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小断块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薄层稠油油藏,提出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因蒸汽驱对油藏条件要求高,故投产前须进行筛选。根据不同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的组合模拟计算结果,研究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对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筛选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层有效厚度超过7.2m时,可利用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经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5000mPa.s的普通稠油油藏;油层有效厚度达9.6m时,该技术可用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20000mPa.s的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2.
M块为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油藏埋深-1510m~-1690m,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800~3500m Pa·s。M块于1977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经过二十多年的降压开采,地层压力降至2MPa,是原始地层压力的1/8,地层能量不足使吞吐效果逐渐变差,单井日产油降为0.6t/d,经济效益差,亟需转变开发方式改善开发效果。M块蒸汽驱试验效果较差,不适合蒸汽驱、SAGD,通过开展火驱可行性研究,认为M块适合火驱开发。该研究为深层稠油油藏吞吐末期转换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春光油田春10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含油面积6.9km~2,地质储量1 152×10~4t,油藏埋深900-1 030m,油层厚度1.2~5.2m;油藏温度下原油黏度22 000~98 000m Pa·s,属于中深薄层超稠油,在地层条件下不具流动性。采用注蒸汽开发,考察了水蒸气不同作用温度和时间下的春光油田超稠油黏度、碳数组成和组成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大,蒸汽同稠油流度比差异大,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发育不均匀,汽窜严重,影响蒸汽驱的开发效果。针对单56超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中汽窜的问题,开展了3组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及10组数字化实验,认识了超稠油蒸汽驱动态规律,优化了调剖体系的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在单56汽驱井组进行了现场实施。生产井井口平均温度由93℃下降到78℃,含水由91.5%下降到81.3%,日油由32.7t/d上升到60.7t/d,改善了汽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2300-3700m),原油粘度大(地层原油粘度150-520m Pa·s),因此该油藏原油开发难度比较大,2003年,该区块开展注水试验,同时也开展了压裂、天然气吞吐等试验,天然气吞吐对该区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改善了油田开采难题。本文通过室内研究的方式,对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试验试验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研究天然气吞吐的方式,为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吞吐能够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水驱转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将使稠油油藏发挥最佳的开发潜能.针对普通稠油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采收率低及高含水情况,本文以相似准则思路建立物理模型,进行了水驱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随温度升高,原油粘度下降,启动压力下降,油水两相共渗变宽;在水驱过程,随着油藏的含水级别上升,原油粘度也上升,采收率低;在转注蒸汽后,随着注入量的增大,在水驱采收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研究指出油藏转蒸汽驱的有利时机是油井含水级别较低时.同时,为研究单一薄层稠油油藏直并与水平井联合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的不同方案蒸汽驱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薄层蒸汽驱,直井与水平井开采效果要优于直井开采效果.该研究对稠油油藏水驱转蒸汽驱提供了新思路,对类似稠油油藏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志强 《当代化工》2016,(9):2109-2112
稠油油藏在我国石油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主要工业化开采方式是蒸汽吞吐和SGD技术等,但采收率一般在20%左右,这样大量资源无法有效采出,目前许多稠油区块开始使用注蒸汽过程中加入CO2和降粘剂等实现复合吞吐。本文在优选降粘剂的基础上,以中原油田油藏为基础开展复合吞吐过程中不同注入剂的配比优化研究。首先自主研发水平井吞吐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优化油溶性降粘剂+CO2+氮气+蒸汽的优化配比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超稠油(粘度大于50 000 m Pa·S)复合吞吐效果不理想,这类油藏不适合,对于粘度小于50 000 m Pa·S的稠油复合吞吐可以提高单独蒸汽吞吐效果,同时得到注入剂的组合方式和具体组合参数值,对实际油藏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813块兴隆台油层为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50℃时脱气原油粘度50000~246000mPa.s,20℃地面原油密度1.011 g/cm~3。蒸汽吞吐开采的加热半径一般仅为30~40m,个别较好的油层可以到50m左右。而杜813块超稠油吞吐动用半径仅为20~30m,开采难度较大。杜813南块兴隆台油层自2003年开始陆续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油井生产轮次高,排水期延长,吞吐效果变差。1-7周期排水期较短,为0-6天,8周期以上,排水期上升到20-30天,地层中大量冷凝水无法采出,含油饱和度下降,部分原油吸附在岩石孔隙表面,注入高温蒸汽无法有效加热剥离这部分剩余油,致使这部分原油浪费了大量热能,却无法采出。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应用CO_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截止目前,累计实施CO_2辅助稠油蒸汽吞吐技术105井次,措施增油14832.2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昌吉油田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探明石油储量超过7 000万吨,油藏埋深1317.0~1775.0 m;平均地层原油粘度458.3 m Pa.s;20℃时,平均脱气原油相对密度0.9276 g/cm~3;属于深层普通稠油油藏。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油藏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至关重要。2011年以150 m井距反七点注采井网开辟吉008常温水驱试验区,通过近4年注水试验跟踪研究,总结了试验区液量、油量、含水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资料统计综合确定了该油藏合理开采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古城油田泌125断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分布差异大的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进行了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对聚合物驱最终开发指标进行效果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原油粘度600mPa·s左右的油藏进行聚合物驱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化工》2021,48(17)
