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   总被引:29,自引:15,他引:14  
高军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6):856-866,905
根据地震波振幅衰减随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吸收衰减特点,本文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振幅衰减的物理机制,将吸收因子分解为地表一致性吸收项和大地吸收项。  相似文献   

2.
振幅补偿与保幅处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得到高保真的地震资料,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保幅处理,针对影响地震波振幅的各种因素,根据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手段的原理与方法,提出多次振幅补偿的思路,实现地震资料保幅处理,并在JSHZ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转换波振幅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得具有真振幅的地震记录,必须对由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衰减后的实际地震记录进行振幅补偿,在影响地震波振幅的诸多因素中,除反射系数外,最主要的是波前扩散和吸收的影响,所谓振幅补偿实际上主要是对扩散和吸收的补偿,由于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对转换波波前扩散的吸收影响的计算较为困难,中考虑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提出计算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方法,对转称波的振幅进行补偿,实际资料试验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得具有真振幅的地震记录,必须对由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衰减后的实际地震记录进行振幅补偿.在影响地震波振幅的诸多因素中,除反射系数外,最主要的是波前扩散和吸收的影响.所谓振幅补偿实际上主要是对扩散和吸收的补偿.由于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对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计算较为困难.文中考虑转换波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提出计算转换波波前扩散和吸收影响的方法,对转换波的振幅进行补偿,实际资料试验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模型炮集每一频带从浅到深各时窗平均均方根振幅能量中值的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出关于大地吸收衰减系数的线性方程组,拟合大地吸收衰减曲线,进而求得整个工区每一频带统一的振幅补偿系数,在对地震分频数据进行前述补偿系数补偿后,还要分频统计整个炮集由于近地表空间激发影响引起的振幅衰减曲线,并作空间域补偿。实际处理效果表明,时频空间域补偿与常规球面扩散、吸收补偿相比,其振幅补偿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常规AVO技术是在真振幅恢复后的动校正道集上通过分析振幅(反射系数)随炮检距的变化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因道集上表现出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且速度也随频率变化,故催生了频变AVO技术。本文对产生频变AVO的速度随频率变化、地层吸收衰减及动校正拉伸等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速度随频率变化方面,利用White模型,基于三类常见储层分析了频率对速度的影响,并借助弹性、黏弹介质中的AVO理论研究了频散现象对各类储层AVO曲线的影响;在地层吸收衰减方面,基于水平层状衰减模型,定量计算了吸收衰减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不同频率成分的影响;还分析了动校正拉伸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及其引起的频变现象。经计算与分析得知:在地震频段内,地层吸收衰减、动校正拉伸是引起频变现象的主因;对实际地震资料未做吸收补偿、补偿不准或进行常规动校正,都会引起频变现象,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观测到的频变效应才是储层本身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凌云  高军  吴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2):176-182,189
陆上地震勘探由于近地表岩性的空间变化,导致激发能量和激发子波也随之产生严重的空间变化,进而引起最终成像储层反射地震属性信息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要远大于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势必给储层的识别带来困难。以往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近地表影响,但它们难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原有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频空间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田的三维开发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开发钻井的验证,表明该补偿方法在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属性的空间影响的同时,还满足相对保持储层振幅信息的处理要求。因此该方法是陆上地震勘探进行近地表和大地吸收衰减补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建华  耿辉  余杰  侯成福  蒋格平 《石油仪器》2009,23(5):48-50,54
大地滤波作用引起地震波振幅和频率的吸收衰减,反Q滤波技术就是针对大地滤波作用对地震数据进行的补偿处理,从而校正地震子波相位的拉伸、补偿地震波振幅和频率的损失。文章讨论的反Q滤波技术是以Futterman数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从浅到深分时窗的方式对地震数据进行Q值扫描,同时应用研究区重点井位的测井数据对每一次的扫描结果进行约束和评价。由于反Q滤波对振幅补偿会导致高频噪音的增强,降低信噪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仅对相位进行补偿处理。从QMQ地区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来看,反Q滤波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更好的满足了反褶积处理的前提条件,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并使处理结果与测井数据有相当好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9.
