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试制目的酱油是人民生活必需的调味品。长期以来,我厂生产的酱油品种较少,只有用固稀发酵法生产的一级生晒酱油、特级生晒酱油、滴珠酱油和用低盐固态水浴保温发酵法生产的一级麦色酱油、特级麦色酱油共五个品种,且以一级麦色酱油产量为主,年产七百万斤。为了增加花色品种,丰富市场供应,我们研究试制了酱油新品种。在试制中,为了创造名牌,主要试产一些有多种营养和具有一定药物疗效的酱油新产品。例如香菇酱油,主要利用香菇丰  相似文献   

2.
酱油,是烹调中国菜的主要佐料。酱油立刻能让菜肴展示出丰富的味道和色泽。如今,酱油的品种越来越多,海鲜酱油、凉拌酱油、含铁酱油、红烧酱油、儿童酱油、草菇老抽、蒸鱼豉油、黄豆老抽、精选生抽……各式酱油多达几十种。其价格差异也非常悬殊,有2元钱一袋的,有二三十块钱一瓶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酱油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恒连 《中国酿造》1991,(2):10-11,46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主要品种有浓口酱油、淡口酱油、白口酱油、溜酱油及甘露酱油。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的西洋化,日本酿造行业陆续开发了无色酱油、改良酱油、颗粒酱油及大蒜酱油等新品种,现简介如下。 一、无色酱油 普通酱油色泽较深,呈红褐色,不宜用于注重色泽的菜肴,故用量受到一定限制。日本野田产业科学研究所将酿造酱油减压蒸馏,得  相似文献   

4.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浓口酱油是日本酿造酱油的主要品种,消费量约占85%。但由于色泽较深,呈红褐色,不宜用于不需色泽的菜肴,故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日本又先后开发了色泽较淡又具有酿造酱油特有香味的淡口酱油及白酱油等淡色酱油。此类酱油在酿制过程中,尽管采取了防止增  相似文献   

5.
酱油渣是酱油酿造企业生产得到的大批量下脚料,产业链也未能对原料"吃干榨净",残留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因此,就酱油渣残余蛋白的有效利用,从开发做饲料、栽培用复合基质、蛋白质酶解再利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对酱油渣蛋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扩大酱油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多年来,酱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食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酱油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要求酱油具有咸味,还要求酱油成为营养丰富、色泽瑰丽、风味鲜美独特、品种多样、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目前市场...  相似文献   

7.
海鲜酱油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型调味品的发展现状,开发与研究海鲜酱油的意义及市场前景,国内外以低值鱼、扇贝裙边为主要原料,经过科学的加工酿造的各种营养丰富、海鲜风味浓郁的海鲜酱油。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酱油调味品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分析了我国目前酱油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现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者对酱油调味品的品质,品种有着新的需要和选择。为提高酱油质量,将多采用高盐稀醪发酵、添加风味剂、应用生物工程等方法;调味品趋向多样化、复合方便化、高档化、营养保健化;研究开发调味品添加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9.
现在市场上的酱油品种很多,为了方便消费者识别,下面介绍一些有关酱油品种的知识。制作工艺上的分类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相似文献   

10.
张永正 《食品科学》1980,1(4):64-67
<正>台湾省酱油品种中既有大陆传统的大豆酱油,也有当地传统的荫油和仿效日本的化学酱油以及大豆酱油和化学酱油的调制酱油四种。  相似文献   

11.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其中半数以上是由5大企业生产。酱油品种有浓味酱油、淡味酱油、白酱油、大豆酱油及甘露酱油等。其中,浓味酱油的消费量最多,约占酱油总产量的85%。  相似文献   

