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采用相转化法,将纳米级Fe3O4颗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了磁性复合超滤膜,在外加磁场调控下,其对溶菌酶的截留率显著降低。用磁强测量系统、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膜进行了表征。磁滞曲线显示纳米Fe3O4颗粒、磁性膜具有超顺磁性;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基本均匀,在10μm×10μm观测范围内复合膜的粗糙度只有39.106 nm;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推测复合膜中纳米Fe3O4粒子与聚砜之间形成了Fe-O-S键,粒子能较为稳定地分布在聚砜基体中。 相似文献
2.
以FeCl2为还原剂,采用模板和化学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Fe3O4/PSF磁性复合超滤膜,对所制膜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和孔径大小等性质进行表征,随后进行溶菌酶截留实验,并对截留机理进行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可知,粒子主要沉积在复合膜的孔道中;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沉积粒子主要为Fe3O4,粒径为6.99 nm;液液界面法测得,复合超滤膜的平均孔径从无磁场下的9.36 nm减小到0.8 T磁场下的8.54 nm;在外加磁场下,复合超滤膜对不带电的溶菌酶截留率增大,对带电的溶菌酶截留率减小.经过分析认为,复合超滤膜在磁场下的超滤机理,主要是磁场诱导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并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聚砜-Fe3O4磁性复合超滤膜的过程中,为避免纳米Fe3O4粒子团聚,采用偶联剂包裹共沉淀法得到Fe3O4粒子,然后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砜-Fe3O4磁性复合超滤膜。Zeta电位仪检测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66.83 nm,红外分析发现偶联剂结合在粒子表面。经扫描电镜观察和孔径分布分析得出复合膜中纳米Fe3O4粒子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出现,孔径分布较窄。聚乙二醇系列测定基膜为2万的复合膜截留分子量从0T下的19800减小至0.4T的15000,继续增大外加磁场,截留分子量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溶质截留法和液-液排除法对两根TiO2和ZrO2无机陶瓷超滤膜进行表征.溶质截留法所测得TiO2和ZrO2膜的平均孔径(μp)和几何标准偏差(σp)分别为30.8 nm,25.4 nm和1.82,1.58.液-液排除法测得TiO2和ZrO2膜的平均孔径分别为71.2 nm,54 nm,大约是溶质截留法的2.2倍.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均显示,TiO2膜的平均孔径大于ZrO2膜,而且TiO2膜的孔径分布较宽,但从最可几孔径来看,两种膜比较接近.对同一根膜而言两种表征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的基本形状相似.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反映膜的孔径分布,将二者结合起来对超滤膜的表征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转化法,将纳米级Fe3O4颗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了磁性复合超滤膜,在外加磁场调控下,其对溶茵酶的截留率显著降低。用磁强测量系统、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膜进行了表征。磁滞曲线显示纳米Fe3O4颗粒、磁性膜具有超顺磁性;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基本均匀,在10μm×10μm观测范围内复合膜的粗糙度只有39.106nm;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推测复合膜中纳米Fe3O4粒子与聚砜之间形成了Fe-O-S键,粒子能较为稳定地分布在聚砜基体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添加柠檬酸根前后的纳米Fe_3O_4粉体材料,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添加柠檬酸根前后的Fe_3O_4/聚乙烯醇(PVA)复合膜。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古埃磁天平法、振动样品磁强计、自制磁致变形设备、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柠檬酸根前后的纳米Fe_3O_4/PVA复合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根纳米Fe_3O_4制备的Fe_3O_4/PVA复合膜磁化率更大、磁性能更好、磁致变形性能更大、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粒径为微米级的酞菁钴(CoPc)-Fe3O4纳米复合粒子,并用它与氯化石蜡油组成了活性较高的无水电磁流变(EMR)液,同时用IR、XRD、SEM对(CoPc)-Fe3O4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Pc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了单层分散层,其阈值(最大单层分散容量)为0.06gCoPcc/g(Fe3O4)。CoPc通过一定程度的化学键作用与Fe3O4纳米粒子形成了有效的复合,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和稳定性。该EMR液既具有电流变效应又具有磁流变效应,当同时施加电场和磁场时,它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9.
