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政基础设施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管道、排水泵站、二级河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随着天津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养管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规划建设青岛一潍坊一日照城镇组团,三个城市从区域经济、城镇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势在必行.城市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保障体系,也是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必备条件.本研究以青潍日城市群相关规划和政策为依据,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协调发展进行战略性研究,对于加强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优化区域城镇体系和功能布局,带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繁荣,促进半岛城市群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家强调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构建大都市区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模式。而大都市区作为区域协调的前沿阵地与跨界治理的重要手段,更需要策略层面的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层面的针对性研究。结合武汉大都市区规划研究,以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研判武汉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分析以中心培育为主的进阶路径,并从生态、空间、产业、交通、机制5个方面,提出明确生态共保框架、划定重点临界区、建设"共有飞地"、提升综合交通、实现规划一体化为重点的武汉大都市区跨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部,小城镇建设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小城镇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河南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大都市圈研究着眼于核心城市之间及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互通,而毗邻区与核心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则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总结上海大都市毗邻区与核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接轨经验与教训,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需求,研究毗邻区融合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2002,(7):24-27
<正>“十五”时期是首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同时申奥的成功给北京市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全方位促进首都现代化建设事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前景 北京市的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首都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建立起了国际大都市的  相似文献   

7.
翟俊 《规划师》2012,28(9):71-74
研究以"统筹城市开发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协同共生的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进而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从综合协同、整体协同、战略协同和共生共存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前瞻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新范式,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各要素之间形成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生态网络、交通网络、户外步行网络一体化运作的景观基础设施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城市化进程,也造成一系列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其中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通过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支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总结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并据此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提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的四个核心理念,在转型时期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构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未成体系,且指标不完善.尤其,随着大都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与背景下,对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有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难以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上海为例,探索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建构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以有利于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提出建设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在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弱、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统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配合、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大等。本文主要从科学编制规划、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合作共赢、环境共同保护、资源要素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两大都市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