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迟国伟 《节能技术》1999,17(5):33-33
机械式层燃链条炉,由于它实现了加煤和除渣的机械化,因此,在一些小型锅炉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从分层式给煤装置发明以来,该技术以其构思新颖、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迅速在链条炉上被推广应用.我厂于1994年5月引进的由平度环保机械厂生产的锅炉分层给煤装置,用于UG-35/3.82-M18型锅炉上,取代了原来的闸板式给煤机构;继而又对另两台WGC-20/3.82型锅炉进行了分层燃烧改造,直至1996年新安装一台35t/h炉也采用了分层燃烧技术.经几年的运行看,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益.2 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的原理(1)正转链条炉之所以燃烧不好,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燃煤与设计煤种不符,尤其是给煤粒度0-3mm的煤屑含量高达50%以上,严重超出了层燃锅炉对原煤粒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分层型煤固硫给煤技术装置的结构原理 ,改善链条锅炉的燃烧状况及减少烟气中SO2 的排放 ,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分层型煤固硫给煤技术装置的结构原理,改善链条锅炉的燃烧状况及减少烟气中SO2的排放,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分层给煤技术发展过程,比较了单辊式、双辊式、三辊式分层给煤、分层分行给煤、变层分段多形给煤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使用效果,分析了变层分段多形给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何凯 《锅炉制造》2023,(2):31-32+36
本文对城市集中供热锅炉运行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优选节能型锅炉、分层给煤装置设计等节能环保技术具体应用,以期有效降低城市集中供热锅炉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发挥节能环保技术优势,强化供热锅炉节能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6.
叙述分层分行均燃给煤技术装置原理与过程。为解决链条锅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弊病创造了条件。在能源集中供热工程中应用发挥了良好作用,取得了满意的节能环保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叙述分层分行均燃给煤技术装置原理与过程。为解决链条锅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弊病创造了条件。在能源集中供热工程中应用发挥了良好作用,取得了满意的节能环保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锅炉分层燃烧装置是应用分层燃烧节能技术,国内最新开发的一项节能新产品。目前已进入成熟推广期,从试点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具有投资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优秀节能技术。分层燃烧装置是安装于锅炉煤仓与煤闸门之间的炉外配煤装置,利用其较简单的结构取代小煤斗和煤闸门,将原煤按粗、中、细三个层次均匀分布到锅炉的炉排上达到锅炉层式燃烧,为锅炉提供疏松层煤,并按空气流通速率的大小来分布颗粒的粗细,起到了物理助燃的作用,使得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更趋合理化,最终使得煤炭获…  相似文献   

9.
陈爽 《节能》1999,(3):29-30
分层给煤技术,弥补了链条炉燃烧过程中的诸多缺陷,日益受到全国各地用户的欢迎,鉴于此,各地的厂家或个人,竞相研究和仿制分层给煤装置。目前市场上,有单辊、双辊及三辊式三种形式的分层装置,其单、双辊形式的结构及单、双、三辊的性能特点,笔者曾在本刊1998年4期“链条锅炉分层给煤装置剖析”一文中,做了具体分析,当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未对三辊式的结构做明确展示,这里不妨将其技术的实质与内涵和盘托出,供全国各地的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加以比较。三辊式分层给煤装置(见图1)。主要由拨媒辊、移煤辊、湿煤搅动辊、…  相似文献   

10.
1 分层给煤装置工作原理 分层燃烧给煤装置于1995年开始出现,并于1996年后逐渐推广.根据其基本原理,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结构形式.这里仅举一种由青岛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1995年推出的节能给煤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孙军 《工业锅炉》2005,(1):43-45
针对人造板厂燃煤链条炉煤种适应性差、热效率普遍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将人造板生产过程的剩余物——砂光粉喷人炉膛进行悬浮燃烧,与链条炉上煤的层燃共同组成复合燃烧的技术改造方案,该项技术可显著提高链条炉的煤种适应性,改善燃烧状况,提高锅炉热效率;同时,将砂光粉作为燃料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锅炉的燃煤消耗量,而且也可避免砂光粉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Gasification based biomass co-firing was an attractive technology for biomass utilization. Compared to directly co-firing of biomass and coal, it might: (1) avoid feeding biomass into boiler, (2) reduce boiler fouling and corrosion problem, and (3) avoid altering ash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CFD modeling of product gas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coal co-firing in a 600 MW tangential PC boiler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x emission was reduced about 50–70% when the product gas was injected through the lowest layer burner. The fouling problem can be reduced with furnace temperature decreasing for co-firing cas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area should be increased or the co-firing ratio of product gas should be decreased to keep boiler rated capacity.  相似文献   

13.
李军 《节能技术》2002,20(2):39-40
为提高某电厂220t/h煤粉锅炉燃烧器低负荷稳燃能力,拟采用浓淡燃烧技术对该炉燃烧器进行改造;下层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上层燃烧器采用上下浓淡燃烧器;为保证低负荷时的主蒸汽温度,上层燃烧器为摆动式燃烧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技术的特点,并与上海市场多项同类技术进行比较。变层给煤作为正转燃煤链条锅炉节能的创新技术,简要介绍了实际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瓦斯抽放在东海矿的应用,抽放方式为邻近层抽放、采空区抽放、本煤层抽放及局部抽放。  相似文献   

16.
洁净煤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的低效率使用造成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促使我国要尽快开发和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总结了洁净煤技术体系的内涵及其特点 ;分析了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存在的不足 ;对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煤炭企业成为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建立"两型"煤炭企业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认识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该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包括评价"两型"煤炭企业现状、监测煤炭企业"两型"变化趋势、预警和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需要遵循系统性与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可持续性与"3R"等一系列原则,构建框架具体从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三方面进行阐释。对新汶矿业集团的实证分析,更详细地阐明了构建"两型"煤炭企业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资源消耗量巨大并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比较严重.目前,中国煤炭开采比较提倡绿色开采技术,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实现煤炭绿色开采作为理念.主要对绿色开采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晨杰 《能源与节能》2020,(3):133-134,192
中国煤炭资源多处于中厚煤层中,伴随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深度日渐增加,煤层的开采环境也日渐复杂,其中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对开采技术和开采施工工艺水平的要求较为突出。课题基于中国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开发工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现有工艺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伪倾斜斜坡短臂采煤法,旨在为中国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开采工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超细化煤粉的投入量对再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NOx排放的控制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降低NOx排放的技术。超细化煤粉再燃是一种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技术,本文通过在热态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的试验研究,论述了超细化煤粉的投入量对锅炉N0x排放、结渣状况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影响。通过试验得知,加入再燃煤粉后,炉膛火焰中心的位置变化不大;NOx的脱除率能够达到50%以上;结渣状况有所减轻;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