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应用对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普遍出现"百日咳重现"现象,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并传染婴幼儿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WHO建议成年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etanus toxoid,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and acellular pertussis,Tdap)以预防百日咳。本文对部分Tdap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遗传稳定性及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代、工作代、疫苗生产用工作种子(P1)、P2、P3(P1后再传2代)的菌体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百日咳主要抗原组分[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外膜蛋白(pertactin,PRN)、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白喉主要抗原[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原液]、破伤风主要抗原[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in,TT)原液]的基因序列,克隆至p LB-Simple Vector,转化E.coli DH5α,测序后,运用DNAMAN软件与Gen 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方法,进行菌株理化性质稳定性检测。结果生产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菌株的主代、工作代、P1、P2、P3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大小及同源性与预期一致,理化性质稳定。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遗传稳定,理化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活性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方法。方法优化APV中PT残余含量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抗原稀释液对该方法的影响,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验证。分析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着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即50μg/ml、16μg/ml、25 Lf/ml、7 Lf/ml)对PT与胎球蛋白结合的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并对不同厂家的8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进行解析附后,检测PT含量,计算CV。结果在胎球蛋白包被浓度为5μg/ml时,使用p H 8.5含1%胎牛血清白蛋白(BSA)Tris缓冲液对样品进行稀释后,直接用酶标抗PT抗体进行检测,建立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剂量反应曲线线性良好(r均0.99);试验内CV为13.74%~5.85%,试验间CV为2.75%~10.39%,灵敏度可达4 ng/ml,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降低了PTd的干扰作用,特异性较好。FHA、Prn、DT、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对PT与胎球蛋白的结合无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为Tris-柠檬酸钠溶液(4%,w/v)(p H 8.5);各批疫苗3次检测结果的CV值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较好。结论优化后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PV中残余PT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普遍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目前该类疫苗广泛使用的蛋白载体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CRM19(7白喉毒素的一种突变体)和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蛋白D(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protein D,PD)。本文就目前这类疫苗免疫接种中载体特异的T辅助细胞刺激作用、载体诱导的表位抑制作用(carrier-induced-epitopic suppression,CIES)和旁观者干扰效应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体外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活性PT的ADP核糖基化酶活性,设计并合成一段荧光标记的合成肽Gαi3C20,以其为底物,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毒性,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最低定量检测限为8 ng,线性范围为8400 ng/ml,区间内线性系数为0.999;用建立的方法对同一份样品平行测定10次,变异系数小于10%;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4.9%;联合疫苗中的其他主要成分,如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黏附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干扰。结论建立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体外检测方法,该方法有望替代现行的动物检查法,可加强我国百白破联合疫苗的质量控制,提高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种新型抗胃泌素(gastrins,GAS)疫苗的质量,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一种将GAS抗原表位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载体偶联的新型抗GAS疫苗GAS-TT进行鉴定,并参考《中国药典》四部(2015版)对疫苗进行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检查。结果疫苗可特异性结合破伤风抗毒素及相应抗原表位抗体,其主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000~166 000,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为95 EU/mg,且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结论该疫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合属性及分子分布特征,且符合其相关安全性检查项(内毒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检查)的拟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皮内免疫(intradermal,ID)部分剂量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component pertussis and Sabin-deriv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DTacP-sIPV)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经ID部分剂量(DTacP-sIPV 1/5和1/10剂量,即1/5D和1/10D ID组)及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IM)全剂量DTacP-sIPV(全剂量IM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ID PBS)。于0、1、2月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2个月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和百日咳黏附素(perta...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作为载体蛋白对18C型肺炎多糖结合疫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点击化学法分别以BSA及TT作为载体蛋白制备18C型肺炎多糖结合疫苗。将2种疫苗在2~8℃条件下保存2、4、8个月,考察疫苗稳定性;分别于(25±2)℃条件下保存2、4、6周及(37±2)℃条件下保存7、14、21 d,考察疫苗的加速稳定性。