12.
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锁然  李娜 《中国调味品》2012,37(3):101-104,107
分析酱油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酱油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而且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超过31%。酱油中呈味氨基酸丰富,使酱油滋味鲜美。酱油含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氨基酸-γ-氨基丁酸。酱油中的氨基酸均衡,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酱油中香气成分的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酱油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食用调味品之一,而低盐固态法制的酱油为我国目前消费量最大的品种。本文利用CH_2Cl_2提取,于常温下减压蒸馏浓缩,再运用FFAP与OV—1两种毛细管色谱柱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这种速酿酱油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的酱油风味化合物有4 EG(4-乙基愈创木酚)、麦芽酚、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2—乙酰吡咯等。对检出的异丁酸等异味化合物,指出了其在酱油中产生的可能原因。经分析比较,对进一步丰富改善我国低盐固态制酱油的风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贻贝蒸煮液的经济价值和贻贝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开发新型酱油品种,将贻贝蒸煮液添加至低盐稀态发酵酱油曲料中进行发酵,制备贻贝酱油,试验设置3组测试组(贻贝蒸煮液添加量分别为5%,10%和15%)和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贻贝酱油(10%添加量)的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16.83 g/100 m L,全氮含量1.55 g/100 m L,均达到国标特级酱油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0.75 g/100 m L,达到国标一级酱油标准;贻贝酱油中鲜味氨基酸占比较高,同时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醇类、酯类、酚类等风味物质的含量高于某特级酱油。试验制备的贻贝酱油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有望为贻贝蒸煮液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15.
褐蘑菇风味酱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鲜褐蘑菇为原料,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添加褐蘑菇风味提取液,研究了褐蘑菇风味酱油的新工艺.该工艺制成的酱油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不仅丰富了调味品市场酱油的花色品种,也为褐蘑菇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郝确 《中国酿造》1990,(4):31-33
着眼于近年来的酱油市场,突出的问题是供不应求,原因之一是原料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酱油资源,作为油厂下脚的花生饼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其它营养素亦与豆饼相当,因此,以它为原料生产酱油,不但具有可能,而且改变了使用花生饼粕直接作肥料或饲料的现状,实现了充分利用其内在植物蛋白进行酱油酿造、酱渣下脚再作饲料或肥料这样较为经济、合理的途径。本研究以花生饼粕为原料,采用多菌种发酵法,所制酱油达部颁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酱油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调味品,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酿造实践中,根据当地气候、原料、饮食习惯等创造出多种工艺不同、风味各异的酱油品种,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酱油在酿造过程中,原料中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在多种微生物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氨基酸、糖、醇、酮、醛、酸、酯、缩醛和萜烯类等300多种物质,它们给酱油以鲜美的口味,醇香扑鼻的香气,美丽夺目的颜色和浓厚粘稠的体态,形成了酿造酱油独特的色、香、味、体。酿造酱油不仅有炫丽的外观,能使菜肴增鲜、增香和调色,还有抑菌、降压、抗氧化和抗癌等功效,起…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测定不同年份传统酿造酱油的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市售酱油和陈年酱油两者的含盐量相近,市售酱油的一般成分,总氮、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陈年酱油。两种酱油都富含种类全面的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且氨基酸构成比符合WHO/FAO推荐值。此外,两种酱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一类营养丰富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酱油的产量及品种 日本农林规格将酱油分成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再投料酱油及白酱油五种。表1列出各种酱油的特征及比例。 日本酱油生产方法分为正式酿造、新式酿造及氨基酸混合液三种。JAS将酱油定等级,分成特级(仅正式酿造方法)、上级及标准三等级。由于近年来,日本加工业的  相似文献   

20.
粉末酱油的制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生活多样化的今天,过去的液体或膏状食品,现已多被制作成干燥食品。做为酿造食品之一的液体酱油,也因干燥技术的出现,开辟了新的用途。 最近市场上从粉末酱油的色调(粉末自身的颜色以及溶化后的颜色)粒径(容积密度的大小),食盐及氮浓度、香味成分等角度,对制品提出一些要求,因而使粉末酱油的类型更加丰富。加之,最近由于采用铝箔包装的携带型颗粒酱油的开发,使它更作为一种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