不仅对于进一步推进绍兴的中心镇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也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索宣州-高淳省际毗邻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等方面的指导策略,探索毗邻地区在产业协作、生态环保、民生共享、社会治理及交通互联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及实施保障措施,促进省际毗邻区域形成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拓展毗邻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摘 要: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及巫山东部,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引发山火原因较多。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川渝地区山火的数量和强度持续增加,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在概括近期川渝地区山火案例的基础上,从氧气、可燃物和引火源3方面分析引发该地山火的主要原因,并从地形、气候和植被方面分析扑救难点,从多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山火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精明收缩的发展思路为目前乡村所面临的收缩问题、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收缩的普遍过程与总体特征,总结国际应对乡村收缩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乡村地区的收缩现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6):141-14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文章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跨界地区的空间协同治理常因各种阻碍而难以解决空间治理的“碎片化”问题,省际毗邻地区的空间协同治理涉及更多层级的治理主体,因此具有更大难度。文章基于府际博弈视角,从博弈主体、博弈平台和执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阻碍省际毗邻地区空间协同治理的主要原因,并以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的空间协同治理为例,解析其协同治理策略及发挥作用的内在原理,以期为区域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居住环境是绿色村庄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严寒地区村庄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绿色化的建设要求更为迫切,本文在对严寒地区村庄居住环境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严寒地区村庄居住环境的特点,绿色化发展基础与条件,并结合严寒地区村庄居住用地、空间、建筑以及环境设施等特点,提出生态绿色化发展路径与发展时序,为严寒地区村庄绿色居住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