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林  郑秀芳  曹凤玲 《辽宁化工》2010,39(9):993-995
换热器中管子与管板的焊接直接影响换热器的制造和使用。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又直接关系到使用时间和是否泄漏。对常用的强度胀接、强度焊接和胀焊并用等3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双管板换热器的下管板与管束采用焊接连接的特点 ,并推荐了几种常用换热管的双管板间隙与管子中心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双管板换热器典型结构的胀管工艺试验研究,并选择合理的装配顺序,保证了管板的胀接强度及两层管板管孔的同心度和平行度,对类似设备的制造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双管板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一台固定双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选材、布管、管板的结构和间距、胀管和开槽尺寸等方面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在制作过程中所提到的管子与管板之间进行"强度焊+贴胀"的技术要求,考虑到管子数量、管板厚度以及施工工期,选用了液压胀接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对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贴胀工艺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的方法取得了贴胀胀管率的有效数据,确定了管子与管板贴胀时应该使用的胀管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说明了双管板换热器在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材料选择和制造、胀管方法、水压试验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薄管板和小径厚壁换热管结构的双管板换热器制造难点,围绕确保换热管与内管板强度胀接质量而制造了有效的工艺措施,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液压胀接过程,考虑了管子与管板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安排计算方案,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接头残余接触压力估算式,同时给出了液压胀接贴胀压力的计算方法。认为管子与管板材料的匹配关系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和管子壁厚、管板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ANSYS/CAE软件 ,对锅炉、换热器管子 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管子与管板孔之间采用面 面接触元以模拟相互之间的间隙及管子产生塑性变形并贴紧管板孔后对管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模拟分析 ,可获得胀接时接头处的弹 塑性应力状态及卸除胀接压力后管子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接触压力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管孔槽处会出现较高的数值 ;在管板内侧处 ,管子的过渡区会出现较大的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11.
换热管与管板液压胀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怡  颜惠庚  宋瑞宏  李健 《化工机械》2003,30(4):198-201,210
采用实验的方法 ,测得管壳式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疲劳试验前后的密封力和拉脱力 ,获得了液压胀接接头对交变载荷敏感程度的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液压胀接接头疲劳性能 ,为工程上最佳液压胀接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于洪杰  钱才富 《化工机械》2010,37(6):758-762
数值模拟了液压胀接过程,研究了换热管与管板接触面上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提出了"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概念,用以表征接头的紧密性,并以此建立了胀接接头的密封判据。作为初步参数分析,研究了胀接压力、管板厚度、换热管与管板间初始间隙对该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并拟合出防漏残余接触压力计算公式。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提出使得对胀接接头强度和紧密性的要求统一归结为胀接压力大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按以往经验,在严格控制管板管孔加工精度、换热管质量及胀接过程的基础上,对铝管与不锈钢管板进行强度胀接。在管头渗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析了原因,采取了措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龙  刘巨保  胡玉红  张强 《化工机械》2010,37(5):571-575
选择典型的开槽胀接接头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经不同管、壳程压力的数值计算得出,壳程压力使管板与换热管的接触区在轴向上缩短,密封性和拉脱强度降低;管程压力使接头的拉脱强度逐渐增大,管板上端的最大残余接触压力降低。为不同工作压力下换热管胀接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双管板换热器制造过程中,厚管板的胀接采用机械胀接和液压胀接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工艺试验表明:2种胀接方法都能够获得合格的胀接接头;与机械胀接相比,液压胀接具有工作效率高、胀接质量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改进换热管与管板节点结构,经解剖试件,进行宏观金相分析,提出合理的焊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组合氨冷器”这类特殊结构的换热器,如何解决换热管和管板的拉脱力及密封性能,成为该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关键.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连接结构,以“O”形密封圈配合螺纹堵头来密封换热管和管板,通过实验验证及设备的开车运行,证明该结构完全能够满足设备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史建涛 《广州化工》2009,37(6):168-170
通过对管板换热器设计参数、介质特性、使用环境以及承载情况的分析研究,比较不同焊缝接头形式以及焊接工艺过程的选择对最终焊接质量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合理的焊缝检验工艺对于确保在焊接前、焊接过程中以及焊接完成之后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意义,总结出管板换热器管子和管板焊接接头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9.
焊接对管头与管板间的胀接连接的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换热器制造开发高质量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技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换热管与管板间的连接形式。采用胀焊结合的连接形式时,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和胀接产生的残余接触应力之间互有影响。胀接分析过程中根据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引入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理论分析[1],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准则,计算胀管压力卸除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得出最高效、最合适的胀接压力。焊接分析过程中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采用单元生成技术,得出强度焊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范围。本方法为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氯气冷凝器渗漏原因的机理分析,从而对冷凝器管板与列管连接方式及制作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该类换热设备的制作其管板与列管和连接不宜采用焊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