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鼠类头骨的制作和漂白技术,以价格低廉且便于携带的消毒片二氯异氰尿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和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漂白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头骨,通过在七个温度梯度及三个浓度梯度下,对成年社鼠头骨的漂白试验,从而研究确定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消毒片和双氧水漂白社鼠头骨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乙醇浸泡保存鼠体的头骨标本的制作技术,力求在制作过程中省时、省力,且制作出效果好的头骨标本。通过实验研究,探明乙醇浸泡保存鼠体的头骨标本制作过程中,煮制和漂白使用不同药剂以及不同药剂浓度的效果,制作完整和美观的鼠类头骨标本。头骨煮制过程中使用烧碱和碱面,头骨漂白过程中使用双氧水和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设立不同的药品溶液浓度进行多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制作头骨较小、骨质较薄、年龄较小的鼠类头骨标本,应选择低浓度的药品溶液,煮制和漂白时间较短;制作个体较大、头骨骨质较厚、年龄较大者的头骨标本,应选择较高浓度的药品溶液,煮制和漂白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山林场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夏季(6月-8月)>春季(3月-5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2月);3个监测点明显表现为越靠近水边、郁闭度越高,空气负离子浓度越高;不同天气状况下负氧离子浓度不同;雨天的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晴天.  相似文献   

4.
对高炉余热驱动鼓风除湿的再生部分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某地全年不同气候条件,对采用Li Cl溶液脱湿鼓风进行了理论分析和1:200的模化试验研究,来验证利用余热驱动液体除湿中再生部分的规律性和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再生效果与溶液液气比、温度、浓度有关。液体除湿再生时存在最佳液气比,液气质量比在1.25时效率可达60.65%;再生过程中,溶液温度越高,再生效果越好;浓度越低,再生效果越好。溶液喷淋温度由62.2℃升至80.1℃,质交换效率由59.32%升高至71.35%,但从75.7℃升高至80.1℃,质交换效率仅增加0.95%。全年运行时,浓度保持40%不变,除湿采用冷却塔冷却,再生采用70℃溶液喷淋,改变进口势差对该地全年进行模拟。运行时系统中除湿量等于再生量,再生过程可调性强,对热源温度波动不敏感,操作方便,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在等离子法下以不同工艺参数处理及处理后在不同键合时间,键合加载压力下的PDMS-PDMS键合效果,设计进行了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及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因素影响从主到次的顺序为空气流量、改性时间、射频功率,得到快速不可逆键合(键合5 min)工艺参数:400 W,2.5 L/min,2 min;中、高射频功率(300 W以上)键合10 h键合效果达到实验要求,低射频功率(200 W以下)键合超过24 h仍未达到试验要求;当键合加载压力超过0.4 MPa时,键合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Fenton法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pH值、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加药量等运行参数对CODcr脱除率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确定的最佳运行参数是:进水pH值为5.5、CODcr脱除浓度/双氧水加药浓度比例为0.21,双氧水加药浓度/硫酸亚铁加药浓度比例为0.69,此运行参数可使Fenton工艺的CODcr脱除率达到80%以上,正常情况下出口CODcr可降至50 mg/l以下,色度接近于无色,能够满足新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借助计算机技术,初步探讨鼠类头骨自动分科的识别模型。研究选择4个科的8种鼠的成年组作为研究对象,用Bugshape V1.0提取数学形态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比值化处理后分析建模,用于鼠类的分科识别。从交叉判别结果来看,利用数学形态比值化特征建立的模型可以进行很好地识别,但要提高识别率或再增加鼠种时,需要进一步提取新特征并优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控选区复合电沉积快速成型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沉积效果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相关基础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电铸液温度、电流密度、氧化铝颗粒浓度、粒径与沉积材料中氧化铝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当其他工艺参数一定时,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越高、电铸液温度越低、电流密度越小、氧化铝颗粒浓度越大、粒径越小,沉积材料中的氧化铝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均热板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散热技术,具有热导率高、均温性良好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文中介绍了均热板散热原理,针对均热板和相同尺寸电子设备模块壳体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散热性能实验研究,对比测试了两者均温效果和散热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均热板的均温效果优于同尺寸常规铝材模块壳体;功耗及热流密度越大,均热板散热优势越明显;采用不同散热方式,均热板内芯片与模块壳体内芯片的温差相同;多芯片时,总功耗越高芯片表面温度越高,芯片热流密度越集中,芯片表面温度越高。当达到散热极限时,应设计为多芯片,低热流密度的形式,均热板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淬硬钢干式静电冷却切削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式静电冷却(Dry electrostatic cooling,DESC)是使用离子化空气流作为润滑冷却介质的绿色加工方法.离子化空气流中的活性带电离子和臭氧分子在切削区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是DESC产生润滑、冷却效果的主要原因.借助自行研制的离子发生器和离子浓度监测装置,针对DESC中各放电参数对离子输运效率和臭氧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试验研究,证明放电功率越大,供气气压越高,距离喷嘴出口越近,针极尖端离出口距离越小,喷嘴出口直径越大,离子输运效率就越高;正对并且尽量接近喷嘴出口,出口直径3~4 mm,气压0.2~0.3 MPa,针极尖端与喷嘴出口间距离rn=0 mm时可以得到较高的臭氧浓度.使用优选的放电参数对GCr15进行切削试验,证明DESC可使切削力降低7.3%~25.4%,刀具磨损可减少55%,刀具寿命达到干切削的1.5~3.0倍,并且切削速度和切削温度越高,DESC的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测试稿件     
