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小西南岔地区珲春河流域砂金广泛分布,有残坡积、洪积、河谷砂矿和阶地砂矿,以河谷砂矿工业意义最大,砂金资源对寻找区内的岩金矿床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根据收集到的小西南岔地区928件重砂数据,提取金矿物颗粒数、总质量、最大颗粒粒径、平均质量等参数,结合汇水盆地分布提取成矿预测参数.根据重砂金矿物质量、颗粒、粒径大小、平均质量等特征分布变化趋势,追索矿源母体,最终为寻找岩金矿床提供依据,为研究区内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勘查评价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2.
重砂中存在少量大颗粒金,造成金品位极不均匀,为其金含量的测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试验基于过筛预处理方法改进常规取样方式,使筛下样品金量均匀性大幅提高,进而增加取样代表性。并通过探究样品磨制过程颗粒金粒径及形态变化规律,优化样品磨制条件,提高过筛处理效果,进而提高重砂样品测定准确性。试验表明:将重砂进行过筛预处理,筛下样品经多次火试金重量法(以下简称火试金法)测定金量,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小可达1.10%,明显低于未经过筛样品相对标准偏差9.66%。通过筛下样品取2~3份、筛上样品取全量测定再计算样品中平均金量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重砂中金含量测定准确性,避免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方法造成的成本浪费;综合考虑过筛难度、筛上样品质量、筛下样品均匀性等因素,选择200目(74μm)为最优过筛目数;在500 g样品棒磨7 h后,巨粒金及粗粒金发生断裂进入到筛下,造成筛下样品均匀性变差,为使筛下样品金量均匀性达到最高,样品研磨程度不宜过高;过筛处理过程样品质量及金量损失较少,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可忽略不计。方法可适用于火试金检测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光谱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人工重砂,电子探针及显微镜鉴定等手段,基本查清了山东夏甸金矿矿物组成及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尤其侧重对金矿物的工艺性质进行了研究工作。为矿山了解掌握金的工艺特性和选收黄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石英脉型含金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重选—重尾浮选试验及金流失状态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为唯一有价回收元素,金品位为1.78 g/t。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形式存在,以包裹金(占45.33%)形式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0.037 mm,占78.98%。采用重选—重尾浮选工艺,总金回收率为94.80%,浮选尾矿中流失的金矿物主要以脉石矿物包裹金形式存在,目的矿物浸出效果良好,金流失特征符合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引言分析河流沉积物中稀有重矿物主要组分的分散元素,常受到结果不稳定和分析难以重复的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含稀有颗粒代表性样品采集困难,水动力作用造成重矿物在河床上聚散易变和位置难以确定等。  相似文献   

6.
岸门口砂金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褶皱带接壤处的南侧,地层属摩天岭分区。矿区共圈出8条砂金矿体,各矿体均沿河床及其两侧河漫滩延伸而展布,走向与河道走向一致,随河道的弯曲而弯曲。砂砾层为矿区内主要矿石,矿石类型结构松散、无胶结。重矿物除自然金外,主要有锆石、黄铁矿、金红石、锐钛矿等。通过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运移过程及方式分析,认为气候和地貌特征为本区砂金矿形成的主要有利因素。依据砂金矿分布和产出特征,总结了砂金矿富集规律,确定岸门口砂金矿成因类型应为冲积砂金矿。  相似文献   

7.
攀钢高钛水渣与普通水渣不同,其氧化钙含量低,二氧化钛含量高,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与高钛重矿渣相近;颗粒表面粗糙、棱角多、容重轻,三氧化硫含量小于1%;无云母、无泥,对砂浆和混凝土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用高钛水渣制作的细骨料可代替天然砂,以配制砂浆和200~#以内的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证明,物理力学指标均达到或略高于天然砂,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某金矿建设规模为400t/d,其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和赤铁矿为主,根据矿石性质及选矿试验报告,设计采用二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及重浮联合选矿工艺流程,重选流程得到粗颗粒金矿产品,最后经过浮选得浮选金精矿。重选金精矿品位1 600g/t、回收率27.5%,浮选金精矿产品品位40g/t、回收率59.5%。  相似文献   

