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Mixolab混合试验仪测定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及高粱的糊化特性,确定了5种酿酒用粮的最佳粉团质量,目标扭矩C1值以及揉混转速。实验结果显示,小麦:75 g粉团质量,1.10 N·m目标扭矩,80 r/min揉混转速。大米:90 g粉团质量,0.80 N·m目标扭矩,80 r/min揉混转速。糯米:80 g粉团质量,1.10 N·m目标扭矩,80 r/min揉混转速。玉米:90 g粉团质量,0.8 N·m目标扭矩,80 r/min揉混转速。高粱:80 g粉团质量,0.50 N·m目标扭矩,50 r/min揉混转速。Mixolab测定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及高粱的糊化特性探究,为酿酒原粮品质的筛选提供了一条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ixolab测定糯米粉糊化特性的程序参数,确定了最佳粉团质量、30℃揉混时间、升温速率和最高温度,建立了糯米粉的吸水率标准计算公式。实验结果显示:80 g的粉团质量最适合用来测定糯米粉糊化特性,30℃时揉混3 min即可将粉团混合均匀,8℃/min的升温速率能较好的保留糯米粉的α-淀粉酶活性,最高温度设定为90℃可使糯米粉糊化更彻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预糊化糯米粉的不同添加量(以预糊化糯米粉质量为100%)对不同品质糯米粉在混合实验仪中测定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糊化糯米粉添加量的逐渐增加,2种糯米粉的C2、C3、C4、C5变化趋势相近; C2粉团最低扭矩值逐渐降低,在添加量达到4%后,变化趋缓; C3粉团最大扭矩值逐渐增大,在添加量达到4%后降低; C5-C4的差值在添加量2%时达到最大值,在3%时最低,随后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运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吹泡稠度仪及粉质仪测定面粉流变学特性,然后再运用混合实验仪分析了不同添加量的亚麻籽粉对面粉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xolab混合实验仪在搅拌时两个搅拌臂的扭矩变化参数C2、C3、C4及C5与粉质仪参数柔嫩度具有负相关;C2、C3与吹泡稠度仪操作时所需最大压力P、充气膨胀指数G、面团变形所做的功W显著相关。当亚麻籽粉添加量为5%时,面团的吸水率达到最大,机械稳定性最强,糊化作用最弱,酶活性降低。而C4与C3的比值不变,说明亚麻籽粉的添加不影响面团的烹煮性能。因此亚麻籽粉的最优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5.
将豆粉和小麦粉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不同豆粉对小麦粉粉质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减少,面团蛋白弱化度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不断减小;C2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与5种豆粉添加量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绿豆粉对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影响较大,黄豆粉和黑豆粉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挤压处理对高粱粉及高粱小麦混合粉馒头品质的影响。首先,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处理高粱粉,以挤压高粱粉的糊化度及高粱小麦混粉馒头的感官品质为指标,对挤压前高粱粉含水量、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适宜的高粱粉挤压处理条件为:挤压前高粱粉含水量21%,挤压温度150℃,螺杆转速110 r/min。然后将最优挤压条件得到的高粱粉按不同的比例与小麦粉混合加工馒头,测定混合粉馒头品质(比容、硬度、弹性、感官评分等),与普通高粱粉小麦粉混合粉馒头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挤压高粱粉制得的混粉馒头较添加普通高粱粉制得的混粉馒头品质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米食用品质的混合实验仪(Mixolab)表征点。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测定70种大米的相关参数,用国标法测定大米品质理化指标(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并用描述性分析法对大米进行感官评定,分析Mixolab图谱特征值与大米的理化指标以及感官评定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蛋白质含量与淀粉糊化特性、淀粉热糊化胶的稳定性以及冷却阶段糊化淀粉的回生特性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弱化、淀粉糊化特性、淀粉热糊化胶的稳定性、冷却阶段糊化淀粉的回生特性、淀粉糊化的速度、淀粉酶的水解速度和淀粉的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吸水率和冷却阶段糊化淀粉的回生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感官评定质地方面的粘性、硬度和凝聚性均和Mixolab的冷却阶段糊化淀粉的回生特性值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混合试验仪法应用于大米食用品质的评价是可行的,其中冷却阶段糊化淀粉的回生特性可以作为大米食用品质评价的参考表征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平菇粉和大豆粉、小麦粉对面团热机械特性的影响,优化预混粉配方。首先,以平菇粉、大豆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利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研究添加平菇粉、大豆粉、食用胶及食盐对面团热机械特性的影响,优化混合粉的配方。接着,利用Mixolab的剖面图模式和测定面条的蒸煮特性验证混合粉的面条加工适性。结果表明:混合粉各成分的添加比列为平菇粉10%、大豆粉5.4%、食盐3%、黄原胶0.28%、魔芋胶0.12%、小麦粉81.2%。此混合粉的吸水率(由63.7%增加到72.3%)和稳定时间(由4.31 min增加到4.74 min)相对于未添加食盐和食用胶的混合粉有所提高。由此混合粉制备的面条其蛋白质、膳食纤维、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9 g/100 g、0.41 g/100 g、1.8 mg/g。