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谐波失真和噪声失真对音频信号质量评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通过建立基本电路模型理论分析电容对音频信号失真的影响,然后利用仿真工具及实际测试对此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容的容值、电压稳定性对音频信号的总谐波失真和噪声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音频分析仪的设计.该分析仪采用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和高精度ADC+FPGA电路,通过PCI接口电路实现和主机的通信,能根据用户设定的波形类型、幅度、频率等信息产生相应的音频信号,能对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进行特定的算法分析得到信号交直流电压、频率、谐波失真等参数.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音频分析的音频信号分析频率精度高、总谐波失真(THD)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单一语音、音乐音频及其两者的混合音频进行语音/音乐分类时分类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音频分割的音频分类算法.利用能熵比特征进行音频分割,分割出的音乐段较为准确,而利用幅度均方根特征进行音频分割,分割出的语音段较为准确,避免了对语音段的过度分割.将两种分割方法分割所得音频段的起点和终点升序排列并两两组合形成新...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7,(20):34-36
传统的校对方法使用的是对比模型标准校对,在校对过程中经常出现同频音质的失真现象,并且很大程度上存在音频回响,极大地影响了音乐表演的效果,对此,设计一种音乐表演声准校对平台。在硬件的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声音数据分析服务器能够有效地对音频数据进行高振感隔离,音频信号采集器选用MPEG-700型号的音频信号采集器,对音频分类器的设计选用两种分类器。分别是统分类器以及隐马尔可夫模型分类器。在软件设计上对预加重处理计算过程中引入线性预测编码系数,对设计音乐表演声准校对平台进行多模式校对,改变传统统一校对模式,实现音乐表演声准自动校对。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模拟应用环境进行对比试验可知,设计的音乐表演声准校对平台能对不同音频数据进行标准校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小波域统计特征的音频标签嵌入容量问题,讨论了具有小波变换域统计特征的音频密写标签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二进制码串作为标签的嵌入量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音频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音频标签失真度的概念、这种算法和度量方法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电台播发广告的智能监听监管系统中.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准确的嵌入和提取音频标签信息,以及对其失真度进行度量。  相似文献   

6.
MPEG-D语音和音频统一编码(UnifiedofSpeechandAudioCoding,USAC)标准是一种新兴的MPEG音频标准,其核心目标是力求在低比特速率下,能同时对语音信号、音乐信号、语音和音乐混合的信号进行有效编码。目前USAC编码系统主要由频率域和线性预测域两个核心编码模块组成,并通过信号分类器进行控制。本文首先对USAC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主要介绍,然后分析构造窗函数以实现输入信号中语音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分解,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USAC系统的编码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数字化舞蹈技术的概念,并介绍了音频在数字舞蹈技术中的应用及前端处理,提出了基于音乐节奏的动作提取和分析方法,利用音频乐段与动作序列的对应关系,有效地将音乐信息应用在数字化中国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并对音频技术在数字化中国舞蹈动作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瞬态互调失真近年来世界各国许多高保真度音响厂家和专业人员研究和采用新技术设计音频放大器时,都以音乐再现为目标进行考虑.人们经过数年来的大量分析和研究,发现严重影响晶体管放大器动态特性和音质的是放大器的瞬态互调失真(TIM)和上升速  相似文献   

9.
对于音频内容的检索技术被现代运用于许多的领域当中,这项技术的掌握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对于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在本文中主要是对其音频中两个分支,语音检索和音乐检索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相关的技术进行相应的认识和具体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以此了解和促进音频检索关键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对于音频信息情感的研究较少以及对音频情感进行智能分析识别缺乏成熟技术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VGGish网络的音频信息情感智能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VGGish网络提取音频信息的特征,利用降维可视化的方法不断调整不同情感音乐数据集分布,通过SVM和LSTM模型实现了音乐情感分类.算法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分类模型均...  相似文献   

