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宋河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固体红曲、液体红曲、高温曲粉得出:添加固体红曲菌、液体红曲菌和高温曲均能提高大曲酯化力,且添加红曲后酯化力能提高40%以上,不同物质对大曲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均不同。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8,(6)
以宋河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固体红曲、液体红曲、高温曲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固体红曲菌、液体红曲菌和高温曲均能提高大曲酯化力,且添加红曲后酯化力能提高40%以上,不同物质对大曲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均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宋河中高温大曲为实验材料,筛选出1株红曲菌,以该株红曲菌为研究对象生产出具有较高酯化力的酯化红曲,酯化红曲酯化力达到680 U,是中高温大曲的3倍以上,该酯化红曲应用于酿酒生产过程中能明显提升原酒质量,生产出的原酒窖香浓郁,复合香气好,绵柔度好,后味净,风格突出,对原酒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和酯化酶等对促进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固态发酵白酒的风味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的红曲霉菌进行筛选,并对其中1株具高酯化力的红曲霉菌进行液体发酵条件考察、产香分析、强化制曲与酶活检测等应用研究及ITS鉴定等,以期获得酯化力较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和酯化酶等对促进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制备适合白酒酿造生产的酯化红曲,该研究对红曲霉菌进行液体培养,再分别以大米、麸皮及混合料等为原料进行纯种培养,选取种子液添加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曲料含水率等作为影响因素,制备高酯化力的酯化红曲。结果表明,混合料明显优于大米或麸皮等单独作为原料制备酯化红曲,在培养温度35 ℃、培养时间3 d、曲料含水率55%、乳酸添加量4‰条件下,混合料成品酯化红曲的酯化力为716 mg/100 mL,糖化力为1 065 mg/(g·h),发酵力为2.01 g/(0.5 g·72 h),表明该菌株制备的酯化红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其中,由于制曲原料、培曲工艺、地域环境等的不同,导致成品曲的理化指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金种子浓香型强化大曲的品质,使其糖化力、酯化力、感官等指标均衡协调,探究不同培养温度制备的成品曲品质差异等。本文分析与探讨了金种子浓香型强化大曲的制备工艺,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制曲原料,经机械破碎后添加原料总质量1.0%的酯化红曲和2.0%的丢糟等,加水拌和均匀后机械压制曲坯,入房培曲并进行不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培曲温度49~53℃制备的成品曲,其糖化力、酯化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培曲温度在53~61℃制备的成品曲,曲皮的糖化力及酯化力均高于曲心;感官品评表明,培曲温度在49~53℃之间制备的成品大曲,其一级曲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红曲霉种子的液体培养方法,实现了红曲的深层通风制曲。通过测定红曲霉的酯化力和色价并实践运用,结果表明,该液体培养法比传统固体帘子法获得的红曲霉质量更好,产量更高,且降低了杂菌的感染率和劳动强度,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酯化红曲在白酒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酯化红曲是由红曲菌种和多种产酯功能菌混合培养而成,酯化活力高。在白酒正常生产中加入原料的2%。用曲20%时,可以降低酒酷酸度0.1~0.2度,出酒率稳定在40%以上,优质酒率在50%以上;在夏季压害和秋季转排期间加入酯化红曲,可有效地防止掉排;在制曲原料中加入0.5%~1%的酯化红曲培养成强化大曲,可提高酯化力3.8mg/g曲。提高16.8%;在生产酯化液的应用中加入8%酯化红曲,可使己酸乙酯达到25g/L以上。  相似文献   

9.
泸型酯化曲在制曲过程中生化性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泸型酯化曲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酶活指标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酯化曲酶活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泸型酯化曲和中高温曲酶活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泸型酯化曲的糖化力、酯化力和液化力均优于中高温曲,这为改进泸型大曲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酯化红曲为含菌源,分离纯化出酯化力强的功能菌种红曲霉。经形态观察,初步确定此次分离出的红曲菌种为两种红曲霉。选取其中4株为试验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底物中,经固态纯种发酵制成固态红曲,从气相色谱仪测定其酯化力大小来看,红曲霉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酯化力相对其他培养基要高。  相似文献   

11.
对泸型酯化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茵群和酶活指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茵群变化与酯化曲酶活之间的关系.泸型酯化曲和中高温曲酶活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泸型酯化曲的糖化力、酯化力和液化力均优于中高温曲,为改进泸型大曲生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丽  张文学  罗芳  杨俊  易欣 《食品工业科技》2014,(18):194-198,202
分别将不同的中药材和红曲霉添加到纯种米曲中得到了红曲药曲,通过测定其底物减重、糖化力、酯化力、蛋白酶活、总酸,筛选出制曲效果最佳的两种药材:红景天、西洋参,并考察其最适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即西洋参粉不超过0.6%,红景天汁在0.6%~4.8%。将选出的药曲用于清酒的制作,通过测定其指标表明:以红曲药曲为主要糖化发酵剂使用,其理化指标、体外抗氧化性等均好于一般米曲清酒。  相似文献   