因此,利用Mixolab可以优化混合粉的配方,并且优化的混合粉除在满足产品加工特性的基础上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面条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两类荞麦粉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一类是在荞麦粉中添加小麦粉制成有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另一类是添加大米粉、胶体或乳化剂等添加剂制成无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有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用粉质仪、拉伸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无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3个粳稻和2个糯稻为原料,制备发芽糙米,分析了糙米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水溶性糖类、脂肪酸值以及Mixolab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糙米相比,发芽糙米游离氨基酸总量、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果胶酸含量显著增加。Mixolab混合仪测定的发芽糙米米粉团蛋白质结构严重弱化,淀粉糊化能力显著降低。油酸含量和脂肪酸值均增加。发芽糯糙米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果胶酸含量显著高于发芽粳糙米,破损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发芽粳糙米。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小麦粉作为基础,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5%、10%、15%、20%、25%、30%、35%的燕麦全粉、燕麦精粉,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分析不同添加量燕麦精(全)粉对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面条指数剖面图的分析,从理论上确定混粉中燕麦精(全)粉添加量的优选比例为燕麦全粉质量分数为5%~10%、燕麦精粉质量分数为10%~15%,挂面感官评定验证了该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30 W的常压空气冷等离子(APCP)处理陈小麦,处理时间分别是0、14、18、22及26 min,分析了小麦生理生化及面团糊化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4~26 min冷等离子处理显著(P<0.05)降低小麦籽粒水滴接触角、发芽率及陈化指数,而籽粒破碎率和吸水率显著(P<0.05)增加。可溶蛋白及巯基的含量随等离子处理时间趋向于增加。深入分析面团糊化特性,与0 min处理比较,等离子处理时间加长,面团醒发时间趋于增加,稳定时间趋于减少;最大稠度、混合结束时扭矩、最小扭矩、最终扭矩均趋于减少,而糊化峰值扭矩和加热结束时扭矩趋于不变;C1峰值幅度明显减少,蛋白质网络弱化趋于减少,淀粉酶活性增大,淀粉回生程度趋于降低,对应蛋白网络弱化速率和糊化速率增大、蒸煮稳定速率趋于减少,破损淀粉则明显减少。APCP可能通过增大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而提高陈小麦面团蛋白强度和面团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制备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并研究蛹虫草对谷物杂粮膨化产品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米粉、糯米粉、薏米粉、红豆粉、黄豆粉、蛹虫草粉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粉进行挤压膨化实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进料速率、挤压温度为影响因素,产品径向膨化率、糊化度、水分含量、吸水性和水溶性指数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用极差分析法优化出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最佳工艺,并利用快速黏度仪测定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和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16%、螺杆转速180 r/min、机筒的5 段挤压温度80-90-120-140-165 ℃、进料速率15 r/min,此时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径向膨化率、糊化度、水分含量、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分别为3.015、84.32%、6.11%、29.65%、416.39%;与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相比,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峰值黏度、保持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显著下降。结论: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挤压工艺可行,添加蛹虫草能够显著降低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糊化特征值,并抑制其淀粉分子的回生或重排。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芽阶段高粱粉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以白高粱为原料,研究不同发芽时间对高粱粉淀粉组分及含量、淀粉酶活力、热力学、糊化、流变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后高粱淀粉酶活力显著上升;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热力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发芽使糊化焓增加,提高了其稳定性和结晶度,起始糊化温度上升,峰值和终止糊化温度无显著变化;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高粱粉体系黏度下降,热糊稳定性及冷糊稳定性提高;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低,高粱粉糊的流动性增强;发芽改善了高粱粉的乳化和乳化稳定性、起泡和泡沫稳定性,持油性提高、持水性降低。