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教融合"既是实现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经济转型对地方本科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校、企两张皮现象仍然普遍制约着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通过对应用型大学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将混合所有制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并初步探索其运行机制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适应"新商科"特征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新时代应用型商科人才定位与客观要求,深入分析传统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科创融合,即"产教科创"四维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良好,可供同类地方高校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抓住机遇转型发展有利于我省高教结构的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是加快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建设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应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要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加强学科专业群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的科研水平,用大学章程推动转型发展,同时注意学习借鉴欧洲创新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产教融合制度趋势及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围绕C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专业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特点、岗位实习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展开分析,探索了文科专业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深化了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产业结构迭代升级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协同理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围绕主体协同、目标协同和资源协同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在该体系指导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够为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即引导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作用;明确协同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接协同育人资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国内学者对产教融合的概念与内涵、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实质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发展与产教融合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其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特色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对未来挑战、实现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地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厘清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内涵入手,从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应用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大学文化实力方面探析了地方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路径,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是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双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借助产教融合的方式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航海技术作为我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应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示范区",拓展现代航运供应链上人才持续发展渠道,为加快建设现代航运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通过构建“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方法,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认为,“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基础、平台、过程和成效4个维度予以体现;“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成效受重视程度较高,而人才培养基础和平台的受重视程度有待加强。IPA分析发现,师资水平、师生互动、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是“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创业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尚需保持,而人才培养制度保障、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协同育人还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崛起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新趋向,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格局带来很强的冲击。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目标引领下,加快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论文从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兴起的缘由入手,深入分析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举措。目的在于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形势及未来发展态势,为加快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及当前出版业的改革形势,使学报的现实处境更加严峻。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发展定位的剖析,认为必须遵循应用性与学术性、内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报办刊的目标、类型和层次、服务对象及特色等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学报应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职工为主要对象,成为助推院校及地方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学报。  相似文献   

12.
结合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建设的要求,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的案例讨论与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形式的应用型研究训练,并以“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等专业课程为研究试点,对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的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为工程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批以工科为主的高等专科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章论述了此类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讨论了其办学发展思路,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培养途径的选择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与企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西安邮电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寻求突破,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在目前条件下信息类本科院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建立以学科基础、专业技术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能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协同创新内涵并阐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要性;介绍了安徽三联学院近年来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便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开展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备受关注,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还存在目标不清、观念滞后、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和探究原因,从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服务保障和培养效果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思想,对传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通过“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群建设,设计了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形成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同时,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群的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工程素质教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转入内涵建设时期。伴随着高考生源的大幅下滑,部分高校将面临生存危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由高职高专类院校经过资源重组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升本以后,部分应用型高校逐渐失去自我,盲目追求大而全,忽视个性和特色的打造,对考生已逐渐失去吸引力。面对未来部分高校的生存危机,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正确地审视自我,传承传统,打造特色,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50年发展史为例,剖析了二工大在半个世纪中的发展历程。二工大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历经四次跨越,书写了一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造就了一批各个时代需要的劳动模范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二工大进一步秉承传统,凝练特色,率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行先试专业学位教育,架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二工大的发展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承传统,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凝练特色,这是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开拓创新,这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普通高校具有区别于职业学院与重点院校的特殊性,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展开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以吉林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为例,拟从专业设置、课堂改革、实验小组、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提出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并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两岸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一类新型大学,注重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通过对两岸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寻找大陆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不足,以达到改进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