每个时间点样品均进行外观检查、多糖含量、蛋白含量、pH测定、无菌检查及游离多糖含量测定。结果以TT及BSA作为载体蛋白制备的结合疫苗各项稳定性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要求,其中不同温度部分检测时间点结合物Ps-TT的游离多糖含量显著低于Ps-BSA(P0.05)。结论 TT作为载体蛋白制备18C型肺炎多糖结合疫苗的稳定性明显优于BSA。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不同工艺制备E型肉毒毒素,脱毒制备类毒素,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菌体内提取法和酸沉淀法制备E型肉毒毒素,进行毒素型特异性检定及毒力测定后,脱毒制备类毒素,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结合价、蛋白氮(PN)含量、总氮(TN)含量、p H测定及脱毒检查和毒性逆转试验。选择结合价较高的2批类毒素配制3组抗原,经家兔皮下进行基础免疫(共2针)和3程超免疫(2针/程),每针间隔14 d,每程免疫间隔30 d,均于第2针免疫后第20天,经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ⅪH肉毒抗毒素效价检测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 55、120 h菌体内提取毒素(201112001和201112003批)及55、120 h酸沉淀提取毒素(201112002和201112004批)均为E型肉毒毒素,毒力分别为6.2×103、5.0×102、4.5×102、6.5×103 LD50/ml;各组类毒素脱毒检查和毒性逆转试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55 h酸沉淀提取毒素其类毒素TN、PN含量最高,120 h菌体内提取毒素最低。制备的3组抗原(201112001-1、201112004-1及201112004-2批)抗原结合价分别为900、2 100和900 BU/ml;两种方法制备的类毒素按最高结合价配制抗原,免疫后的血清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制备的类毒素按相同结合价配制抗原及同批类毒素配制的不同结合价抗原,免疫后的血清效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酸沉淀法从120 h培养液中提取毒素可获得与55 h菌体内提取毒素相同免疫原性的类毒素。酸沉淀法操作简便,更适宜马匹免疫用E型肉毒抗原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氢氧化铝佐剂吸附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a P)成品中内毒素含量进行测定,确定将内毒素检查方法纳入2015版《中国药典》中百白破类疫苗质量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ⅫE建立动态浊度法,测定解吸附前后DTa P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并进行标准曲线的可靠性及干扰试验验证。结果该方法在0.005~10 EU/ml范围内线性较好,r=-0.997 1。干扰试验样品回收率在50%~200%。实测样品内毒素值从低于检测限至433 EU/ml。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解吸附前后的内毒素测定值差异显著,CV值在36.9%~89.0%之间。结论该方法可靠性、线性、回收率、灵敏度均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制定DTa P相关质量标准提供参考。现有热原检测方法不能全面反映DTa P成品中内毒素水平,有必要将内毒素检测纳入DTa P质量标准,以更好地控制疫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白喉无毒突变体(cross-reactive material 197,CRM197)、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及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3种不同载体蛋白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CMP)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在碳二亚胺[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AC]的缩合作用下,将TT和DT用1,6-己二酰肼(1,6-adipic acid dihydrazide,ADH)进行衍生,制备TTAH及DT-AH衍生物,GCMP再分别与TT-AH、DT-AH及CRM197共价结合制备结合物,经Sepharose 4FF凝胶柱分离纯化后,进行化学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鉴别试验。用GCMP及3种结合物经皮下注射NIH小鼠,第0、14、28天各免疫1次,分别于首免后第7、21和35天经小鼠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GCMP-TT和GCMP-DT的糖/蛋白比及多糖回收率较高,GCMP-CRM197较低,3种结合物游离多糖的含量均在5%以下,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10~6、2.8×10~6、1.1×10~6,且均可与GCMP的诊断血清产生沉淀线。3种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多糖组(P0.05);免疫2针后,GCMP-TT与GCMPDT组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CMP-TT和GCMP-DT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CMP-CRM197组(P0.05);免疫3针后,GCMP-TT组小鼠产生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CMP-DT及GCMP-CRM197组(P0.05)。结论 3种不同载体的GCMP结合物免疫小鼠后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对于共价结合的方法,载体蛋白TT优于其他两种载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游离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含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TT含量,使用内径50μ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有效柱长为104 cm),以40 mmol/L硼酸盐-SDS缓冲液(p H 9.30)为电泳介质,电压为30 k V,在200 nm紫外波长条件下进行检测。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定量限进行验证,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原液各3批样品中的游离蛋白TT含量。结果该方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良好,TT在10~35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相对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游离蛋白的定量限为7μg/ml。用建立的方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原液各3批样品中的游离蛋白TT含量均小于10μg/ml。结论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的游离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及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为载体的A、C、Y、W_(135)群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A、C、Y、W_(135)群流脑多糖经溴化氰(CNBr)活化后,以1,6己二酰肼(1,6-adipic acid dihydrazide,ADH)作为衍生剂制备相应的衍生物,分别与TT及DT在碳二亚胺[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AC]作用下结合,经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纯化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冻干,制备成A、C、Y、W_(135)群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用两种蛋白载体疫苗分别按1及2.5μg两个剂量(各型多糖的含量为1和2.5μg)免疫小鼠,经腹部皮下注射,于0及14 d各免疫1次,于首次免疫后第28天经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各型抗体水平。结果 1及2.5μg两个剂量组的阳转率均高于80%,2.5μg免疫组的阳转率优于1μg免疫组;总体上来说,以TT为蛋白载体结合疫苗的阳转率高于以DT为载体的结合疫苗,对A和W_(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较明显。结论以TT及DT为载体制备的A、C、Y、W_(135)群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TT略优于DT。  相似文献   

14.