综上所述,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粱粉的理化及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高梁—小麦粉复合面包面团发酵流变学与烘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粱粉(过100目筛)对高粱—小麦粉复合面团特性及其面包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粉为参照样,将高粱粉与小麦粉分别按照10/90,20/80,30/70,40/60,50/50(m/m)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采用Mixolab和F3发酵流变仪分析测定面团搅拌和发酵流变特性,并对面包的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用高梁粉取代部分小麦粉,随着取代率的增加会降低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及其稳定性.当取代率为l0%时,面包芯和面包皮色泽(除b值外)与参照样无显著差别.除弹性和回复性外,当高粱粉对小麦粉的取代率不高于20%时,面包的其它质构参数都没有显著差异.高梁粉取代率为10%和20%的面包在感官特性方面都与参照样无显著差别,而当高粱粉取代率高达40%时,所制得的面包仍能获得评定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以板栗全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板栗-小麦混合粉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板栗全粉对板栗-小麦混合粉的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板栗全粉添加量的增大,混合粉面团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降低,糊化温度增加,热焓值减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说明加入板栗全粉使面团筋力减弱,抑制了淀粉的糊化过程,降低了面团的黏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挤压工艺参数对扭矩的影响,以期为红薯米规模批量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在双螺杆挤压红薯全粉复配营养米过程中不同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对系统扭矩的影响,并结合红薯米质构特性中咀嚼感,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扭矩随着螺杆转速和水分含量升高而下降,随着挤压糊化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红薯米咀嚼感随着螺杆转速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挤压糊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对于扭矩,挤压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大,水分含量次之,螺杆转速影响最小;对于咀嚼感,螺杆转速影响最大,水分含量次之,挤压糊化温度影响最小。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145 r/min、挤压糊化温度125℃、水分含量29%,此工艺条件下红薯米咀嚼感最好,扭矩最小,系统稳定性最好,可用于提供生产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添加金针菇粉、茶树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食用菌作为功能基料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以金针菇和茶树菇两种食用菌粉为原料,利用混合实验仪(Mixolab)研究添加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对面团的吸水率指数、揉混指数、面筋筋力指数、黏度指数、淀粉酶活性指数和回生指数等揉混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快速黏度仪和质构仪分别测定面团的峰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等糊化特性和硬度、弹性、黏附性等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5%~10%的金针菇粉和茶树菇粉能够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破坏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降低面团的稳定性、面筋筋力、抑制老化回生,使形成的面团硬度增加,糊化黏度、黏附性和弹性下降。综合分析两种食用菌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发现5%的添加量为金针菇粉、茶树菇粉的最佳预测值,以在满足产品加工特性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丰富面制品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青稞粉添加量对馒头预混合粉面团热机械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青稞粉添加量的增大,面团的湿面筋含量下降,吸水率提高了3.6%~7.0%,蛋白质弱化度(C1-C2值)先增大后减小(-5.1%~10.2%),面筋蛋白质的弱化速度(α值)先减小后增大(-20.0%~20.0%),面团稳定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淀粉糊化速度(β)和蒸煮稳定性(C4/C3)随青稞粉添加量的增大降低,回值(C5-C4)降低了33.3%~41.2%;随青稞粉添加量的增大,馒头的感官评分及质构评价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稻米糊化温度DSC试验条件的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示扫描量热仪是目前米粉糊化温度测定中最为准确的一种方法,而目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样品量、加水量和升温速率有着较大差异,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TAQ2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最小相对标准偏差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样品量、加水量和升温速率等3个因素的变化对糊化温度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各个组合的相对标准偏差值,选出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14μL水、3.0 mg米粉和10℃/min升温速率。应用这一测定条件,测定了21份籼稻米粉的糊化温度。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与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和r=0.51*,说明糊化温度与碱消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