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化物矿床氧化带金表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的表生富集作用常可形成表生金矿床,实验研究表明,金可在表生条件下溶解于硫酸盐体系,硫酸金络离子和硫代硫酸金络离子是金表生条件下重要迁移形式,它们可被铁,锰氢氧化物沉淀富集成矿,表生条件金银分离是由金银地球化学性能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金厂金矿床是我国西南最大的与超基性岩有生因关系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金质来源、金的活化迁移以及金的沉淀富集成矿机理。笔者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体,并与其强烈的蛇纹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密切相关。金厂超基性岩体不尽为金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力条件,而且是成矿母岩。尽管部分金质来自矿源层,但只是金的次要来源。本文从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叠生成矿作用,探讨了金矿床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一赤峰金成矿区围岩蚀变的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和蚀变规律具有相似性;金矿化主要与K/Al,Na/Al,S/Fe和CO2/CaO+Mgo+FeO密切相关,金矿床的蚀变为活化蚀变和沉淀蚀变,前者使金从原岩中活化迁移出来,后者促使金沉淀富集。金矿化的蚀变过程中伴随K,S,CO2,H2O的带入的Na的带出,微量元素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  相似文献   

4.
在温度为250℃的热水体系中金的行为受pH值和氧逸度的控制。在体系中存在有黄铁矿和泥质蚀变组合的稳定条件下,金以双硫络合物形式迁移;在含大量砷的体系中,硫化砷络合物对金的迁移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条件下,氧化、稀释和冷却可引起金的沉淀。对于低温热水矿床中的金,吸附作用和共沉淀作用则可能是导致其沉淀的主要因素,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县槐树坪金矿区处在河南省主要的金成矿带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带上.为了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成因,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构造控矿、岩浆活动、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和成矿过程的研究。认为金矿矿体的大小严格受构造带规模的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浆,并和从太华群中携带的少量成矿物质一起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该金矿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物理化学原理,结合成矿的地质条件和矿物包裹体等特征,首次确定了大坪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矿床中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富集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山东蓬莱地区金矿床明金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蓬莱地区金矿床以其富产明金而区别于与之相邻的招携计区金矿床,经研究发现,该区金矿床中明金呈浸染状至致密块状产于少或无硫化物型的石英脉中,在空间上,多与蚀变岩型矿化体伴生,且主要产生浅部,在时间上,晚于主矿化期,明金系由浅成的有机质热泉水对成矿主期矿化的再溶解,近迁移沉淀富集所叠加成矿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8.
益阳南郊“狗头金”属沉积再生成因。金主要来自古火山岩及其附近冷家溪群板岩中的含金矿脉与基性火山碎屑岩系。金多以溶液状态或分散的胶体状态形式迁移,最终主要是沉淀在基岩之上的粘土砾石层的中下部。微细粒的金沉淀在较大的金粒(块)上,并使其粒(块)度不断增大,是今日所见的“狗头金”的主要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金牙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矿区氧化带进行了划分,并对金牙金矿矿石中金的分布及其赋存状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显微-超显微自然金包体形式、类质同像固溶体形式以及胶体吸附形式。在原生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黄铁矿;在氧化矿石中,主要为粘土类矿物,碳质及褐铁矿等。  相似文献   

