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井间地震纵波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检测油(气)田中井间不渗透阻挡层的连续性对于储量估算和开采计划的制定来说是重要的。在薄层沉积储层中,用诸如反射剖面、VSP 和井间层析成象之类的常规地震技术有时不能成功地确定连续性。在本文中我们指出,平行于地层传播的地震导波对于井间连续性的检测来说是重要的。导波已广泛地应用于煤层地震勘探,以检测那些可能中断投资昂贵的长壁采矿工程的断层和不连续面。野外地震数据(在一口井激发,在相邻井中接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情况下,主信号是导波,而不是体波。这儿,我们用术语“导波”表示能量平行于某一界面或一组界面传播的各种地震波。导波可能有多种形式,在特定的情况下把它称作槽波、界面波  相似文献   

4.
井间Love型导波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井间低速层Love型导波的振幅-深度曲线及传播特征,理论记录表明,在低速层内导波是能量的主要传播方式,且导波存在频散现象。模型研究认为,震源频率及源,检的空间位置变化是影响导波记录的重要因素。如果激发或接收位置选择合适,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振型的或各振型能量分配不同的导波记录,该技术是检测低速层油藏连续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井间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地震勘探新技术之一。这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前任的勘探开发技术。本文对井间地震技术的发展概况和井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做一综合介绍,希望能对致力于井间地震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7.
在地层物性参数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反射波信号提取速度参数,是反射波能否正确成像的前提。由于井间地震方法特殊的观测系统,给速度参数的求取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了井间地震反射波叠加速度概念和误差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似叠加速度的概念。该速度的求取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同地面地震常速扫描相似的方法捡取t0-叠加速度的概念。该速度的求取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同地面地震常速扫描相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瑞民 《石油仪器》1994,8(2):63-67
井间地震是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始引用的一项高分辨能力的技术。文章简述井间地震发展过程和层析技术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应用的震源及接收设备的有关性能;讨论了下井仪器的特殊要求,并对比介绍两类井下震源系统的特产、及其应用范围。同时,指出随着地震层析技术和井下装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此项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井间地震野外采集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井间地震野外采集方法多项试验的结果分析和井间波场正常规模拟研究,分析了井间地震波场的分布规律,制定了井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进行了深井井间地震野外为 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井间地震井下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成  薛俞生 《测井技术》1997,21(2):138-141
介绍了一种用于井间地震的新型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它以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为核心,采用新型的高精度过采样∑-△A/D转换器作为采集部件,首次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放于下,进行数据采集的控制与实时数据处理,大大生意 化了采集电路并提高了采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井间地震资料采集中,为了使地震波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可控震源能量辐射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这就导致井间地震反射波主要是大角度入射角的地震波,其中含有超过临界角的非正常反射。为了消除这些广角反射对上行反射波成像结果的影响,我们利用CDPMAP方法对上行反射波进行Z—T域到Z—X域的映射,在CDP道集内按照入射角度进行抽取,形成了CDP角度道集;采用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入射角度道集的合成记录制作,确定临界角范围,实现了正常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12.
地震复合波地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地震复合波的地质属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针对松辽盆地砂泥岩薄互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用波形合成追踪法研究地震复合波地质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在地震复合波正演合成过程中有五个可以识别的特征界面,其中 C 界面是地震复合波形成的主导界面;C 至 D 界面间的地层为形成地震复合波的主要地层。因此,找准 C 界面深度是建立地震复合波与钻孔地层间有机联系的关键,对地震地质层位准确标定和利用地震剖面复合波波形信息进行岩性预测极为重要。文中的应用实例表明,用该方法在松辽盆地较好地建立了地震信息与地质信息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一些疑难地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雪莲  唐晓明 《石油学报》2020,41(7):895-902
利用沿套管轴向偏振、周向传播的准SH波可从根本上解决声阻抗与流体接近的轻质水泥(尤其是超轻质水泥)固井质量评价的难题。在柱坐标系下计算了套管中准SH波的频散曲线,在低于300 kHz的常用超声频段,套管中可存在零阶准SH0波和一阶准SH1波,与平板中的SH0波不频散相比,准SH0波随着频率的增加速度稍有降低,出现弱频散特征;准SH1波有截止频率,其相速度随着频率的增加先急剧下降,最后逐渐趋于套管材质的横波速度。通过仿真波形提取的衰减率可知,准SH0波随着频率增加其衰减逐渐增大,这也明显与平板中SH0的衰减特征相反,准SH波轴向位移的径向分布很好解释了此衰减特征。准SH波传播的声场快照直观显示,在套管后耦合泥浆等流体介质时,准SH波没有辐射衰减,在套后耦合固体水泥时准SH波在沿着套管周向传播时向套后介质辐射剪切波,衰减明显,这可从根本上区分套后声阻抗接近的泥浆(液体,没有剪切模量,SH波没有辐射衰减)和低密度水泥(固体,有剪切模量,SH波衰减明显),从而解决了现有声阻抗类声波仪器在低密度水泥胶结评价上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地面地震剖面相比,井间地震剖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剖面浅部低频化是其基本特征之一。本文利用成像原理对井间地震反射剖面的浅部频率变低问题进行了研究,导出了频率变化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井段浅部出现低频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成像过程的“拉伸”作用所致,其规律是由深向浅、由两井中间向两旁频率逐渐变低,低频化现象并不反映该部位地层反射的真实频率特征。因此,在资料反演和解释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震方法勘探基岩油气藏是俄罗斯的强项之一。根据多篇俄文文献的介绍,概略归纳了应用地震波场散射分量识别基岩裂隙带及油气藏,应用散射地震波极化分析法研究非均质体结构,应用波速弥散与吸收异常指示油气藏等新技术新方法,从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等方面作了简介。实例表明它们在勘探基岩油气藏领域效果很好,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震资料面波波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2,41(3):321-326
地震面波波形的计算是相当困难而又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它不仅有利于地震资料的去噪处理,而且还可以直接利用面波信息探测地下含油气情况。经过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一些成果:①引用地震波复速度及地震波能量吸收的形式来描述粘障性介质;②应用目前国外粘弹性介质面波频散参数计算的快速算法,计算出了多阶振型地震面波的各阶频散参数;③运用哈特莱变换计算出多阶振型地震面波波形。  相似文献   