11.
This tutorial paper describes various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s (published and new unpublished) of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MDCT) in the MPEG layer III (MP3) audio coding standard developed in the time period 1990-2010, including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polyphase filter banks for completeness. The efficient MDCT implement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fast) complete analysis/synthesis MDCT filter banks in the MP3 encoder and decoder. In general, for each efficient forward/backward MDCT block transforms implementation are presented: complete formulas or sparse matrix factorizations of the algorithm, the corresponding signal flow graph for the short audio block and the total arithmetic complexity as well as the useful comments related to improving the arithmetic complexity and a possible structural simplif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Finally, all efficient forward/backward MDCT implementations are compared both in terms of the arithmetic complexity and structural simplicity.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almost all presented algorithms can be also used for the 2n-length data blocks in others MPEG audio coding standards and proprietary audio compression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2.
New fast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identical for 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both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MDCT) in MPEG-1/2 Layer III (MP3) audio coding standard are described. They are based on a new proposed universal fast rotation-based MDCT computational structure [V. Britanak, New universal rotation-based fast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for 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DCT-IV/DST-IV and analysis/synthesis MDCT/MDST filter banks, Signal Processing 89 (11) (November 2009) 2213–2232]. New fast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are derived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code and they ar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high-performance programmable DSP processors. For the short audio block it is shown that our efficient MDCT implementation in MP3 can be modified to achieve the same minimal multiplicative complexity compared to that of Dai and Wagh [An MDCT hardware accelerator for MP3 audio,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Specific Processors (SASP’2008), Anaheim, CA, June 2008, pp. 121–125].  相似文献   

13.
AAC:21世纪音频编码的主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无论对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广播、消费类电子都有其重要性。首先简要地回顾了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了包括MPEG音频,MP3,AC-3,ATRAC,PAC在内的8种现行商用数字音频编码系统,并作了特征比较,作为重点、详细地叙述了MPEG-2AAC的算法和特点。介绍了ITU-R有关高质量音频编码主观评价的方法,给出了AAC,PAC,MP3,AC-3音质评分表,评分显示在相同低数码率时AAC具有最好的音质,达到了ITU-R的有关规定。最后简要介绍了AAC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杨忠广 《电声技术》2007,31(1):22-23
介绍了一种绿色环保微型防水车载音响系统。它可采用MP3,MP4等多种数码放音设备作为音源,微型扬声器为2.54cm(1 in)全频带防水型;微型放大器为铝铸造机壳,发烧级电子元件,改性环氧树脂灌封,并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动车、摩托车的配置与加装。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基于分类的音频流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很多传统的音频流分割方法都是基于小尺度音频分类的,它们普遍存在虚假分割点过多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实际应用的效果.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尺度音频片段的分类正确率明显高于小尺度音频片段的分类正确率.基于这个事实和减少虚假分割点的目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类的音频流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大尺度分类的分割方法对音频流进行粗分割,然后采用基于小尺度分类的细分割步骤在边界区域中进一步精确定位分割点.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当处理类别变换频率较低的音频流时,这种分割方法在保持真实分割点检测率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虚假分割率.  相似文献   

16.
MPEG中子带滤波的快速算法及定点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保真的数字音频编码一般都采用子带分析滤波器,作为整个编码过程的主要模块之一,MPEG(活动图象专家组)音频就是典型情况。鉴于标准中给出的子带分析滤波器算法的运算量相当可观,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ID-CT(反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算法,在保证运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运算量和数据量,最终目的是在一片廉价定点DSP上实现MP3(MPEG-Ⅰ层3)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采用数字音源、数字无线传输和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高保真无线音频广播系统,可作为室内背景音乐系统。主机使用触摸屏操作,节目源可以是音频文件、FM广播、立体声线路输入,S/PDIF光纤、数字同轴电缆,或是作为USB声卡连接计算机。从机采用高效率数字D类音频功放。主、从机之间用CC8520芯片无损传输数字音频信号。系统易于安装、工作稳定、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8.
郭泽华 《电声技术》2010,34(2):63-65,72
DVT和MDCT是音频编码算法中应用较多的2种时频分析方法。给出了一种同时计算DFT系数和MDCT系数的算法,并对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误差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TI C5402 DSK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TIC5402DSK完成了音频的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了一个语音处理程序。对声音进行采样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这个程序改编后,可作为MP3实时压缩算法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俊现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6):130-133
基于核电站报警系统对电子音响报警器的需求,采用STC12C5608AD单片机和PHILIPS的音频功放芯片TDA1013B进行电子音响报警器的设计。传统的音响报警器一般采用专用音乐芯片来存储报警声音文件,电路构成复杂,若想更改音乐文件很麻烦。本文的报警音响器是采用单片机控制,音乐文件存储在单片机内部存储器中,更改起来很方便,重新烧写程序即可。且电路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且可以实现具有4个优先级的报警输入。产品通过了全性能试验,能可靠运行,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