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0t/d米糠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中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米糠膨化浸出制油中间试验,建立了30t/d米糠膨化浸出制油生产线;稳定了米糠贮存性,提高了米糠制的得率,毛油出油率平均为17.5%,出油效率为95%~97%,出粕率为85%~87%,溶剂损耗平均为4.5kg/t,粕残油平均为1.3%左右。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初次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差异演化导致显微组分“分期生油”和“早生早排”是煤成油得以有效聚集的先决条件之一的认识,在对成烃演化过程中三塘湖盆地株罗纪煤系有机物理性质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煤成油的初次运移机理,有机岩的脱水作用与煤成油的排驱不存在较佳的时间耦合,依靠内在水分排出携带的水溶形式运移是不现实的,而在过压作用下有机岩中连续的“沥青网络”形成机制和较早的初次运移历史可能是产生三塘湖盆地株罗系煤成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加热压实式生、排烃实验模拟装置,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海相的群4井灰岩进行了热解演化模拟。在实验演化过程中,该灰岩表现出较强的生气能力,所生成的气体以非烃气为主(约占85%-100%),而烃类气体中以甲烷为主;该灰岩还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峰值为78.5mg/g-c),生油范围宽,并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均具有较强的排油能力,其排油效率分布在45%-55%之间。灰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及其在高温下的演化作用使其具有特殊的生油族组分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米糠膨化浸出制油中间试验,建立了30t/d米糠膨化浸出制油生产线;稳定了米糠贮存性,提高了米糠制油的得率;毛油出油率平均为175%,出油效率为95%~97%,出粕率为85%~87%,溶剂损耗平均为45kg/t,粕残油平均为13%左右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我系煤源岩排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00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m3、3.82m3、34.97kg。煤源碉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铁矿石阴离子加温反浮选的高能耗问题,利用尿素包裹法分离纯化的棉籽油酸复配的捕收剂进行了常温(15 ℃)反浮选试验. 以齐大山铁矿磁铁精矿为反浮选研究对象, 确定了最佳药剂耗量为:粗选氢氧化钠 0.7 kg/t、淀粉0.4 kg/t、氯化钙0.1 kg/t、捕收剂0.4 kg/t、扫选淀粉0.2 kg/t.开路获得铁精矿品位63.64%、回收率47.88%,并经过闭路试验得到铁精矿品位63.75%、回收率 89.47%的选矿指标. 试验表明纯化后的棉籽油酸常温捕收能力增强,复配16.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后捕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解决常规加温反浮选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降低海南铁矿煤结固体燃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南铁矿烧结燃耗高的原因及降低燃耗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30%溴矿代替海南粉矿,燃耗从101.8kg/t降到90.25kg/t,添加0.03%添加剂,随着料层高度增加,节能效果变得明显,但是当料层高度超过450mm时,生产率降低,焦粉分加,可使焦粉配比由7.0%降至6.2%-6.5%,燃耗由96.65kg/t了至83.25kg/t。  相似文献   

8.
某炭浆厂处理量为250t/d,通过采用混合剂CZ助浸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金的浸出率由71.63%提高到95.07%,同时,氰化钠耗量由2.00kg/t矿降低到1.15kg/t矿,混合剂CZ耗量为0.20kg/t矿,每年可为矿山降低药剂成本80万元以上,多增产黄金折合人民币400多万元,生产实践证明,混合剂CZ助浸工艺是提高金的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硫酸和磷酸对磷块岩反浮选分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集磷矿选矿厂正—反浮选工业试验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反浮选各单元选别作业的数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H2SO4和H3PO4的用量对粗选、扫选(Ⅰ)作业的分选指标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扫选(Ⅱ)作业的分选指标与H3PO4用量成线性关系.粗选作业适宜的药剂用量H2SO4为1.70~1.71kg/t,H3PO4为3.56~3.68kg/t;扫选(Ⅰ)作业适宜的药剂用量H2SO4为0.31~0.73kg/t,H3PO4为0.30~0.43kg/t;扫选(Ⅱ)作业中H3PO4的用量应控制在1.40kg/t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及其生烃模式。该盆地烃源岩富镜质组,贫腐泥组,但西山窑组下部烃源岩相对富集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和腐泥组含量与组成决定了烃源岩生烃特点和潜力。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生成模式明显不同于吐哈盆地,其生油门限Ro为0.5%,是由孢子体和角质体为主要组分贡献成烃。  相似文献   