AICD(Autonomous 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水完井技术在国内外大量的应用表明,AICD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或延缓边底水锥进,实现油井增产以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众所周知,对于未投产的新井,AICD控水的适用条件之一是要求地层原油粘度大于1.5 mPa·s。而对于地层原油粘度低于1.5 mPa·s的油藏,由于原油的流体性质跟地层水比较接近,对于AICD控水装置的灵敏性和精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AICD控水在此粘度范围应用的公开记录。本文以中海油深圳分公司AA油田的地层原油粘度1.471 mPa·s的低粘度边底水油藏水平井作为AICD控水应用实例,充分验证了 AICD控水在低粘度原油油藏中的控水效果。与常规意义上的AICD控水完井不同的是,本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成功实施AICD控水完井的地下原油粘度最低的油井,对于中海油南海油田低粘度原油的控水增油生产和开发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稠油油藏原油具有粘度极大,流体不流动的特点,如何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高效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出发点。以辽河油田杜84区块为研究目标,分析非烃气体CO_2和N_2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超稠油,CO_2和N_2均有降低稠油粘度的特性,N_2的降粘率仅为6%~13%,而CO_2的降粘幅度可达15.8%~25%,相比于N_2,CO_2更易于溶解于原油中,CO_2的降粘效果更加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大,N_2和CO_2的降粘作用越来越小。低温条件下,N_2和CO_2降粘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温度成为降粘效果的主控因素;着重考虑降粘效果,对于注入非烃气体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注入CO_2更能提高超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胜利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半经验模型,研究了CO2泡沫蒸汽驱对油藏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CO2泡沫蒸汽驱对不同韵律地层都有较好的适应性,更适用于正韵律地层;油藏深度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采用CO2泡沫蒸汽驱技术的油藏埋深下限为1400m;地层连通性好的地层,开发效果较好;该开发方式对于非均质性地层和不同粘度的油藏都有非常良好的适应性。所得结果对于现场应用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为我国处于蒸汽驱的稠油油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准噶尔盆地排66块火成岩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大造成的开发方式不确定的问题,运用数值模型方法,结合油藏实际动态特征,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原油黏度和储层渗透性对此类油藏采收率影响较大,并提出以地层原油流度作为区块冷采和热采两种不同开发方式的界限,得出了排66块原油流度和热采净增油提高值的关系曲线,当原油流度大于0.163 m D/m Pa·s时,采用冷采开发,否则采用热采开发。根据研究,在排66块东部部署5口评价井,均采用冷采开发,并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化工》2004,33(7):423-423
“十五”以来,胜利滨南采油厂成功实现了原油黏度5×10 4~10×10 4MPa·s深层疏松砂岩敏感性超稠油油藏的工业化开采,形成35万吨年产能力,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稠油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约有4 0 0 0~6 0 0 0×10 8立方米。但稠油开采技术却相对落后,对于油藏埋深10 0 0~15 0 0米、原油黏度5×10 4~10×10 4MPa·s的超稠油油藏,国内外均未取得技术突破,未能实现工业化开采。“胜利油田稠油、超稠油开采新技术”项目组经过5年攻关与现场试验,取得了六项创新:研制成功国际领先水平的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研制出性能…  相似文献   

16.
蒸汽驱是稠油吞吐中后期较为有效且较成熟的接替开发方式,油藏最终采收率可达到50%~60%。通过长期的开发实践研究发现,蒸汽驱开发效果与地质和工程条件有关。分析蒸汽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各因素影响分析,主要依据构造、油层厚度、储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油藏工程研究方法及生产动态分析,从蒸汽驱开发机理入手,确定蒸汽波及方向,进而总结出影响蒸汽驱开发的主控因素,并相继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后缓解了蒸汽驱所存在的矛盾,改善了汽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深层薄互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在蒸汽驱替开发阶段存在的开发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调整注采工艺参数;利用吞吐引效及大修、侧钻技术,调整温度场;利用中心注汽井分注、级差射孔技术,调整吸汽剖面,从而实现蒸汽腔平面及纵向调控。蒸汽腔动态调控技术,对W38块东三段工业化转蒸汽驱积累了高效、良性开发的宝贵经验,对同类油田工业化蒸汽驱亦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距)、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在辽河油田稠油转换开采方式中,蒸汽驱开展过的试验比较多,试验过的油藏类型较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艺技术也较成熟,形成了油藏工程设计、工艺方案设计、跟踪研究等一系列的配套技术。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超稠油蒸汽驱各个开发阶段温度场、压力场变化特点,分析产量变化规律,为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大庆油田某开发区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在原油粘度相对较高的三、四条带选择有利区域开展蒸汽驱现场试验。根据注汽井的动态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给出建议并跟踪效果,找出影响注汽效率的各项因素;根据注汽过程中油层变化情况,找出过渡带地区注蒸汽采油的影响因素;根据整个注采关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分析,分析稀油油藏利用蒸汽驱的可行性及注汽规律。研究蒸汽驱提高过渡带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确定合理的井网井距,优化注入参数,为蒸汽驱在过渡带油藏的挖潜提供实际建议,为大庆油田过渡带稀油油藏增储上产探索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曙光油田超稠油原油粘度高,采注比低,油层纵向渗透率差异大的矛盾,以"措施到层"为技术思路,开展分层助排技术研究与应用。将笼统助排改为分层助排,实现油层的精细分层处理,使助排技术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改善了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