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以智能化控制的运行方式使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形成交替运行的好氧—缺氧环境,对不同C/N人工模拟城市污水进行了脱氮除磷试验研究。该试验中控制反应器内水温为25℃?1℃,曝气量为150 L/h,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TP浓度为5 mg/L,以TN浓度为30 mg/L、60 mg/L、90 mg/L分别运行了15 d、20 d、20 d。结果表明:当C/N分别为10、5、3.3时,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2%、91.1%、97.7%;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1%、95.9%、96.7%;NH4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8%、99.2%、80.0%;TN平均去除率则分别达到90.7%、81.1%、58.3%。C/N对氮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C/N的降低,TN的去除率随之降低,而COD和TP的去除率略有升高。智能化控制SBBR中存在着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C/N越高,反硝化程度越高。智能化控制SBBR在进水后未经厌氧释磷,直接以好氧—缺氧方式运行,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和传统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理论和研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时效温度(400~550℃)和时效时间(0~8h)对铜镍硅锌镁合金导电率的影响,推导了导电率和新相析出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Avrami相变动力学经验方程推导出了试验合金在400~550℃时效时的相变动力学方程和导电率方程,并计算出该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时效时的相变开始和结束时间。结果表明:在时效初期,试验合金的导电率迅速上升,之后趋于平缓;温度越高,时效相同时间后的导电率越高;导电率和新相析出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导电率的变化来间接反映相变过程;根据导电率方程计算得到的导电率与试验结果吻合;试验合金在500℃时效时的相变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最短,分别为0.34,7 083.23s。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分析得知:香茅草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在3个浓度梯度上有极显著差异,即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2.4%,浓度为1∶10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低为23.7%。在不同观察时间平均校正死亡率有极显著差异,在24~48 h内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1.6%;在3个浓度梯度上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差异极为显著,即在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0.8%,在浓度1∶10时最低仅为24.4%。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及动网格技术,以多相流模型中的混合物模型(Mixture)为基础,并耦合空化模型,对不同功率超声作用下7050铝合金熔体所产生的空化效应及铸造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超声铸造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熔体中的空化区域逐渐扩大,并逐步向变幅杆端面中心集中;超声功率越大,空化强度越高,对铸态组织的细化效果越明显;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精馏是氨水吸收式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文中分析了精馏对氨水吸收式系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精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回流比越大、塔板开孔率越小,及溢流堰越高时,精馏效果越好;液气比的大小存在一个最佳值,对应于此最佳值时,精馏效果最好.文中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精馏塔中两个不同的部分:精馏段和提馏段分别对系统COP和精馏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荷兰百利品种的番茄施用不同浓度的氮素营养,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浓度的氮素对番茄叶绿素及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施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析得出施用不同浓度的氮素对番茄叶绿素和果实中的Vc含量是有影响的,但不是浓度越高,番茄的叶绿素利用率越高,而且在较高的氮素浓度下,番茄果实Vc含量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氮肥浓度则对番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其Vc含量下降,营养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过氧化氢纳米雾(超干雾)消毒灭菌仪对传递窗的灭菌效果,采用不同的灭菌参数(不同的喷雾时间、不同的密闭时间)对灭菌效果进行了验证,当活性氧消毒液的浓度为1.5%、喷雾时间为1 min时,该设备可以用于传递窗的消毒灭菌,只需密闭2 h即可达到灭菌要求(即可杀死106的孢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轴承工序间套圈的锈蚀情况,并研究了水溶性防锈剂的浓度、p H值、使用方法与温度、湿度对防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防锈剂浓度控制在8%左右、p H值在8.5~9.5时,防锈效果较理想;套圈可采用喷淋和完全浸入法进行防锈;温度、湿度越高,套圈越容易锈蚀。对防锈管理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双电层电粘度对薄膜润滑影响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固液界面处存在双电层,理论和试验研究都表明该效应对薄膜润滑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外加电场重构双电层装置进行了组合滑块水润滑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双电层所引起的电粘度效应对流体润滑中摩擦因数有明显影响,另外当摩擦副的材料不同时,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不同。然后,又对KCl(氯化钾)溶液进行了组合滑块试验,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浓度对电粘度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速度和溶液浓度的工况下,对摩擦因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低浓度溶液使摩擦因数明显增加,浓度高时摩擦因数减小;随着速度的增加,双电层效应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减小。最后,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20.
表面修饰CuS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芳辉  朱红  王滨 《润滑与密封》2007,32(10):36-39
在无水乙醇与蒸馏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CuS纳米颗粒,根据表面修饰剂与产物CuS的摩尔比不同,分别制备出了油酸与CuS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0.5∶1,1∶1,2∶1,3∶1的产物。在FALEX-6型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磨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剂质量分数都为0.5%时,当油酸与CuS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2∶1时,磨斑直径下降最大,抗磨效果达到最好;当油酸与CuS的摩尔比为1∶1,摩擦因数为最小值,减摩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