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步研究了鸭肉磷脂酶提取及水解模拟体系中有机相的脂肪酸组成.通过分析肌内磷脂在反应前、磷脂酶水解模拟体系中以及对照实验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研究鸭肉磷脂酶的水解特性.结果表明,鸭肉磷脂酶对磷酯的水解存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位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磷脂酶是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可以水解甘油磷脂的一类酶,其中主要包括磷脂酶A1、AC、B、C和D,它们特异地作用于磷脂分子内部的各个酯键,形成不同的产物,被广泛用于甘油磷脂的改造.依靠传统手段从动物脏器中提取的磷脂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生产的需求,而微生物来源磷脂酶的筛选及其基因工程发展迅速,显著拓宽了磷脂酶的来源,同时又有效地改善了磷脂酶的性质本文综述了近年磷脂酶高产微生物菌株的选育、磷脂酶的分子改造以及修饰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 EC 3.1.4.4)是催化磷脂的磷酸二酯键水解和转磷脂酰基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PLD所具有的转磷脂活性使其在食品、医药以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磷脂酶D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开发高产量、高纯度和高转磷脂活性的PLD资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微生物PLD克隆与高效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对微生物PLD的大规模生产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磷脂酶D是作用于磷脂分子中的磷酰氧键(P-O)的一类酶,可催化发生水解和转磷酯化反应。本文综述了磷脂酶D制备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磷脂酶D单一水相法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S)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水量以及粗大豆磷脂(磷脂酰胆碱:25%)的比例、L-丝氨酸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单一水相法通过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用水量-粗大豆磷脂的比例为2:1、丝氨酸浓度为0.6g/m L、反应温度为50℃以及反应时间为30h。在此工艺条件下在该工艺条件下主要通过减少水的用量以及增加丝氨酸的用量能够有效克服单一水相法的缺点,抑制磷脂酶D的水解活性,最终使反应体系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为15.78%,PS的转化率约为63.12%。该工艺相比有机溶剂-水双相反应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该工艺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反应过程中PS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磷脂酶A2(PLA2)是一大类能水解磷脂特定酯键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酶.按照是否依赖钙离子分为sPLA2,cPLA2及iPLA2 3类.现对就磷脂酶A2的分类及其抗炎、抗菌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中用已烷萃取存放于各种条件中的整粒、破碎和轧胚大豆,并对萃取粗油脱胶。根据脱胶油磷含量,确定非水合磷脂的大小。结果表明四个相关因素,促进了非水合磷脂的生成: (1)进入浸出过程豆粒或胚片的水分含量; (2)磷脂酶D的活性; (3)浸出之前或浸出过程中,施加于豆粒或胚片的热; (4)由于破碎和/或轧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由此建议,控制进入浸出过程豆粒或胚片的水分;钝化磷脂酶D活性;在破碎或轧胚过程中,使温度调到最佳。从而使非水合磷脂的生成变成最小。  相似文献   

8.
  禹张  涛江   《中国油脂》2020,45(1):97-101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对广岛链霉菌SK43.001-11发酵液中的磷脂酶D进行纯化,并对双液相体系中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磷脂酶D比酶活提高到49.48 U/mg,是粗酶液的54. 37倍,回收率为32.31%。磷脂酶D双液相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条件为:有机相为乙醚,pH6.5,反应温度30℃,L-丝氨酸与磷脂酰胆碱质量比15∶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1,反应时间2.5h。在最佳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生成率达到74.8%。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脂肪酶的反应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一种具有高度特异磷脂酶活力的新型脂肪酶的反应特性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此酶可同时作脂肪酶和磷脂酶使用.作脂肪酶使用时,始初时酶活最高的条件是:pH值为7.0,温度为40 ℃;作磷脂酶使用时,始初时酶活最高的条件是:pH值为5.0,温度为60 ℃.该酶在pH 4.0-9.0范围内稳定,50 ℃时稳定性较好,其水解甘油三酯的酶活24 h为79.80 %,水解磷脂的酶活24 h为61.1 %;60 ℃时酶活的稳定性变差,其水解甘油三酯的酶活15 min为原酶的17 %;水解磷脂的酶活1 h为原酶的26.39 %,5 h为13.89 %.对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常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得知在各自始初酶活最高的条件下该酶对磷脂的催化效率高于对甘油三酯的催化效率.脱胶实验验证此酶可用于菜籽油脱胶.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酶A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酶A2(PLA2)是一大类能水解磷脂特定酯键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酶。按照是否依赖钙离子分为sPLA2,cPLA2及iPLA23类。现对就磷脂酶A2的分类及其抗炎、抗菌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用磷脂酶A1水解大豆油脚中磷脂制备溶血磷脂产品。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磷脂酶A1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0℃、加酶量4U/g、反应时间5h,在该条件下水解产品的酸值为60.65mgKOH/g。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水解前后原料和产品进行了分析,知最佳条件下磷脂酶A1水解水化油脚的水解率为90.2%。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色法研究活性染:C.I.活性蓝222的水解性能,并准确地定性了不同的水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在30℃碱性溶液中,硫酸酯乙基砜首先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乙烯砜基,然后乙烯砜基和一氯三嗪基各自发生水解反应,但两者的水解反应是不均衡的.pH值为9时,染料的硫酸酯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乙烯砜结构,同时生成的乙烯砜结构缓慢水解生成羟基乙烯砜,而一氯三嗪基不发生水解;pH值为12时,染料的硫酸酯结构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乙烯砜结构,乙烯砜结构发生水解生成羟基乙烯砜,随着时间增加,一氯三嗪基团也发生水解,最终2个活性基都发生水解,生成最终的水解染料Ⅲ.  相似文献   

