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胶印油墨预置过程中预打墨次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预涂布墨量和输墨系统的结构、印版图文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滚筒旋转周期来控制预涂布墨量的方法,并给出了预打墨次数和版面覆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于定量地控制油墨预涂布量。  相似文献   

2.
胶印机串墨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节约  刘真 《包装工程》2009,30(11):66-68,72
以海德堡速霸胶印机的输墨系统为例,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给出串动量对油墨流布的影响和不同墨区的油墨经串动后的油墨流布状况。研究发现,随着串动量的增加,保留在本墨区的油墨呈线性降低;一个墨区的油墨经串动后会呈正态分布地向邻近墨区流开,但中间墨区和两端墨区的流布状态不同。  相似文献   

3.
胶印机墨辊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柏子游  刘士伟 《包装工程》2004,25(3):159-160
胶印机印刷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输墨系统的性能,采用计算机仿真,可以为输墨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预验的平台.这其中墨辊是油墨传递和转移的基本单元,所以如何建立墨辊的仿真模型,就成为一个关键.考虑印刷实际,结合油墨转移方程,建立一种以墨辊上的油墨存储单元为实体的离散化油墨转移和传递的动态仿真模型,从而进一步构建整个输墨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4.
运用Tollenar-Ernst模型,通过IGT实验得出了三色油墨在4种不同纸张上的最大墨层厚度;并通过图像的1-bit tiff文件和墨层厚度计算出了所需专色油墨的墨量;实际生产验证表明,基于Tollenar-Ernst模型的专色油墨墨量计算的准确度,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包装印刷墨层厚度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郑允  吕新广  宋兵 《包装工程》2004,25(3):161-163
包装印刷墨层厚度合适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印品的色彩质量.对墨层厚度、油墨浓度及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墨层厚度与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油墨的密度与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墨辊控制的胶印油墨流量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两墨辊控制的胶印油墨从分离、计量上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建模,给出了不同胶印油墨的油墨粘度、墨辊速度比、墨辊间隙与墨膜厚度、计量墨层厚度比率与墨辊速度比率的比例关系.并用实验对分析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颜料含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颜料与树脂的比例(即颜基比)来配制4色水性凹印油墨基墨,测试所配制基墨的分散性和粘度,研究颜基比对油墨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颜基比对油墨的分散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种类颜料配制油墨的最佳颜基比是不同的;油墨的分散性对油墨的粘度有一定的影响,油墨的分散性不好,粘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印刷墨量在线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千里  唐万有  徐敏 《包装工程》2011,32(19):101-104,110
提出了使用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等技术构建印刷墨量在线检测系统,介绍了由机器视觉采集印刷图像,以及使用神经网络计算印张上各墨区CMYK四色油墨墨层厚度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神经网络的可行性,并编程实现了这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文分布的卷筒纸胶印机着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吉梅  武秋敏 《包装工程》2006,27(2):87-89,93
针对印版图文覆盖率对墨层厚度及着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油墨转移模型、印版图文覆盖率与墨层厚度及着墨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油墨转移率等于0.5的条件下,通过对输墨系统的离散化处理,实现了连续的输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输墨系统的墨层厚度与着墨率在稳定状态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与印版图文覆盖率密切相关.同时,墨辊上墨层厚度及着墨率的变化与输墨系统的墨辊数量及排列方式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家聚 《包装世界》2004,(1):52-52,56
本文所述的"两维制墨方法"是依据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可以互溶的原理,去判断树脂在溶剂或混合溶剂中是否溶解、油墨在印刷形成的墨膜时是否可以与承印物溶解或微溶--即油墨与承印物的互溶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EVA树脂,树脂用量,蜡用量,炭黑用量、等因素对热转印带转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热转印色带热转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智川  陈正伟 《包装工程》2005,26(5):58-59
对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油墨转移规律,并指出在印刷过程中,应根据印品上所需要的墨量,确定网纹辊的主要技术参数,这是实现合理的传墨量,达到印刷过程中油墨平衡,保证印刷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凹印纸铝复合的印刷速度和压力,为凹印银墨印刷生产烟标内衬纸提供基础生产数据。方法以幅宽650mm凹印复合机为基础,进行内衬纸原纸和银墨的复合印刷,并在预实验过程中采集数据,并通过插值拟合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最佳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结果根据油墨转移量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1000 r/min,3 MPa条件下得到较好的油墨转移量;对上机实验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插值拟合,插值并进行十阶拟合计算后得出,在1050 r/min,2.79 MPa时,内衬纸表面银墨油墨转移量效果最佳。结论初步验证了凹印印刷银墨进行烟标内衬纸的可行性,为烟标内衬纸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复合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丝网印刷中油墨流变分裂转移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油墨流变分裂转移理论,并论述了现有理论中,认为仅由承印物黏附力造成油墨变形的不足之处。基于伯萧叶定律,建立了网版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方程。方程求得的最小网距符合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数据,证明了压力差在网版回弹最初阶段是导致油墨变形转移的关键因素,从而对油墨流变分裂转移理论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5.
江祖勇  张海燕  侯和平 《包装工程》2006,27(4):152-152,203
输墨系统是印刷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为达到良好的输墨性能,需要进行计算输墨性能指标,特别是静态指标中的着墨率.运用simulink进行数学建模,为着墨率的计算提供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婉婷  王庆  孙代东 《包装工程》2022,43(5):265-270
目的 通过建立一套印前控制与网点补偿的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时容易产生周向墨色不匀的现象。方法 首先设计可测试印刷机周向墨色均匀性的测试文件,然后测量样张的周向密度,并绘制密度分布曲线,利用密度分布进行数据拟合来确定网点补偿量的大小;最后在分色制版阶段利用补偿公式对网点进行补偿。结果 通过该方法得到网点周向的最大密度值和最小密度值之间的误差约为0.45,有效地控制了周向墨色的不匀性问题。结论 实验证明了采用文件预处理的网点补偿方法进行墨色补偿方案能有效控制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且补偿后的测试文件可用来记录设备的周向墨色不匀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油墨转移渗透对印品质量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莹莹  钱军浩 《包装工程》2012,33(3):117-120
介绍了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行为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纸张性质、印刷条件与油墨转移渗透的关系。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可以采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也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预测,对比分析了目前各种渗透深度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表明,通过确定各印刷条件、油墨和纸张的相关参数,就可以对印刷质量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一种补充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材料表面自由能对微接触印刷油墨转移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印  唐正宁 《包装工程》2011,32(9):98-101,107
为提高印刷转移效果,以硫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理想状况印刷和实际印刷中硫醇的比表面能对其转移率和铺展系数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印刷图案精细程度和达到稳定的时间随硫醇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降低硫醇浓度可降低其比表面能,从而增大转移率和增强在基底表面的铺展效果。为实际应用中硫醇转移过程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相变或热熔喷墨打印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喷墨打印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这种喷墨打印技术的显著特点是打印质量可相对独立于基质类型。这项技术已经在喷墨标记、办公打印(尤其是彩色打印)和宽幅打印的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分额。本文对这种打印墨、打印头、该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以及其对造纸工业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墨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