采用PAA-NH4作为分散剂制备了超细氧化铝悬浮液,通过沉降实验观察了PAA-NH4的添加量、pH值对α-A12O3低固含量悬浮液的沉降性能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仪测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稀固相含量悬浮液的Zeta电位;同时对烧结坯体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M-NH4的最佳用量为1.0%左右,最佳pH值为9;对添加PAA-NH4前后的稀悬浮液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发现等电势点左移,Zeta电位的绝对值变化显著.添加PAA-Nh4后,pH值的变化对悬浮液的沉降性能和Zeta电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PAA—NH4作为分散剂制备了超细氧化铝悬桴液,通过沉降实验观察了PAA-NH4的添加量、pH值对α—Al2O3低固含量悬浮液的沉降性能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仪测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稀固相含量悬浮液的Zeta电位;同时对烧结坯体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PAA—NH4的最佳用量为1.0%左右,最佳pH值为9;对添加PAA—NH4前后的稀悬浮液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发现等电势点左移,Zeta电位的绝对值变化显著。添加PAA-NH4后,pH值的变化对悬浮液的沉降性能和Zeta电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活化试剂、不同载体蛋白质及不同免疫程序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溴化氰(CNBr)和1-氰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为活化试剂,以己二酸二酰肼(ADH)为连接臂制备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W135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PSW135)衍生物;以碳二亚胺(EDAC)作为缩合剂,将多糖衍生物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r EPA)3种蛋白质共价结合,制备6种PSW135蛋白质结合物;比较4针免疫程序(0、2、4、8周)和3针免疫程序(0、4、8周)对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活化试剂均能对多糖进行有效活化,且不会破坏多糖的抗原性;制备的6种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具有显著的剂次加强效应;采用间隔2周的3针免疫程序和2.5μg/只的免疫剂量,不同类型的活化试剂和载体蛋白质对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无显著影响,但以DT为载体蛋白质的结合物的免疫加强效应要弱于以TT和r EPA为载体的结合物;延长免疫间隔时间可显著提高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论初步建立了适用于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结合工艺,并为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兔多克隆抗体(简称多抗),建立定量检测PT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用PT免疫青紫蓝兔制备PT兔多抗。优化ELISA系统反应条件,建立PT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性、灵敏度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脱毒过程样品及其他百日咳抗原纯化过程样品菌毛蛋白(fimbriae proteins,FIM)原液中PT抗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PT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工作条件为PT兔多抗包被浓度为1μg/mL,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 000。此检测系统能与PT纯化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百日咳丝状血凝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线性检测范围在25~400 ng/mL之间;PT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3.27%、91.48%、103.52%;酶标板内和板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该方法的灵敏度为20.719 ng/mL,检测下限为41.438 ng/mL。检测5种不同脱毒工艺条件下、不同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不同活化剂进行22F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type 22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的活化,并探讨其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溴化氰(cyanogen bromide,CNBr)和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酯(1-cyano-4-dimethylamino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DAP)作为22F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活化剂,1,6-己二酰肼(1,6-adipic acid dihydrazide,ADH)作为链接剂,制备22F型肺炎荚膜多糖衍生物(3批Pn22FpsADH1和3批Pn22Fps-ADH2);在碳二亚胺[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AC]的作用下,将衍生物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共价结合,经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22F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3批Pn22Fps-TT1和3批Pn22Fps-TT2);并对其生化指标、血清学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异常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衍生物Pn22Fps-ADH2的衍生率及回收率均略高于Pn22Fps-ADH1;结合物Pn22Fps-TT2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相对Pn22Fps-TT1较好;结合物Pn22Fps-TT1和Pn22Fps-TT2均可与22F型肺炎球菌诊断血清特异性结合;结合物Pn22Fps-TT1和Pn22Fps-TT2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无异常毒性。结论 CNBr和CDAP均可作为22F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活化剂,经活化和结合反应,其抗原位点得到较好保留,但CDAP作为结合疫苗多糖的活化试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聚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絮体及Zeta电位的大小,研究了污水油含量、固体悬浮物含量、聚合物浓度对油珠及悬浮物的亚微观聚集形态、表面电荷及污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或油含量的增加,污水中的油珠、絮体均有变大的趋势;随固体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污水中的油珠、絮体不仅有变大的趋势,且大尺寸的絮体数量显著增加。聚合物浓度对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有显著的影响,聚合物浓度越高,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表明聚合物是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低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QT-NLC并对均质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测定其粒径大小和分布、Zeta电位以及包封率;考察QT-NLC的离心、冻融和静置稳定性;对QT-NLC的抗氧化能力、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QT-NLC体系的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为(93.50±0.35)%。体系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QT-NLC体系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He La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