11.
煤成油生成、运移与油气藏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沼泽相泥岩作为烃源岩的评价标准;指出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油源岩发育的有利场所;煤成油有两个阶段,早期成烃特征明显;煤成油的排驱具有较湖相泥岩更大的地质色层效应,低成熟时期有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烃类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隙网络和裂隙与疏导层相连,构成煤成油排驱运移的主要通道.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聚团法制备超净煤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选择性聚团法深度脱灰机理。通过改变用油量和搅拌时间,观察了聚团形态,结果表明:随着油用量和搅拌时间的增加,聚团的平均粒度逐渐增大,精煤的灰分降低.随着pH值的增大,ξ电位的绝对值变大,分散体系越稳定.分散剂的加入使ξ电位的绝对值变大,分散剂的加量以1kg/t为好。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盆地之一。在平面分布上,目前已进入勘探开发阶段的油气藏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缘及东部地区,煤和砂岩型铀矿分布在盆地北缘;在赋存层位上,石油及部分天然气(油型气、煤成气)以侏罗系煤系地层为源岩,以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为储层,煤赋存于侏罗系大煤沟组和小煤沟组,已知的铀矿化位于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地层。结合单种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形式,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能源矿产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同盆共存关系,且在成藏成矿中相互作用。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石油与天然气、柴达木盆地北缘煤与煤成气呈同盆共存关系;柴达木盆地北缘铀矿化发育在煤层之上且在油气运移指向的边部有多个铀矿化点,油气及煤系地层为其提供还原剂。通过柴达木盆地北缘烃源岩生烃模拟试验,元素U及其伴生元素(Mn、Mo、V和Cs)的富集对烃源岩生烃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表现为生烃量大幅度增加和生烃高峰提前。综上所述,有机矿产对无机铀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还原作用,无机铀矿及其伴生元素对于有机油气的生成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计量入炉瞬时煤量,提出了一种双进双出磨煤机精确计量入炉瞬时煤量算法,并以山西盂县裕光发电厂2×1 000 MW工程项目为实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精确计量入炉瞬时煤量折算算法负荷变化较小,且主蒸汽压力处于安全运行范围,满足机组协调控制正常投入所需的煤量测量准确的基本条件,对于双进双出磨煤机,更易实现电网负荷调峰。  相似文献   

15.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R。)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结果认为: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第一次发生在E1末T4^0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古新世末,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因此,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但运移规模有限,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第二次发生在E2末T3^0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始新世末,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进入生烃高峰,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E2末剥蚀厚度,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矿物流体包裹体保留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性质,特别是原生有机包裹体,对确定烃源岩的受热史、生烃史,推断油气运移及古地热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中大量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形态、组成和相态,探讨了矿物包裹体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存在三期古地热场,导致古生界烃源岩受热温度呈阶段性增加,从而引发有机质发生多次生烃演化.  相似文献   

17.
煤层夹矸存在孔隙,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为研究沁水盆地新景矿煤层夹矸孔隙特征,选择8#煤层夹矸和15#煤层夹矸进行液氮静态吸附法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新景煤矿8#煤层夹矸和15#煤层夹矸孔隙结构特征中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径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景8#煤层夹矸主要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微孔和小孔占总孔比的92%以上,新景15#煤层夹矸主要由微孔、小孔和中孔为主,微孔、小孔占67%,中孔占到32%左右。微孔、小孔孔径大小与比表面积和吸附量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油气、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南煤层气藏的特征.通过对气藏静态特征(包括煤层空间几何形态、煤层气成分和含量、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及封闭条件)和动态过程(包括煤层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分析,指出晚古生代的煤层在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了严重的调整与改造后逐渐形成现今的沁南煤层气藏.直接控制该煤层气藏中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因素为顶底板与边界断层.目前的高产煤层气井基本上都位于地下水滞流区.  相似文献   

19.
改性粉煤灰吸附水中诺氟沙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改性粉煤灰吸附脱除水中诺氟沙星,采用平衡法测定了改性粉煤灰的平衡吸附量并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了关联,计算了模型参数以及ΔG、ΔH和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改性前的3.24倍;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服从Freundlich模型;改性粉煤灰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的熵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