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AVO分析技术预测塔中岩溶储层含油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型储层是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储集空间多为后期次生改造形成的溶洞和裂缝,具有目的层埋藏深、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油气性预测难等特点。该地区已钻多口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岩溶储层在叠后地震剖面上都表现为"串珠状"强振幅反射特征,根据地震剖面特征不能区分油气井和非油气井。常用叠后地震资料提取的属性,无法预测被泥质填充岩溶储层含油气性。为此,采用AVO分析技术反演得到敏感属性泊松比和流体因子,能够较好区分岩溶储层被泥质填充和未填充含油气性。实际资料应用效果与已钻井成果相吻合,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以为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井位的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展现了AVO分析技术在岩溶储层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信息检测碳酸盐岩溶洞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张旭光 《石油物探》2002,41(3):359-362
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油气的远景地质储量极大,如何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是我们要面临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简单描述了利用多种地震数据体和先进处理解释软件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工作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这些初步尝试为碳酸盐岩储层描述、油田开发、降低勘探风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杨柳  李忠  吕修祥  刘嘉庆  于洲 《石油学报》2014,35(2):265-275,293
针对塔中地区鹰山组顶部风化壳的储层特征,以成像测井为手段,研究了岩溶古地貌表征和识别方法。利用成像测井进行单井岩溶要素表征,可精细识别的要素包括:基岩、古土壤层、裂缝、溶孔以及洞穴等;对岩溶要素进行二维和三维空间配套,综合划分了古土壤层、垂直淋滤带、水平潜流带等结构单元;根据现代岩溶发育知识,以岩溶带划分结果为依据,刻画和解释了古地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鹰山组顶部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3种地貌单元,整体表现为由SW向NE渐低的古地貌形态,其中十号带的西部单元为高地,垂直淋滤带发育;十号带与一号带之间为斜坡,水平潜流带发育;一号带为洼地,岩溶不发育。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了塔中地区鹰山组顶部风化壳储层地质模型,进一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油气井位于岩溶高地及其周边的岩溶斜坡带,水井多位于远离高地的东部斜坡带或洼地,这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对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成因类型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分为古潜山岩溶储层、埋藏溶蚀储层及内幕白云岩储层3大类,其中古潜山岩溶储层又可分为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及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储层2类。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主控因素为志留纪—泥盆纪,特别是泥盆纪期间的岩溶古地貌及二叠纪岩浆热液(硅化)改造作用;有利勘探领域主要分布于中央断垒带的塔中1—塔中4—塔中403井区、塔中19—塔中9井区及塔中16—塔中15井区。对新发现的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储层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应该是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及多期断裂岩溶作用,该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并在塔中凸起—巴楚凸起区均有分布。以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主的埋藏溶蚀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滩相)及准同生暴露淡水溶蚀、埋藏(有机—无机)溶蚀作用、断裂沟通淡水溶蚀作用控制,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沿塔中I号断裂带南侧发育的良里塔格组陆棚边缘高能礁滩相带中,并具备形成特大型碳酸盐岩非均质岩溶储层成岩圈闭原生岩性油气藏的条件。下奥陶统内幕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应为沉积相(半局限—局限台地相)、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断裂沟通淡水溶蚀作用,储层总体呈层状大面积分布,在整个塔中—巴楚凸起区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以小型孔洞型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岩溶风化壳储层特征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继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I号带上奥陶统发现含油气礁滩体[资源量约(3~5)×108 t油当量]之后,又在其下奥陶统顶部风化壳获重大油气勘探突破.指出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为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分布广泛,溶蚀孔洞与裂缝发育,储集条件良好,呈准层状展布;上奥陶统含泥灰岩与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可以构成有利的储盖组合,具有油气大规模聚集的有利地质基础.认为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区成藏条件较有利,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6.