13.
酶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制备甘油磷酸胆碱(GPC)的可行性,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磷脂酰胆碱(PC)转化率和GPC得率的影响.确定磷脂酶A<,1>催化制备GP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在pH 7的15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粉末磷脂添加量5 g、CaCl2添加量0.50 g、酶添加量0.50 mL,温度55 ℃,反应时间6 h;利用LC-MS分析最佳条件下的反应液,得到PC转化率为98%,GPC得率达到95%;同时验证了在磷脂酶A<,1>催化制备GPC的过程中生成的溶血磷脂(LPC)Sn-2位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了酰基转移,转移到Sn-1位.  相似文献   

14.
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水解蛋黄卵磷脂经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加酶量0.40 IU/g,起始pH6.0,底物质量浓度80g/L;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水解前后蛋黄卵磷脂组分,磷脂酶A1水解Sn-1位脂肪酸,生成含Sn-2位不饱和脂肪酸的溶血磷脂,反应过程中有酰基位移发生。  相似文献   

15.
磷脂酶C水解大豆油磷脂提高油脂精炼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约为2%,采用正己烷为溶剂,用磷脂酶C水解大豆毛油中的磷脂,生成甘油二酯,可以减少毛油的炼耗,提高精炼率。磷脂酶C水解大豆毛油中丙酮不溶物(AI)的速度和底物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在毛油浓度高时,扩散成为限速步骤;最佳水解条件为:搅拌速度100 r/min,反应温度40℃,毛油浓度75%,酶的加入量0.02%,反应6 h丙酮不溶物的水解率为85.7%,毛油的精炼率提高3.08%。  相似文献   

16.
以酸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脂肪酶Bakezyme LFP在水相中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8h,p H为5.0,加酶量为8%,底物质量浓度为25mg/m L。在该工艺条件下,大豆磷脂水解产物酸值为65.2mg KOH/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水解前后大豆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水解后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脂肪酶Bakezyme LFP主要水解大豆磷脂1位上脂肪酸,具有磷脂酶A1的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解前后大豆磷脂的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结果表明大豆磷脂中PE、PC发生水解,生成溶血磷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酶解产物乳状体系的共建,探究不同磷脂酶A1,A2,C,D酶解磷脂对乳化体系乳化性质的影响,测定添加不同磷脂酶解产物后蛋白乳化体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层析指数、Zeta电位、粒径分布、光学显微镜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脂酶解产物与大豆分离蛋白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磷脂经磷脂酶A2酶解后的产物与大豆分离蛋白共建的乳化体系,在乳化活性、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显微结构方面均好于其它复合体系。其乳化活性提高10.17 m2/g,稳定性提高25.2%,负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5.09 m V,乳状液平均粒径明显变小,显微结构乳滴分布均匀。这表明经磷脂酶A2酶解后的磷脂非极性基团减少,亲水性增强,与蛋白交互作用增强,使蛋白更好的结合到磷脂的片层结构中,改变复合物结构,促进乳化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His)6-tag位置和N/C-末端截短对重组副溶血弧菌磷脂酶D(VpPLD)酶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His)6-tag位置对于VpPLD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其中(His)6-tag位于N-末端时测得酶活力最高,而位于C-末端时最低,且活性差异不依赖于水解底物。此外,(His)6-tag位于C-末端导致VpPLD的最适反应pH从7.0变为8.0;删除VpPLD成熟蛋白N-末端前34个氨基酸能显著增强VpPLD对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L-丝氨酸(DMPS)的水解活性,但对于其他磷脂的水解活性并没有明显改变;删除VpPLD成熟蛋白C-末端肽段(469~487)会显著降低其对磷脂底物的催化活性;与(His)6-VpPLD-WT和(His)6-VpPLD-Δ469-487相比,(His)6-VpPLD-Δ451-487对1,2-二棕榈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l'-rac-甘油)(DMPG)和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MPE)的选择性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C-末端肽段(451-469)对VpPLD的底物选择性发挥重要影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is)6-tag的位置以及N/C-末端肽段对于重组副溶血弧菌磷脂酶D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磷脂酶D是一类具有水解作用和磷酰基转移作用的酶,故其在磷脂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对磷脂酶D及其催化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包括磷脂酶D的来源与制备、催化合成磷脂质、磷脂酶D的分子结构、分子催化机制与分子改造。最后对磷脂酶D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磷脂酶A1催化大豆粉末磷脂水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磷脂酶A1对大豆粉末磷脂进行水解,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PLA1)量、反应时间、加水量及搅拌速度对磷脂酶A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加酶量8%,反应时间8 h,加水量5 mL,搅拌速度500 r/min.在此条件下产物酸价可以达到101.4mgKO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