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学生对于话题和主语概念的模糊,在汉译英时往往将汉语话题句句首名词性成分都当做主语来翻译,旨在解决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翻译错误。汉语话题化句空位主语的性质属于"语用空语类"范畴,是一种省略主语的现象。我们认为,根据语境,通过"还原"和"结构转换"等方法得到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以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个案实例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汉英翻译实践中在语义理解、英语中多名词现象、英语中"物做施事主语"现象、以及"同义反复"现象几个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终提出加强翻译实践练习、提高翻译学习的认真程度等对策,为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而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切换。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也就是说其中之一为忠实于原文,由于涉及到相应的行文习惯以及语言文化背景,这又恰恰是翻译中的难点。于是误译现象也就在所难免。本文主要拟从笔者所读到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的误译来收集例证,试析日汉翻译中的三类误译现象。并透过这三类误译提出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避免这三种误译现象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广大日语学习者、翻译者带来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无主句,而且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英语里却没有相应的结构,因此研究汉语无主句翻译成英语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把汉语无主句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其译成英语中的不同句式。作者通过大量翻译实例,归纳出在汉语无主句的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被动语态、采用倒装语序、祈使句、"there+be"句型、形式主语"it"、采取补充主语及用分裂句等最常见的七种处理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汉语条件句的构成类型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假设条件、特定条件和"无条件"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汉语条件句,总结了汉语条件句的14种不同翻译方法,并探讨了汉语条件句的一句多译现象.指出翻译要在具体语境中,从总体上把握全句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英汉主语与谓语的差异,总结汉英翻译中主语与谓语确定的方法,结合翻译练习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主语时存在的机械对应及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选择谓语时选词不能恰当的表达原意、主谓、谓宾不搭配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以至于汉语中频频出现主语空位的现象。无主句被认为是汉语言的特色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此英语不存在无主句。事实上英语在特定情况下亦存在相对无主语现象,且具有典型性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加注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翻译方法。以人人影视翻译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网络字幕翻译中的译者加注现象有三种:语言注释、文化注释和术语注释。网络字幕翻译加注的三个原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确定加注对象、确保译者的客观立场、保持注释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广告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传媒手段颇为流行,尤其是异域广告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广告翻译亦颇显重要.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内涵,中英文广告翻译要求译者注意本土的文化特征和两地文化差异的广泛性、特殊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广告翻译中需要作适当的文化迁移。  相似文献   

10.
叠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应用于多种语言中。与英语相比,叠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更为频繁。本文主要从"三美论"的角度讨论元曲中叠词的英译,尤其侧重许渊冲译本《元曲三百首》中叠词的不同翻译策略。通过讨论"三美论"翻译原则以及《元曲三百首》中叠词的翻译,希望元曲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形式能引起翻译界更多的关注,像了解唐诗宋词那样加深读者对元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强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需要正确认识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一般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主要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论述了译者主体性作用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和强弱。认为译文必定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体现和强弱又因译语文本类型、译者的前理解及翻译个性风格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译者应该是整个翻译创造性活动中的真正主人。传统翻译理论中,习惯将译者放在从属的地位,因而忽略了其主体性。哲学概念中的主体性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作为主体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在主体活动中和其它动物有所区别的一种主观能动的特性。在整个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的主体创造性意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受到客体的制约。文章所提到的主体创造性,是译者在恢复了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其创造性发挥的特点和方式进行的相关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只把翻译活动当成一种实践活动来看待,所以在理论发展方面,自然是受局限的。本文尝试应用价值哲学方面的评价理论来研究林译小说,通过四方面的不同功能分析林译是在特殊历史情况下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复杂关系,也是后者针对前者做出的选择,以此承认林纾的翻译活动对翻译学界及文学界的贡献。并验证涉及翻译活动的事实,无论是译文种类与数量的增多,翻译观念的更新,还是质量的提高都是朝着不断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开始于对在场的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解构主义翻译观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解读翻译研究的诸多问题.从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译文对文本意义的动态表现及译文对语言差异的体现三个方面,分析了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观对翻译研究的影响,认为其在提升原文和译者地位,保持语言多样性和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等方面能够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了以功能主义为基础,以目的为导向的文本类型理论,不仅提供了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及翻译批评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框架,将翻译和文本功能结合起来,就能对不同功能的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检验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1964)认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中介作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实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动态对等。本文认为,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被动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深入理解原文;在表达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又是主动的再创作者,拥有表达方式的主动权,处于主动创作的地位.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是译者的中介作用的体现,力求取得翻译的“动态对等”:即文体对等、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17.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常常会碰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处理这些差异的策略:意译、直译、归化、异化。而策略的选取受到翻译的形式、目的和意图,文本的体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引进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宜采用直译、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艺术风格等差异,充分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概念运用于英汉翻译研究,描写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文章集中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句法结构的区别而造成的主位结构上的差异:英语突出主语,主位大多与主语重合,而汉语突出话题,主位基本上就是话题。通过一些英译汉的实例,探讨了两种语言的主位结构转换时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语境的交际维度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语境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语境的交际维度与翻译的关系。认为翻译中对语境理解的程度决定着译文的质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境的交际、语用和符号方面的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概念运用于英汉翻译研究,描写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文章集中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句法结构的区别而造成的主位结构上的差异:英语突出主语,主位大多与主语重合,而汉语突出话题,主位基本上就是话题。通过一些英译汉的实例,探讨了两种语言的主位结构转换时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