地震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3,他引:29  
陈军  陈岩 《石油物探》2001,40(3):94-99,111
介绍了地震属性的定义和分类,并在JH凹陷SH地区和YM油田LGZ地区,进行了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储层含油气性敏感参数的分析,建立了它们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并评价了目标区含油气状况,为勘探目标区的确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T7^4界面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7^4界面是塔中地区奥陶系重要的不整合界面,在其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中已获高产油气流。塔中地区石油勘探实践及T7^4界面形成时期地理地质条件的分析为塔中地区同期碳酸盐岩岩溶的广泛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证据。以现代岩溶形成理论为指导,对发育于T7^4界面之下的碳酸盐岩体中的古岩溶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主要以发育于T7^4界面之下250~300m的裂缝、孔洞为主的侵蚀面岩溶,垂向上具有良好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大致可以分为表生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季节变化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古岩溶的发育主要受古气候、岩性、构造、古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岩性、古地形及古水文地质条件尤为关键;古岩溶高地南、北两侧的岩溶坡地坡度较缓地带,应是下一步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储层类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种成因类型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在大量现场岩心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相、构造作用、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四个方面对本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奥陶系储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本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本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中奥陶世为局限—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晚奥陶世早期发展为半岛式的孤立台地,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塔中地区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的抬升改造,发育多期不同程度的表生岩溶作用。在不同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构造古地理环境、沉积相组合、成岩改造期次等多因素综合控制,发育表生岩溶型、台缘礁滩型、白云岩型及热液改造型4种类型储层。根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展布,在塔中含油气区划分出上述4种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
Nahaidiin区块位于阿联酋Mishrif西部台缘带,岩性-地层圈闭发育,钻井揭示油气主要聚集于高能台缘颗粒滩相及台内滩相灰岩。由于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精准储层预测极为困难,制约了Nahaidiin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有效指导了Nahaidiin区块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中顺南沙漠区地表沙丘起伏大,地震信号吸收衰减剧烈,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目的层非均质性强,导致碳酸盐岩缝洞体及小断层成像精度不高、储层预测与圈闭落实难度大.为此,在该区统筹开展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等一体化勘探技术攻关.首先,基于碳酸盐岩缝洞体目标优化采集方案设计,优化激发接收参数的采集技术,提高了采集数据质量;其次,在保幅、保真的前提下,形成了叠前时间偏移和逆时叠前深度偏移(RTM)成像技术等对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反映敏感的关键参数及流程组合,提高了缝洞体及小断层的成像精度;再次,依据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反射结构特征,分组段建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开展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形成了针对内幕缝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及裂缝型储层的一系列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最终,建立了"断裂分区带、属性定边界"的圈闭落实与描述技术及"定类型、定控因、定模型、定技术、定目标"的"五定"目标优选与评价技术.多口钻井在该区实现天然气重大突破,证实了顺南沙漠区碳酸盐岩地层天然气藏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并以碳酸盐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了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综合分析、三维地震相干体分析、频谱分解、叠前和叠后裂缝预测、岩石物理分析、三维可视化等一套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预测技术。该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大力推动了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深入发展,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埋藏深度普遍超过4 500 m,油气具有平面上广泛分布、垂向上多层系叠加分布特征,这与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和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密切联系.运用地质剖析与地化参数示踪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塔中地区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输导通道包括断层、不整合面及渗透性输导层,但各自作用差异明显.