17.
海上地震勘探中的海底透射波能量分布特征影响勘探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针对此问题,基于流—固界面反射和透射系数及能量方程等理论,探讨了淤泥、凝灰岩、粉砂岩、粗砂岩、石灰岩和花岗岩等六种岩性海底的透射波能量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变化,不同岩性海底的透射波能量分布差异很大:①淤泥,小于临界角(49°)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大于临界角时有利于透射转换波勘探;②凝灰岩,入射角≤65°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入射角在40°~80°范围时,有利于透射转换波勘探;③粉砂岩和粗砂岩,在小于临界角(分别为61°~55°)时,有利于透射纵波勘探;④石灰岩和花岗岩,透射纵波能量在小于第一临界角(分别约为14°和18°)时为10%~30%;透射横波在第一临界角(同上)和第二临界角(分别约为28°和34°)之间约为40%,大于第二临界角后透射波消失,故此类岩性不利于海上勘探。  相似文献   

18.
In fractured reservoir beds,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ffect seismic wave response. Fractured models based on the Hudson's fractured medium theory were constructed in our laboratory by a backfilling technique. For the same fracture density, the variations of the velocity and amplitude of the primary wave and shear wave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fracture were observed by altering the diameter (scale) of the penny-shaped fracture disk. The model test indicated that an increase of fracture scale increased the velocity and amplitude of the primary wave by about 2%. When the shear wave propagated parallel to the fracture, the velocity of the fast shear wave hardly changed, while the velocity of slow shear wave increased by 2.6% with increasing fracture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increase of fracture scale would reduce the degree of anisotropy of the shear wave. The amplitudes of slow shear waves propagating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fractur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racture scale.  相似文献   

19.
垦71区块井间地震代表胜利油田地震勘探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通过合成记录的制作以及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与常规地震资料的对比,对垦71区块井间地震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粗化处理和测井约束反演,探讨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钻柱中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声波在实际钻柱中的传播特性和规律是随钻信息声波传输技术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而国内在这方面才刚起步,仅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工作。为此,基于已有成果,研制了基于压电效应的纵向变幅杆井下声发射换能器和地面声波信号接收换能器,设计了钻柱中声波传播特性的现场井下实验方案。采用钻井工程上常用的?127 mm钻杆,分别在200 m、430 m、542 m、700 m、827 m、997 m等6个不同的深度点,测试了400~4 000 Hz频率范围内不同频率声波在钻柱中的传播特性,并分析了测试结果,进而认为,基于钻柱的声波传输技术用于随钻信息传输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1有一些频率的声波可以在钻柱中传播,而另一些频率的声波在钻柱中传播能力则很差;2声波在钻柱中传播衰减程度与声波频率、钻柱长度和周围介质有关,在介质为清水的情况下,平均衰减值约为0.05 d B/m;3综合考虑数据传输速度与衰减等因素,可用于数据传输的声波频率应为400~1000 Hz之间的一些频率点,最佳频率点为600 Hz、650 Hz和950 Hz。结论认为:在试验井中的实验得到了钻柱中声波传播的重要数据和结论,可以为声波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