Q扫描法反滤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凤兰 《石油物探》1989,28(3):101-111
本文所讨论的Q扫描法反滤波是以Futterman(FTM)衰减模型为理论基础,在频率域内采用分时窗变Q扫描技术,对地层吸收所造成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而进行的补偿处理,其实质就是反大地滤波。用这种方法能够校正地震子波相位的拉伸,补偿地震波频率和振幅的损失,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以及改善相同轴连续性的目的。 本文论述了Q扫描法反滤波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理,并据此法在PDP-11/45机上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了剖面质量,从而为精细研究构造和岩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地震数据中的振幅信息是地球物理勘探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介质效应,其强度会受到反射系数以外因素的影响。在全面分析地震波的能量衰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其有效性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近地表沙层的黏弹特性引起的地震波能量及频率的吸收衰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近地表不同Q值情况下地震波穿过黏弹介质后的地震波场特征,通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了影响地震波能量及频率吸收衰减的因素,即Q值越小、激发子波的主频越高、传播距离越远的地震波能量及主频吸收衰减越严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伏地表沙层缝洞型模型,研究近地表沙层对中深部储层反射波的衰减及对缝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对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的恢复补偿以及提高分辨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黏弹性介质中多波AVO反演之前,必须作一系列的振幅补偿处理,其中波前扩散和介质吸收是振幅补偿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黏弹性层状介质中的多波波前扩散及介质吸收校正公式,确定出频率域一个黏弹性介质的半反射界面上的多波映射矩阵,进而定量地分析了映射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振幅补偿情形下,利用AVO反演可以确定两个最佳线性组合,并且多波AVO中包含了衰减参数的信息,但多波AVO反演对衰减参数的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已知含油气的陆相沉积盆地中,应用亮点和振幅比的方法检测油气是可行的,前者的关键是对地震波的振幅进行补偿,恢复地震波的真振幅。文中叙述了计算波前扩散补偿因子和地层吸收系数的方法,并提出只要反复调整地层吸收系数,就有可能使波的振幅得到较好的补偿。利用相对振幅比法的关键,在于计算平均相对振幅比,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根据平均相对振幅比资料,预测了油气层的分布范围,经钻探证实,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能量被吸收造成地震资料中气云区形成大片的反射"空白区",导致气云区实际地层的Q值难以准确估算,影响了通过Q值反演对气云区衰减能量进行补偿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域气云区地震补偿方法,首先通过广义S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然后拟合各频段地震资料的衰减函数,最后分别在时间域、频率域对各频段地震资料进行补偿。该方法避免了对实际地层Q值的估算,克服了实际地层Q值求不准的难点。同时,通过引入广义S变换作为分频函数,有效避免了常规分频函数对地震数据分频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由于气云吸收衰减作用造成的能量衰减。实际气云区地震资料处理振幅补偿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连续介质中任意炮检距的球面扩散补偿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理的球面扩散补偿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导出了在波速随深度线性增加的连续介质中任意炮检距水平界面反射波的球面扩散补偿因子。通过与零炮检距球面扩散补偿因子的比较得出:炮检距对球面扩散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衰减属性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吸收,地层吸收性质是地下介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地震波在聚集了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中传播时,地震波的高频成分多被储集层所吸收,尤其是聚集油气的储集层,对高频成分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衰减属性预测油气富集区。文中介绍了地震波的衰减机制,说明了应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地震波频谱时的缺陷,引入了小波变换求取瞬时频谱的方法;在A区块油气预测中应用了EPT软件的衰减属性,振幅谱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65%、85%时的频率衰减属性参数能较好地刻画油气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地面激发的地震波,随着传播深度的增加,由于非弹性吸收、球面扩散、透射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波的能量逐渐减弱,而其高频成分衰减得更快。若制作衰减等值线图,可使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各个频率分量的能量变化情况一目了然。本文在阐述作图的基本方法之后,分别作了合成垂直地震剖面和实际垂直地震剖面的衰减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图,不仅可以掌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各个频率分量的能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定性地了解地下岩石吸收系数的大小,及地震检波器与井壁祸合的好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地面地震记录中,反射波旅行时间反映双程旅行时,而 VSP 是在井中不同深度点接收地震波的,所以其反射波旅行时小于双程而大于单程时间,也即VSP 记录在时深转换时不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从 VSP 反射波旅行时的这一特点出发,采用以采样间隔离散的非均匀介质模型,阐述零井源距 VSP振幅处理中,求取离散薄层的层参数,追踪地震波实际旅程,逐层进行扩散补偿和吸收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沿射线路径的波动方程延拓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的吸收与衰减效应使地震波的振幅被衰减,相位被改变。在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反褶积处理假设地震信号是平稳的,即地震子波的波形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较小),这时用地震道自相关函数代替子波自相关函数才比较可靠;而地震成像也要求炮集与炮集之间、道与道之间的地震波能量一致,否则成像结果不保幅,因此必须对地震波进行吸收与衰减补偿。但是,对地震波吸收与衰减的补偿通常是针对自激自收单道记录的。事实上,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是沿着波的传播路径发生的,因此,补偿应该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一样在反向波传播过程中进行。为此,提出了一种沿射线路径波动方程延拓的吸收与衰减补偿(Q值)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非递归波场延拓代替递归波场延拓,用等效Q值代替分层Q值,用平面波传播思想实现对叠前数据沿波传播路径的吸收与衰减(Q值)补偿。这种方法适合于局部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情况。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补偿后子波波形的一致性得到了改善,衰减的振幅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各种频率成分都要经受地层的吸收衰减,高频较低频而言衰减速度更快,因而导致地震记录主频偏低。目前比较流行的时频分析方法,一般都是在低频段获得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在高频段获得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然而高频成分的变化对地层吸收衰减特性更为敏感,因此时频分析时高频成分应具有更高的频率分辨率。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S变换新方法,更能满足吸收衰减分析需要,并首次实现了无能量损失的广义S反变换。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此法能很好地补偿吸收衰减损失的地震波能量和频率,是一种具有较高保真度的时频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