断层是垂向沟通油源的高效通道,控制着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 和规模,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加,油气藏规模和产能逐渐变小;不整合面是侧向分配油气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不整合范围内,且距不整合面越近,产能越高;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又是油气储集空间,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孔洞和洞穴型储层内.断裂、不整合面及渗透性输导层构成的"垂向通源-侧向分配-高孔汇聚"型输导格架,控制了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后在塔中地区奥陶系目的层内向两侧呈"T"字形输导分配,并优先聚集于次生孔隙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内.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叠前解释技术进行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岩性和流体信息,有利于储集层的烃类直接检测。该项技术的应用搞清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和油气的分布特征,发现了一批高产稳产井,为塔中的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塔中83—塔中16井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层位多,油气性质差异大,油(气)、水分布复杂。以研究区现今油气特征为基础,结合塔中隆起成藏过程,从油气运移的动态角度,突出分析了"喜马拉雅期天然气气侵对现今油气性质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成因机理,得出:1)同一层位、不同区带的油气藏,因存在多个气源断裂,表现出"两端为气,中间为油"的特征;2)同一地区、不同层位的油气藏,因沿主要气源断裂气侵的天然气量有限,以及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值性,从下至上表现出"从纯气藏变为凝析气藏直至油藏"的特征;3)同一层位、同一区带,因局部构造形态(分割槽)和致密层的存在,油(气)、水分布突变。总结认为,气源断裂、不整合面作为优势通道主导运移方向,局部构造形态及致密层限定油气运移范围,二者是研究区油气性质和油(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预测勘探层位越深,越靠近气源断裂,则越有利于天然气勘探。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背景和岩石学特征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塔中地区油气成藏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一是具有有利的区域构造背景;二是发育中、下寒武统一下奥陶统的含泥或泥质泥晶白云岩及泥质泥晶灰岩和中、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岩、泥质泥晶灰岩2套烃源岩。综合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有利的储集空间为石英含量超过65%的砂岩;该区分布志留系红泥岩段和下石炭统泥岩2个泥岩段等多套区域性盖层,并存在下红色砂泥岩段和柯坪塔格组中段暗色泥岩2套潜在盖层。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综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鹰山组高阻层段岩性、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柱状图建立了各井区及内外带的连井剖面图,总结了其分布特征规律。结果表明,鹰山组高阻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且在成像测井图像上呈亮黄色成层性特征,空间上具有"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通过实验手段对高阻层段岩石矿物铸体薄片进行鉴定,初步认为高阻层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化学充填作用和大气降水选择性溶蚀作用。高阻层厚度与其下伏原油的物性、油气日产量及气油比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高阻层厚度增大,其下伏油气的日产量及气油比逐渐增大,而油气的密度及粘度却逐渐减小。高阻层对下伏油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由此推断,鹰山组高阻层可以作为一套或多套隐蔽"盖层",与下伏储层可能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断裂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且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即Tg7(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5′(下奥陶统顶),Tg5(奥陶系顶)和Tg2″(石炭系生屑灰岩顶)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分析。在4个构造面中,Tg5′的分形维数最高,其次是Tg7,Tg2″的分形维数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顶面断裂体系最发育,下奥陶统顶面的流体渗透性要强于其他几个界面。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卡1三维工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但近期重新处理的地震数据中发现了一些"串珠、短轴状"强振幅地震反射异常体。针对这一现象,在新处理地震数据体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数字正演模拟、不连续性检测、古地貌恢复和地震多属性分析等技术,重新开展了卡1三维工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呈"折线"状分布的强振幅异常体是火成岩的响应,而平面上呈散点状、剖面上呈"串珠"状的强振幅反射是较大尺度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响应。这一成果已得到近期完钻井W20的证实,为本区下一步勘探部署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利用岩心物性及岩心照片对比分析研究区两类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集空间特征,并通过储层纵横向分布及油气水赋存状态研究寻找优质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受沉积相带和断裂活动显著控制的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呈现明显的层位性和分段性;而以不整合岩溶和断裂活动为主控因素的下奥陶统岩溶风化壳储层集中发育于不整合面下40~200 m深度范围内,分层性明显。综合对比两类优质储层发现,两类储层发育的关键作用不同,但储层总体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储集性能相当。进一步分析认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是在沉积〖KG-*4〗-改造双控作用下发育的。塔中西部平台区和塔中Ⅰ号带内带的岩溶次高地与岩溶上斜坡,具有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勘探可继续向西、向内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