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华北地区某半地下式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缺氧段A2O工艺,设计污水处理规模10×104 m3/d,该工程自2014年9月底试运行以来,运行效果良好、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连续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总结了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布置形式、污水污泥各处理段工程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楚小龙 《净水技术》2020,39(1):34-37
天津市某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改良巴顿甫+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工艺,远期处理规模为8万m~3/d,近期根据地块开发计划分为一期(2万m~3/d)+二期(2万m~3/d),出水执行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2/599—2015)中A标准。同时,通过高度集约化的构筑物布置和厂区布局,满足规划用地不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地上式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主要来源于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脱水系统等三大系统,而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来源于整个箱体以及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分别就郑州市某地上式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与郑州市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生物除臭系统的设计理念、臭气来源以及生物除臭工艺设计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华中地区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取前置缺氧段A2/O工艺,污泥处理采用高速离心浓缩脱水工艺,工程设计规模为10×104 m3/d,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工程自2014年9月底试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文总结了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时工艺及设备的调控经验,以期为其他类似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冬季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根据水资源具有的可持续利用特点,制定实施了诸多的法律法规,其中,关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与建设也在逐步的开展中,而污水池作为污水处理厂中一项核心结构设施,它的结构设计的如何,一定程度上会对污水处理效果和设备使用寿命造成影响。本文据此对污水池结构设计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进行消防设计时需考虑的火灾危险性因素等进行了详尽分析,系统阐述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的难点。通过调研国内类似工程的消防设计,结合相关设计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简化方案,为我国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雅楠 《净水技术》2020,39(6):38-42
钱江污水处理厂自1997年建设以来历经3次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实现全厂总设计规模为34×10~4 m~3/d,目前已达到满负荷运行。2020年启动四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40×10~4 m~3/d,处理工艺采用"初沉池+五段Bardenpho生反池+双层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消毒"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水厂采用地下式二层建设形式,负二层构筑物通过渠道相连,紧凑布置,附属建筑物置于构筑物之上(负一层),通过构、建筑物的集成一体化设计,极大节约了用地,用地指标为2 500 m~2/(10~4 m~3·d)。文中详细介绍了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设计重点,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污水厂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上海市泰和污水处理厂采用全地下式建设形式,污水、污泥、臭气等均按高排放标准设计。地下空间布局紧凑高效,地上设施布置与公共绿地建设紧密结合。在除臭通风、采光照明、消防安全、防腐耐久、节能降耗、智能化运行等多方面均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建设环境友好型污水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也为上海市打造面向2030年的概念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污水直排带来的污染,初期雨水排放和合流污水溢流造成的河道污染也比较严重。在心圩江下游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采用半地下建设形式,耦合了1.5万m3初期雨水调蓄池和一级强化处理设施,有效提升了心圩江流域内的污水处理水平,同时考虑了应对近远期合流溢流污染及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措施。污水处理采用“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AO)生化池→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加砂高速沉淀池→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组合工艺,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并优于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初期雨水处理采用“调蓄池→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加砂高速沉淀池”组合工艺,具有运行灵活、启动速度快的特点,处理后出水可稳定达到设计水质。项目占地指标为0.62 m2/(m3·d-1),运行电耗为0.33 kW·h/m3,为同类项目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净水技术》2010,(2):18-18
国内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布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正在加紧建设,有望在明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届时,这座“全封闭、零污染”的污水处理厂将对改善布吉河、深圳河水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污水处理领域采用智慧的理念、智能手段进行管理维护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若干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成效,并重点介绍了Power BI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为水厂推行智慧水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庆桂 《净水技术》2022,(9):156-161
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由于具有环境友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已成为城市污水工程建设的新方向。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较传统地上式污水处理厂难度大大增加。文章通过调研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工艺选择、平面高程布置、通风设置、消防等方面,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AAO工艺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通风设计建议采用新型无风管通风系统;消防设计时建议根据《城镇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技术规程》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相似文献   

14.
韦华清  彭熊  平俊 《清洗世界》2022,(11):107-109
在工业建设过程中,节能降耗可以说归结到重要的目标。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展污水处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把节能降耗视为重要的手段,要做好排污工艺的稳定设计,将污水处理优化完善之下,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这可以让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大大提升。通过污水处理厂准确落实节能降耗这一原则当中,在生产控制环节不断的加强问题分析以及措施处理,希望让污水处理厂真正的推进节能降耗生产的发展,让污水处理的效果彰显出良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相比,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具有节约土地资源、降低二次污染风险、减少病原体传播、可多元化利用地面空间等优点,近年来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热点和趋势。武汉市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104 m3/d,占地2.91×104 m2,以AAO+MBR作为核心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合流制污水,出水水质除TN和SS限值分别为15 mg/L和10 mg/L,其他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IV类水质标准,处理后的尾水排入明渠作为生态补水。文中总结了狭长形用地红线内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同标高共底板的设计思路,最大程度发挥竖向空间作用,结合池体竖向分布特点,利用生物反应池临近空间设置溢流调节泵房,作为同类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功能布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我要各地陆续兴建了不少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本文对国内外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优缺点,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我国的前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曾令斌  邓军  张洋 《净水技术》2023,(S2):134-140
惠州市陈江街道办二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万m3/d,采用全地下形式,设计出水水质指标执行地表“准Ⅳ类”(除TN外,其余常规指标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设计采用“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膜格栅+AA O-MBR+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膜格栅采用内进流式网板格栅,栅条间隙为1 mm;AAO生物池总停留时间为9.6 h,有效水深为6.0 m,曝气管采用膜管式微孔曝气器,气水比为4.71:1;MBR膜类型为中空纤维膜,膜孔径≤0.1μm,平均运行通量为12.50 L/(m2·h)。操作层分为9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且面积不大于2 000 m2;管廊层区域为水池或检修平台,且同时使用人数小于10人,不计防火分区。试运行期间平均进水量为2.5万~3.5万m3/d,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9.
周波  顾凤 《净水技术》2023,(S1):303-311
随着城市发展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厂面临扩容及提标改造的双重任务。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中除臭系统的设计是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臭气有效收集的关键,也是缓解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腐蚀问题、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金港污水处理厂一期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臭气分布特点,合理地确定了除臭系统分区方案;结合通风工程设计,精细化设计密闭收集系统,解决了箱体内设备腐蚀等问题;通过分析地下污水处理厂除臭相关标准,科学优化各臭气单元的换气次数,提高了除臭风量计算的准确度;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现状土建及管线综合模型,对改造工程收集风管进行正向设计出图,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全过程未产生设计变更。通过总结以上除臭系统改造设计经验,可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除臭系统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夏云峰  周艳  王涛  闵红平  卢仲兴  焦鹤  陈骞 《净水技术》2022,(8):140-145+162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以其友好的规避邻避效应、高土地利用率、再生水可就地回用的优势正逐步在全国兴起。为促进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健康发展,避免盲目建设,文章对比同等规模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泥处理、臭气、消防及用地方面梳理工艺设计应注意事项,以期对后续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AO+MBR)工艺以其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高污泥浓度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工艺类型。采用短流程工艺AAO+MBR时,在常规进水质量浓度下(CODCr≤400 mg/L、TN≤45 mg/L),生物段总停留时间为10 h,污泥负荷为0.07 kg BOD5/(kg MLSS·d),污泥龄控制在20 d,通过MBR深度处理后可满足市政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