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脱霞庆 《石油仪器》1995,9(3):143-146
OPSEIS鹰系统采集站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与传统的OPSEIS采集站不尽相同,它采用了先进的多微处理器。最新的接收,发射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改进了系统的性能,从设计到加工都比较好地考虑了野外使用的实际情况,文章介绍了OPSEIS系统的SAR特点、结构原理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脱霞庆 《石油仪器》1993,7(3):173-174
OPSEIS鹰系统是美国OPSEIS公司于1992年6月推出的有线/无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它采用最新的微处理技术,进行采集、编辑和记录地震数据,并采用多处理器,双存储器和最新的发射机技术来提高数据采收率,改进系统的性能、实现实时操作。该系统适用于河流、湖泊、山地、串道及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也适用于多种震源工作。  相似文献   

3.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和仪器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随着采集系统的改进,其观测方式也灵活多样,能达到的地质目的也越来越多。文中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井中地震勘探技术的最新发展,井中地震用设备的状况,及其井中地震的发展前景。在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中,主要介绍了Walkway、2D/3DVSP、SWD和RCM方法,以及它们的观测方式、特点和在油气藏开发中能够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多数三维探费用都花在采集上,而多数勘探时间却花在处理和解释上,因此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采集方法和技术上,同时也应把采集,处理和解释任务交给同一个承包商,这样就能减少勘探费用,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维炳 《石油仪器》2004,18(1):9-12,15
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有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甚高频(VHF)无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地区作业。目前,应用扩频技术的无线局域网以其可移动性、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优点普遍受到广大用户青睐。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也引入了这一高新技术。全无线网的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将是适应复杂地区万道地震勘探采集的一种良好仪器。文章介绍VIBTECH公司最新开发的“无限遥测系统”及其“蜂窝地震”新概念。在该系统中,数据传输使用TCP/IP802、11WLAN技术,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和低误码率;系统轻便可靠、功能强大,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采集。  相似文献   

6.
张家田 《石油仪器》1994,8(3):134-137
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已向全精度型发展(即24位A/D分辨率)。为了保证全精度采集而又要减少记录数据的信息量,提高记录效率和传输效率,文章提出了地震信息增量采集原理,把增量采集技术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尤为迅速。1995年3月,在北京和汲州举力了地震仪器研讨会,会上,一些世界著名的公司介绍并民法了他们的产品,这些产品代表了当今世界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发展的最新成就了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油藏监测中的时延地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第65届EAGE年会中时延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部分。首先,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以及解释三个方面,概要介绍时延地震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采集设备的改进、震源不一致性校正、时延信号分解以及油气藏特征研究等;而后通过两个实例,展示时延地震技术在油藏动态特征监测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第一个实例是时延地震在油藏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成果,第二个实例是多分量时延地震在强化采油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最后用少量篇幅对这次年会中的微地震技术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508XT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春.508XT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物探装备,2015,25(1):66-69508XT是Sercel公司最新设计推出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现有有线采集系统以及无线采集系统的优势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化设计,从理念上解决了在复杂地形地貌施工的难题。虽然该系统还没有经过国内用户的实际验证,但是根据其宣传的技术和理念可以预计:未来的勘探工作效率将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山地地区勘探精度日益提高,要求优化采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以确定构造和勘探目标。在对各种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一套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波激发和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等。通过实践,获取了较高品质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片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笔者认为,目前全三维处理技术尚不能满足全三维采集的要求,而其中三参量速度分析是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特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数据特征分析(GDC)技术是一种在地震采集过程中用于监视数据质量的方法。文中具体介绍了GDC技术在LYNX三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GDC技术对地震数据采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既保证了生产效率和采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东营凹陷共采集67块三维地震资料,基本覆盖了整个凹陷。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凹陷三维地震勘探的历程,对其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后评估;根据凹陷内2块二次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果,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第二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地震采集成本较高,尤其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因此,提高地震采集效率、控制地震采集成本尤为重要。山地高密度地震采集中,震源井施钻、排列布设和迁移是影响采集效率的重要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区实施的第一块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使用浅井小药量激发、单点检波器接收,提高了地震采集的效率,且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有所提高,对复杂构造和小断层的成像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梨树断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梨树断陷的断块小、断裂带复杂、断陷深度大,火山岩发育等特点,吸取老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经验,采取目标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优选技术、以检波器类型与组合选择为特色的接收参数优选技术等,在梨树断陷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取得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大幅度提高。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构造,实施了多口钻井,其中十屋8井在沙河子组首次获得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16.
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分方位角勘探的研究现状:1综合使用螺旋和蜗牛道集与震源同时激励,能够降低勘探成本并高效完成分方位地震野外采集;2炮检距向量片(OVT,Offset Vector Tile)技术是针对分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出的,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3充分利用地震波在裂缝型地层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相位和频率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应用的实例很少。为了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性,今后应重点研究地震波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4将多种随方位变化属性(如AVAZ等)与相干一致性融合,可有效检测地下裂缝和地层岩性,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的检波器组合地震采集技术在中国西部一些复杂山地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能否仍采用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方法呢?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三维一阶压力一速度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正弦形山地模型声波模拟,并通过对模拟记录进行室内不同组合和叠加处理,结果表明该法不但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检波道组合,有效地压制干扰波,而且可以得到最佳的叠加剖面。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技术有可能是解决复杂山地地震采集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采集脚印分析与衰减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不仅影响地腹构造的高质量地震成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AVO属性分析和地层速度模型,有效的衰减采集脚印对地质构造解释和油气藏储层预测等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海上某区的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成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最终选用SkyFix XP定位系统来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潮汐校正;采用面元中心化技术来实现资料的面元规则化,减小相邻道间的差异从而压制采集脚印;此外,剩余静校正技术也是处理过程中压制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脚印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以上3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处理出来的地震资料在信噪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上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的衰减,地震资料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相对保幅,地震振幅、能量等地震属性与地质认识也更加吻合,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和已投入生产油气田的开发部署调整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呈不规则分布,可以有效地避开地表障碍物。文中提出了不规则三维采集方法的设计步骤及施工要求;并针对吐鲁番市区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观测系统;对胜南地区三维构造解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