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QCM-D的天然多糖材料的蛋白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QCM-D和AFM等技术研究比较了海藻酸钙和壳聚糖两种天然多糖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海藻酸钙相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在生理环境中的水合过程达到平衡较快,且水合程度较高,这也影响材料的蛋白吸附性能.白蛋白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水舍程度较高的海藻酸钙初始吸附蛋白量较少,但海藻酸钙吸附的蛋白量在PBS洗脱后反而较大.而蛋白层|△D/△F|值在洗脱后减小,表明残留的蛋白层发生一定程度的构象变化,结构相对致密,其粘弹性变小.用3种动力学模型拟合蛋白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Langmuir模型拟合度较高,且壳聚糖薄膜的蛋白吸附过程比海藻酸钙具有更小的速率常数k,达到吸附平衡较缓慢.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和使用已跃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几百万吨废旧物。如此多的高聚物迫切需要进行生物可降解,以尽量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污染。文章探讨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现阶段的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3.
4.
5.
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与2-[{[2-(2-吡啶基)肼基]硫代羰基}氨基]乙酸(化合物2)经酰胺反应制得聚丙烯胺衍生物(PAH-S)。由聚乙烯亚胺(PEI)、PAH-S与聚苯乙烯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PEMs)。采用质量敏感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实时监控聚电解质(PE)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吸附过程。在PAH与化合物2摩尔配合比为10∶2,PO34-离子浓度达到10-2 mol条件下,频率降至150Hz,表明制得的PEMs对PO34-具有吸附响应性。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方法的聚醚酰亚胺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它对相对湿度的响应特性和灵敏度以及这种湿度传感器在高湿度对比下的循环特性和长期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湿度范围内,这种湿度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湿敏特性。当相对湿度从11%变化至95%时,频率变化达2000Hz。高湿度差对比下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0和20s。在循环测试和长时间老化测试中,也表现出优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对近十年来超声波技术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诸如嵌段共聚物的合成、高分子的改性、乳液聚合及本体聚合的引发、溶液聚合、微/纳米粒子的制备、高分子反应过程监测、高分子反应机理研究等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超声波技术今后在高分子科学各方面的应用将会不断开拓并深入,尤其因超声波引发本体聚合反应可以获得高纯聚合物材料,这一特点在某些领域必然产生独特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减小高温低湿环境下温度漂移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基频4 MHz的石英晶体为基片,使用滴注法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沉积在基片上,研制出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的湿度传感器。AT切石英晶片以及氧化石墨烯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温度漂移现象显著,导致传感器的频率输出发生漂移,因此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温度漂移进行修正,在不同的绝对湿度条件下,测试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修正模型对QCM湿度传感器的适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得到的修正模型能够有效提高QCM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响应速度,对于研究温湿度耦合条件下的QCM湿度传感器的频率修正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PAMPS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高吸水性树脂(PAMPS树脂),研究了树脂在Pb(NO3)2、Cu(NO3)2、Zn(NO3)2溶液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实验范围内PAMPS树脂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对Pb2 的吸附量还随交联剂浓度和单体中和度增加而增大;在二元和三元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中,PAMPS树脂对Pb2 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ZnO为载体,制备了银离子掺杂的复合粉体,研究纳米ZnO对Ag+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对银离子的吸附随分散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分散剂含量为0.5%时吸附效果最好;pH值提高时,对银离子的吸附也增强,当pH值为12时,吸附最强。 相似文献
14.
以煤焦油沥青为碳源,液相原位合成的MgCO3纳米颗粒为模板,一步法制备了中孔炭材料。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且研究了其对甲苯和维生素B12(VB1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中孔炭材料孔径集中分布在2-10nm,且比表面积、孔容和中孔率最大分别达到530m2.g-1、0.92cm3.g-1和99%,中孔炭(PBMC-1.5)对甲苯分子和VB12分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01和275mg.g-1。 相似文献
15.
竹炭对甲基橙溶液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竹炭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行为,测定了竹炭的粒径与投料量以及溶液的pH值与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随其粒径的增大而降低,甲基橙溶液pH值在2~4酸度范围时,竹炭对甲基橙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达到最佳吸附效果时溶液的pH值为2.吸附质浓度增加,竹炭对其吸附率减小,随着投料量的增加,吸附率不断提高.竹炭对甲基橙的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竹炭对甲基橙的吸附可在100min内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60℃.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探索和测定,竹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率可达到90%以上,能有效除去溶液中的甲基橙.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研究三乙醇胺在氯化钠溶液中对镁合金的缓蚀效果,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了镁合金在含三乙醇胺的氯化钠溶液中的微分电容曲线、表面覆盖度、循环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氯化钠溶液中添加3 m L/L三乙醇胺时,镁合金与溶液界面的微分电容值减小,微分电容曲线出现电位平台,零电荷电位正移;随着阳极极化加强,三乙醇胺在镁合金表面覆盖度下降,产生阳极脱附现象;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镁合金表面出现裂缝,并逐渐发展为腐蚀孔,腐蚀产物分布在蚀孔周边,且易脱落。 相似文献
18.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968,17(1):76-79
The influence of contamination level on the aging behavior of quartz crystal resonators has been studied. Resonators were made using high-temperature bonding techniques and were baked prior to sealing in both dry hydrogen and under high vacuum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within the enclosure. The initial stabilization period for the frequency drift rate to reach 3 parts per 1010/month and the period to restabilize after power interruption to oven and oscillator is usually less than a week for these units. The time periods to reach the same drift rate for units made using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fabrication tecnhiques range from one to six months. The difference in aging behavior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a possible agin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9.
20.
大豆蛋白在聚砜膜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扫描电镜(SEM)观察,系统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包括pH、离子强度和给液浓度)对大豆蛋白在疏水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大豆蛋白一膜间的相互作用符合静电作用机理,吸附量在其等电点附近取得最大值.低pH时随pH升高吸附量增加;高pH时随pH升高吸附量降低,离子强度降低,同性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增加吸附,也降低异性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吸引,降低吸附.溶液化学条件同样影响大豆蛋白在聚砜膜上的吸附速率(膜污染速率).大豆蛋白吸附等温线遵循兰格缪尔方程,通过实验给出了有关的方程参数,由此可预计不同溶液化学条件的膜污染程度和速率.为了确定对流力和静电作用对大豆蛋白吸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的比较,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在大豆蛋白吸附到膜表面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控制静电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大豆蛋白在膜表面的吸附,进而降低膜的长期通量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