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物碳排放是城市终端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深圳市为案例,首先对深圳市建筑物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建筑物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进而采用LMDI分解模型对深圳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建筑碳排放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处于弱脱钩状态,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单位居住建筑面积能耗值是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增长因素,单位增加值的公共建筑面积和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是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减缓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减碳对城市实现双碳目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确定影响社区碳排放的5个一级影响因素和8个二级影响因素,建立社区碳排放计算模型,采用多因素正交分析法,生成720个基准社区和10.8万个比对社区,对社区主要碳排放影响因素占比分布、不同技术减碳潜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低碳社区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研究发现,社区内建筑碳排放占比72.9%,废弃物碳排放占比21.6%,交通、给排水和社区照明共占比5.5%;建筑本体能效提升、光伏应用比例增加和电力碳排放因子降低对社区减碳贡献率分别为30%、30%、22%;如采用人均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居住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人均碳排放量为1.0 tCO2/(人·a),公共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人均碳排放量为0.5 tCO2/(人·a),如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居住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为35 kgCO2/(m2·a),公共建筑为主的低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控制指标建议为60 kgCO2/(m...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面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面积预测是建筑领域碳排放预测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主要通过设定不同情景和关键参数,对不同类型建筑进行分析,预测到2060年建筑面积的发展趋势,为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测算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对应建筑能源增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大,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危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建筑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建筑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若大气环境容量过度,会影响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当下实现碳减排的新型方式为"碳排放权交易",将碳排放权交易引入建筑领域,将为建筑领域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建筑行业中碳排放量交易的具体形成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5.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探究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会对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为了减少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以预制构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政策、市场、技术、设计四大潜变量及其外显指标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并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原理建立了SEM模型,揭示了预制构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市场、技术、设计因素对预制构件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其重要性排序为:市场因素>技术因素>设计因素>政策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减少预制构件碳排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碳” 目标下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探究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对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筛选, 基于 DPSIR 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5 个层面构建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 TOPSIS 模型对吉林省 2010~2020 年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5 个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程度排序为:压力>状态>驱动力>影响>响应。 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顶层设计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化装配式建筑用能结构、助推装配式建筑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产生的环境效益问题,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建筑废弃物碳排放管理模型,以碳排放量为主要环境效益指标,基于Vensim软件进行模拟评价,动态分析建筑废弃物碳排放管理模型对环境效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案例进行情景分析,识别影响建筑废弃物碳排放管理模型环境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依靠多因素分析方法,梳理总结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建筑废弃物碳排放单一管理效果有限,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建筑废弃物的碳排放管理时,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量,显著提升建筑废弃物碳排放管理效果,可为相关部门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每年约20亿吨,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20%。如考虑相关建材生产、运输等,将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近40%。伴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对我国兑现"2060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为研究案例,通过碳排放因子法对该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以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计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显著降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采用新型施工方式,降低了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愈  孙思园  刘陆 《建筑经济》2022,(10):90-95
识别装配式建筑碳排放的23个影响因素,基于DEMATEL-ISM方法计算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因素间的关系,提出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框架和两条可行的碳减排实施路径,希望为装配式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用能作为消费领域用能的主要部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分析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对于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并制定中长期规划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中国能源平衡表的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方法,对黑龙江省2006—2020年近15年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总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得出黑龙江省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各种能源种类消耗情况,以及不同建筑类别的能耗和碳排放现状,为政府今后节能减排的政策优化及政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2006—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建筑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也表明黑龙江近些年大力推行散煤替代、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供热效率等建筑节能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建筑能耗计量范畴的基础上,构建了既有建筑碳排放核算模型及既有建筑碳排放平均强度等级模型;进而考虑既有建筑碳排放平均建筑面积强度和平均人口强度,构建了既有建筑碳排放的RPM组合分布结构矩阵;以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能源数据及宏观经济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城镇建筑及农村建筑碳排放的分布结构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既有建筑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 3 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筑材料CO_2排放是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利用该核算模型,对天津市38栋住宅的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住宅建筑的单位面积建筑材料碳排放平均值为366. 70 kgCO_2/m~2,其中,钢材、混凝土和砂浆的碳排放量可占80%以上;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标准层面积和层数等参数均与其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之后,分别以建筑面积、标准层面积及层数为自变量,通过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各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城市建筑系统、城市供热系统以及城市电网系统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构建了1种城市供热领域碳排放预测完整的方法。并从电网结构、供热结构、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等方面,建立了全场景的理论关联公式,构建了涵盖供应侧和使用侧的供热全场景模型和测算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可重复性和灵活性。最后,以黑龙江省城市供热系统为例,分析了影响因素互相作用的机理,结合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分场景定性、定量分析了各子系统变化对未来城市供热碳排放的影响,并对2020—2060年黑龙江省集中供热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为政府今后节能减排的政策优化及政策选择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引入建筑能效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推动建筑节能行之有效的手段,应积极立法引导能效交易市场稳定发展中国已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降低40%~45%。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建筑排放已占到一般城市排放的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已占到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建筑节能非常必要的手段。一、国内民用建筑能效交易现状(一)我国民用建筑碳排放现状及趋势2008年,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天津市22家医院建筑的建筑概况、供暖空调方式及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计算得出了各医院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量的平均值为64.72 kgce/(m2.a),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天津市医院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偏相关分析表明天津市医院的供暖系统热源形式对医院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量的影响最大,其它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位建筑面积年住院人数、供冷系统冷源形式、单位建筑面积年门急诊量、医院类别、单位建筑面积年床位数和建造年代。  相似文献   

20.
张时聪  王珂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2021,37(8):189-198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CO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CO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CO2需要完成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