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863计划项目"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6月23日在浙江上虞通过验收。该技术提供了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的新模式,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安全稳定接入大电网扫除了技术障碍。"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为光伏、风电等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提供了规划设计、运行控制、故障保护、优质供电等一整套系统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网缺乏对分布式能源及其所接入低压配电系统的有效量测,难以分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显著不确定性.电力物联网技术可突破传统量测方式的瓶颈,应用于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的多级协调运行及可再生能源广域消纳.面向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状态感知、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然后,利用物联网感知信息,从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模式已渐现弊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主要采用分布式发电技术,但分布式发电具有分散、随机变动等特点,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影响.如何采集这些分布式电源的运行信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智能调度管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北斗技术的分布式电源信息采集方案,实现对分布式新能源的实时信息采集和智能调度控制,解决其对电网安全的影响,保障新能源的安全接入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探讨临沧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2月18日从中国电科院获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分技术委员会(IECSC8A)新立项4项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国际标准。这是IEC在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系统级问题方面立项的首批标准。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分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电科院承担秘书处工作,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据悉,新立项的4项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国际标准中,"基于逆变器的电源与弱交流电网互联"和"严重频率扰动下逆变器电源快速频率响应及故障穿越"2项标准由中国电科院主导发起,并由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成山 《供用电》2015,(1):14-15
<正>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促使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和发展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在内的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然而,高渗透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将给传统电网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其一,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可控性差;其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将改变传统配电网络单向潮流的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对系统的灵活接入和运行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构建交直流混合系统,在多个交直流电压等级集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灵活接入与组网;同时,减少变换环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系统控制能力,在更大范围实现可再生能源互联互补。构建了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是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能力和灵活调节特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给电网带来的问题出发,归纳了储能技术在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模式,分析了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不足,最后从本体发展和应用技术层面探讨了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比例逐渐提高,为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实践参考.首先,总结了作为欧洲能源转型先行国之一的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法案和分布式光伏接入标准等方面的相关经验.然后,梳理了英国伦敦"8·9"停电事故案例中分布式光伏及其防孤岛保护在事故进程中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相关国外经验、我...  相似文献   

10.
刘广一  张凯  舒彬 《电力建设》2015,36(1):33-37
提出了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的6个主动,即电网公司侧的主动规划、主动管理、主动控制与主动服务及用户侧的主动响应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的主动参与。在电网公司侧,强调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进行主动规划、对分布式发电进行主动管理和控制、对上级电网和用户提供主动服务。电网公司的主动规划、主动管理和主动控制可以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增强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主动服务可以为配电网创新商业模式、扩展业务领域提供新的机遇。在用户侧,强调广大用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积极响应各种不同形式的需求侧激励措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应充分考虑分布式发电机组对电网的影响,强调发电机组应积极采用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电压调节技术,主动参与电网的调度运行。基于上述分析讨论了主动配电网的技术实现,包括规划运行一体化的规划技术、充分考虑高渗透率光伏发电接入的运行控制技术、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需求侧响应技术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大量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极大地增加了电网复杂性和管控难度,对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电网面临着大规模、集群式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保障分布式发电规模有序、安全可靠、灵活高效地接入电网,实现分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因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不适于独立的自发自用供电系统,需要与其他分布式电网或公共电网互联。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将形成基于能量路由器(energy router,E-router)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E-router作为该网络的核心,类比信息互联网的路由器,可以实现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电网后的能量管理和传输控制。该文在综合E-router应用类型和现有技术基础上,绘制了基于多能量路由器的3层树形架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归纳分析了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的典型特征,并从配电网层、微电网层和用户层详述了系统架构、接入能源、运行控制、通信调度和关键部件E-router的技术类型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源互联网系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基础,构建可以实现实时、高速、双向的电力数据读取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能源互联网系统.能源互联网系统由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变流装置和智能终端等组成.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操作平台,除了可以实现常规的能量管理,还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即插即用",并根据系统需要,自主实现孤岛运行和并网之间的切换;储能装置在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电源备用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是能源互联网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电网接入要求.最后确定了控制策略、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和储能技术3个能源互联网的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电源世界》2012,(8):10
7月6日,随着风机、光伏发电系统顺利并网,陈巴尔虎旗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微电网实验研究项目投入运行。此前,冀北围场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项目已于2011年10月8日投入试运行。两个实验研究项目的建成和投运,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研究搭建了良好平台。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两个项目的建设,旨在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在保证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电网建设日益困难以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电网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为弥补传统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新的途径。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点与经济性,并对国外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能源及电网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分布式电源接入、孤立地区或小规模送电以及城市电网供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现代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动配电网是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内部具有大量分布式电源,具有主动控制和运行能力的有源配电网,其核心是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消纳问题。针对分布式电源的特点,结合主动配电网的定义及其特征,从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拓扑方式、控制策略方面,分析总结了配电网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并参与电网运行关键问题与技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未来新型农村电网应充分考虑适应农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发展,实现"小电源"与配网互动。针对未来分布式电源在农网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新农村电网规划问题。建立了电网投资成本最小化和系统线损最小化的双目标规划模型。该模型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潮流的影响。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模拟了规划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接入之后能够增强农网供电能力并降低系统线损。该模型能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农网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面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和化石燃料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政策驱使下,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接入配电网。但是,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增加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和市场交易难度,同时,对配电网保护、运行机制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影响。从经济性、环境效益和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经济型运行特性,对于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参与电网电价机制和需求侧响应,提出了响应模型,进而更好地服务电力用户。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愿景中,除了大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设连接各类能源的电网体系之外,发展分布式电热能源系统,促进用户从"负荷侧"支持电网运行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对高性能分布式电热能源系统在发展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价值、作用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类高性能分布式电热能源系统在丹麦、德国等地的商业应用实例,讨论了其技术特点以及工程应用的技术经济条件。最后展望了高性能分布式电热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思路,并结合深圳电网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应用价值,给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分散存在的能源,包括本地方便获取的化石类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分布式电源通常接入中低压配电系统,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智能电网的特点之一就是改进互联标准,简化联网的过程,使包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先进的电池储能系统等环境友好型分布式电源安全、无缝地接入电力系统。配电系统已不再是传统的、仅具有分配电能到末端用户的功能,而将演变成能收集分散、随机变动的电力并把它们传送、分配到任何地方的功率交换系统。智能电网对输电系统的优化还使分布式电源能够实现远距离输电。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和电力接入技术的成熟,分布式电源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分布式电源的应用需要研究哪些技术问题?分布式电源的设计涉及哪些问题?对分布式电源设备有哪些要求?为此,本刊邀请了相关技术人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