10.
以硝酸铁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O4/SiO2介孔组装纤维。当n(Fe)/n(Si)=0.13~0.23,n(H2O)/n(Si)=1.2~2.1时,溶胶体系的成纤性良好。利用TGA-DTA、IR光谱、XRD、SEM对介孔组装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组装纤维表面光滑、致密,直径约为50μm,磁性颗粒约为50nm,镶嵌在无序凝胶网络的介孔中;SiO2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铁以Fe3O4结构存在。利用VSM考察了纤维的磁性能,结果表明Fe3O4/SiO2介孔组装纤维比饱和磁化强度(σs)达11A.m2/kg,呈现良好的软磁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法测定超滤膜底表面上总孔面积与该底总表面积之比,再结合哈根——泊肃叶定律来推算超滤膜皮层的平均孔径。这样所得的超滤膜平均孔径比起原先单独使用扫描电镜法或哈根—泊肃叶法,可以更客观地反映超滤膜的实际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醋酸纤维素-纤维素(CAC)增强膜的孔结构特征以及干、湿增强膜,增强膜与非增强膜,增强膜整体与膜表皮层孔尺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CAC增强膜孔结构特征及孔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醋酸纤维素—纤维素(CAC)增强膜的孔结构特征以及干、湿增强膜,增强膜与非增强膜。增强膜整体与膜表皮层孔尺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实验需要的间苯二酚-甲醛(RF)气凝胶的孔径大于标准RF气凝胶所形成的孔径。利用双催化技术(即先加碱性催化剂,再加酸催化剂)进行了标准RF气凝胶扩孔实验,该技术通过改变碱、酸催化剂的浓度和碱催化剂作用时间来控制孔径,并缩短凝胶时间来改善微球的非均匀性以提高其产率达到可接受的范围。文中用氮吸附,透射电镜表征了双催化制得的RF气凝胶,并与标准RF小孔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孔径大小及孔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超细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制备出具有3.0nm孔径的SiO2陶瓷膜。考察了制膜过程中TEOS、乙醇、水的相对量;酸碱催化和pH值;热处理温度及成膜助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在自制的单管膜分离器上,测定了O2、N2、CO2和CH4等气体在SiO2陶瓷膜上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石油焦为原料,研究了原料粒度及混入中温沥青、酚醛树脂、田菁粉和淀粉等添加荆对管式炭膜孔结构和膜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原料平均粒径的减小,所制得管式炭膜的平均孔径减小,但强度增大;加入酚醛树脂、田菁粉和淀粉等添加剂使炭膜孔径增大,但强度减小,而加入中温沥青则与之相反;以田菁粉为添加剂时炭膜的平均孔径达0.319μm,强度为4.40N/mm,以中温沥青为添加剂时炭膜的平均孔径为0.174μm,但强度高达13.78N/mm.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流体,再与斜发沸石复合制备一系列不同Fe3O4载量的磁性斜发沸石,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分析,测定了其磁分离回收率及Cu2+、Zn2+、Cd2+的饱和交换吸附量.结果表明,Fe3O4微粒赋存于斜发沸石表面或相互聚集,磁性斜发沸石磁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其对Cu2+、Zn2+、Cd2+的交换吸附性能与其所含斜发沸石相当,但随Fe3O4载量增加而降低.Fe3O4载量为25wt%时,其饱和磁化强度Ms、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4.787和0.398A·m2/kg,磁分离回收率为94.6%,Cu2+、Zn2+、Cd2+的饱和交换吸附量分别为12.3、12.0和23.4mg/g.磁性斜发沸石经磁分离回收并放置于空气中100d后仍保持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较高的磁分离回收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