10.
北衙金矿床是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上的主要金矿床之一。成矿作用明显分为两次,具有典型性。第一次成矿作用为岩浆热液成矿,使围岩发生矿化。并在成矿有利部位形成矿化体,但未构成工业矿体。第二次成矿作用是次生富集作用。由于矿区的地形、气候、地壳运动、岩石物理化学性质、水化学及水动力等条件均有利于氧化作用的进行,氧化带十分发育。在第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矿源岩的基础上,金发生溶解、迁移和重新分配,在氧化带的下部富集,形成“北衙型”金矿。同一岩带上的其他岩体,有许多也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岩浆热液矿化过程,有必要研究它们的次生富集条件,注意寻找“北衙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张公岭银金矿床赋存在花岗岩断裂带中,矿化比较稳定。本文从矿物组合及其标型特征入手,首次应用银金矿——闪锌矿地温计,计算出张公岭银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的温度、硫逸度;应用热力学原理讨论了其他物理化学参数;进而讨论了本类矿床中金银运移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河东金矿床矿体呈完整,连续的透镜体,具有典型的中温热液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区内金矿床矿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东群。从成矿溶液组分与性质,金的迁移与富集以及多阶段成矿过程等方面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理,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型隙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以邓家山铅锌矿床中SiO_2参与Pb,Zn成矿作用的地质证据为前提,讨论了不同条件下SiO_2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其迁移形式;通过成矿温压摸拟实验,研究了热液中溶解SiO_2对成矿元素Pb,Zn活化、迁移、沉淀的作用及其机理;指出热液中SiO_2能提高Pb,Zn硫化物的溶解度,增强Pb,Zn的活化能力,同时可改变热液中Zn(Pb)-Cl络合离子分布型式,使得金属离子(Zn~(2+))以相对最稳定的络合形式为主。SiO_2又是热液体系中理想的pH值缓冲剂,能保持热液运移过程中pH的稳定,使金属物质随热液流体作长距离的稳定迁移。当体系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SiO_2发生沉淀,体系pH值升高,金属络合物稳定性降低,金属硫化物随之沉淀,这可能就是大多数热液矿床中矿质和硅质密切伴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为大庆岭金矿床中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反映了矿床成因的多元性及成矿物质的多源性。Ba的高含量表明矿床为浅成热液金矿床。黄铁矿S/Fe值与含金性的相关变化关系说明了富金黄铁矿是在高硫逸度的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的晶形、热电导型及As含量沿矿体走向方向的变化,均表明本矿床剥蚀深度不大,且具东低西高的趋势。含金黄铁矿以其{hko}、{111}及聚形晶含量较高、粒度较细、Pb,Zh含量高、晶胞参数大、以及热电系数均值大和极差小为特征。由黄铁矿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研究可知,本矿床黄铁矿中的金有一部分是呈品格金的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铧厂沟金矿床属于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在国内外都很少见),其成矿物质主要源于深部岩浆。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金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马厂菁金矿床是一个与碱性侵入体有关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中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位于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北段东侧。金矿体赋存于侵入体外接触带蚀变岩断裂内.金矿化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围岩岩性等地质条件控制。本文详细讨论了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问题,这对本类矿床找矿评价和扩大矿区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含金分析,物相分析对皖西南枞阳井边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超显微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黄铁矿,黄铜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有2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显微可见金,另一种是超显微形式存在的金,其中,显微可见金又进一步分为包裹金和裂隙金;超显微形式的金也是一种游离金,而不是晶格金,这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综合研究,对陕西勉略宁地块车渡金矿床成矿期次进行了详细划分。根据岩(矿)石变质程度、矿物穿插包裹关系,将成矿作用划分为3期:①沉积-变质期,伴随磁铁石英岩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高品位层状金矿体; ②热液成矿期,分为烟灰色石英硫化物脉和含硫化物碳酸盐脉两个成矿阶段,两类脉体均可见自然金; ③表生作用期,在磁铁矿被氧化为褐铁矿的过程中,Au进一步富集形成大量自然金。车渡金矿床中可见金主要赋存状态为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基于石英硫化物脉和磁铁石英岩沉积条带中Au品位及分布规模,将车渡金矿床成因类型归为磁铁石英岩型金矿床,这对于该区域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中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 毒砂进行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u以 3种形式赋存于水银洞金矿床中:以超显微 Au赋存于 黄铁矿和毒砂晶格结构中;以 “不可见”显微 Au 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以 “可见”微米级自然金 Au 吸 附在黄铁矿表面,或赋存于碳酸盐岩岩脉附近及岩脉中,粒径在 0.5~200μm。  相似文献   

20.
东书院金矿是胶南隆起上第一个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矿体赋存于北东向的东书院断层内;断层内的闪长玢岩脉与矿体关系密切,常与金矿伴生;含金矿物主要是金银矿和银金矿两种,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裂隙金;矿床成因为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