13.
酯化红曲在强化大曲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强化大曲的生产中加 0 .5 %的酯化红曲 ,以同样的工艺条件培养 3 5d ,大曲感官良好 ,曲香浓郁纯正 ,酯化力比原工艺提高 3 .8mg/g提高 1 6 .8% ,为提高中高温大曲的质量起到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理化指标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包括温度、水分、淀粉、酸度、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微生物等。结果表明,3种大曲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大曲的发酵温度和制作工艺不同,造成了3种大曲之间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4个理化指标相差很大。其中,中温大曲最大,低温大曲居中,高温大曲最小。而样品大曲之间的水分、淀粉、酸度、微生物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大曲的这些动态理化数据,可为"大曲质量统一标准"的制订,以及制曲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勤燕  陈雪  齐欢  黄婷  闫宗科 《酿酒》2021,48(2):84-89
采用自然发酵、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接入曲母三种不同的大曲微生物接种方式,跟踪检测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大曲培养过程和出房大曲的微生物、感官、理化及生化指标,分析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对西凤酒大曲培曲过程及成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强化大曲的各项指标均较优,特别是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曲母曲发酵迅速,糖化力较高;自然曲发酵较慢、液化力较高,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西凤酒大曲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筛选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并进一步优化富含洛伐他汀的红曲制曲方法为目的,分离筛选市售红曲中的红曲菌,并进行固态发酵制曲,使用HPLC法对红曲中的洛伐他汀含量进行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红曲的色价,选择产洛伐他汀含量最高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将高产菌株与常用食源菌株进行共酵制备红曲,优化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0株红曲菌,产洛伐他汀最高的菌种是H8-2,经固态发酵14 d后洛伐他汀产量达到9.79 mg/g,色价为1805.43μ/g。菌株H8-2经形态观察和生物学鉴定为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共酵制曲发现除枯草芽孢杆菌外其他菌种均可提高红曲菌产洛伐他汀含量,其中酵母对洛伐他汀产量提高的效果最显著(p0.01),发酵结束后洛伐他汀含量可达12.37 mg/g。进一步对实验室保藏的多株酵母菌株进行评价,发现酿酒酵母对洛伐他汀产量提高最为明显,共酵后红曲中洛伐他汀含量达到12.93 mg/g,相比未共酵条件下的洛伐他汀产量提高了34.5%。在红曲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酿酒酵母处理液,发现高温灭菌液和酵母破壁液可以使洛伐他汀产量显著提高(p0.01),分别可达11.96和12.24 mg/g,比对照组提高了24.8%和27.8%。说明酵母的代谢产物对红曲菌发酵产洛伐他汀有一定影响,相关诱导物质可能存在于胞内并且对热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线监测管控系统制备高温大曲,全程跟踪大曲发酵和贮存过程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区系,与传统高温大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大曲在培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符合高温大曲培曲工艺特点;在大曲发酵和贮存阶段,两者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似,影响新型高温大曲的主要理化指标为酸度、还原糖含量、糖化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传统高温大曲的主要理化指标为淀粉含量、液化酶活力、中性蛋白酶活力、发酵力和酯化力;新型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数量基本上总是高于传统高温大曲,尤其以细菌与产酸菌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8.
酯化红曲(酶)的酯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前景  陈茂彬  张岩  陈琳  姚继承 《酿酒》2009,36(1):52-54
酯化红曲是由红曲菌种和多种产酯功能菌混合培养而成,活性较高,具备良好的专一性。对以烟灰色红曲霉菌种Q-306为出发菌株生产得到的酯化红曲粗酶制剂进行了酯化力验证和酯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酯化红曲对己酸乙酯具有很强的催化专一性,其酯化力为65mg/g.100h,该酯化红曲的最佳催化温度为35℃,最适催化酒精度为20%vol,最适催化pH为3.5,最佳底物浓度为1%。  相似文献   

19.
红曲酯化菌21-3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所分离保藏的9株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性能稳定、酯化力强的红曲酯化菌21-3(Monascus pilosus),酯化力约为低温曲和次高温曲的2.1倍,约为高温曲的12.5倍。试验表明:能促进己酸、丁酸及混合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的酯类物质均为己酸乙酯,且酯化能力极强。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乙醇,有利于21-3的生长,加入适量乳酸或与乳酸菌共生,有利于酯化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温大曲在制曲过程中酶活力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对高温大曲制曲周期内8种主要水解酶系酶活力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制曲时间的延长,高温大曲液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酶活力以及发酵力、酯化力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理化指标中还原糖和酸度在制曲前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制曲后期逐渐下降,而水分和淀粉的含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大曲制曲过程工艺控制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