9.
某金精矿经焙烧预处理—酸浸—氰化浸金后,其提金尾渣金品位较高,在10 g/t左右。为查明该金精矿金回收率低的原因,对其提金尾渣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对提金尾渣的化学组成、相对矿物含量、主要矿物嵌布特征、金的粒级分布及赋存状态等的考察分析,指出了影响金回收率的主要因素,为金回收率的提高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乌拉嘎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坑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及金矿物嵌布粒度均较细。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经原矿浮选—金精矿重选—重尾生物氧化—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80.0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6.45%;经原矿浮选—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76.4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2.85%。这表明,金精矿须经氧化预处理,才能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在处理岩石和矿石试样过程中,粒度不同的金,其颗粒的性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B.N.捷列诺夫曾这样划分:微细粒金—粒度小于1微米、细粒金—1~70微米、粗粒金—大于70微米、极粗粒金——大于0.5~0.6毫米.1.试样粉碎后,粗粒金从矿石中解离出来,易于用重选法捕集.2.细粒金,一部分呈单体状态,另一部分仍与其它矿物连生呈复合颗粒.由此对细粒金用重选手段难以捕集,但用氰化手段可使溶解.3.微细粒金的大部分仍被包裹在其它矿物颗粒中.包在硫化矿物中的经氰化焙烧后可用氰化手段回收,而在石英中的则需用熔炼法回收.  相似文献   

12.
针对酒钢镜铁矿矿物组成复杂及结晶粒度较细特点,通过将100 m~3鞍山式竖炉还原煤气量从2 000~2 200m~3/h降低到1 000~1 200 m~3/h、加热煤气量从3 700~3 800 m~3/h提高到4 200 m~3/h左右、助燃空气量从3 000~3200 m~3/h提高到4 200 m~3/h左右,使铁矿石还原温度由450~550℃提高到500~650℃,铁矿石焙烧质量得到提高,竖炉产能提高10%以上,竖炉排出废气中CO含量由优化前11.4%降低到优化后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某贫硫化物碳酸盐型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工艺特性,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嵌布粒度、金矿物工艺特征等。结果表明:矿石平均金品位15.17 g/t、硫0.65%、有机碳0.47%,有机碳吸附金占40.10%,金为唯一有价元素;矿石中有机碳含量高,而硫化物含量低,金矿物粒度微细并与脉石关系密切,脉石矿物泥化严重等均会影响金的回收。研究结果对该类型矿石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某金银铅锌多金属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该矿石工艺类型、主要回收目的矿物种类、粒度特征及嵌布特征等,为其制定合理的选别流程及技术条件提供了数据支撑。根据矿石及目的矿物工艺特征,确定了原矿重选—重尾浮选金银铅—金银铅尾浮选锌的选别流程,金、银、铅及锌都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5.
国外某海滨砂矿富含钛铁矿、锆石、独居石等多种有用矿物。钛铁矿矿物经历蚀变,部分锆石表面被铁污染,矿物磁、电性质发生变化,较为难选。采用筛选—螺旋溜槽一粗一扫工艺预富集重矿物,获得产率23.78%,Fe、TiO2、 REO、 Zr(Hf)O2品位分别为25.76%、 43.73%、 0.44%、 2.83%,回收率分别为93.70%、 93.11%、 78.32%、93.64%的重砂。针对重砂,采用弱磁选铁—高梯度强磁选一粗一精一扫,分离出部分磁性较强钛精矿,强磁中矿采用摇床—干式磁选—电选流程分离出独居石精矿和另一部分磁性较弱钛精矿,强磁尾矿进行摇床选锆—锆粗精矿进行电选除杂,从而分离出铁精矿、钛精矿、独居石精矿和锆精矿产品。相对重砂,精矿与中矿中TiO2、REO、Zr(Hf)O2综合回收率分别为99.16%、67.71%、89.56%,实现了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滨砂矿的开发和综合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播卡金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含银自然金等,以含银自然金为主,金矿物形态多样,粒径多集中在0.002~0.064 mm,黄铁矿为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金矿物的赋存形式有裂隙金、包体金、粒间金等,成色变化范围为696.2~961.5,平均成色821.9,成色随着赋存形式的变化而有明显区别.播卡金矿富含微量元素Hi、Bi,较大金矿物颗粒从中心到边缘,Ag/Au依次升高,存在Ag元素的环带现象,这些都反映了该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物理化学环境变化,揭示该金矿床的中深成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7.
砂金矿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矿区经过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区域成矿物质较易富集,为矿床提供物源。该砂金矿属于冲击型成因砂金矿,成矿物质来自上游的岩溶型耳泽金矿,形成时代为第四纪,由于形成的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理想,所以矿床品味相当高,估算超过0.52g/m~3,远远超过了砂金矿的工业品味。本文扼要地论述了红土坡勘查区地质特征和红土坡砂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红土坡砂金矿的调查,研究及验证砂金矿的成矿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了红土坡砂金矿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汪勇  郑仁军  刘志斌 《黄金》2022,(10):65-68
某载金硫铁矿焙烧处理后的焙砂金品位3.90 g/t、银品位44.32 g/t,焙砂中金主要以裸露/半裸露金形式存在,部分金被铁矿物包裹,适宜采用磨矿—浸出工艺回收金。采用筛选出的新型低毒浸金剂KJ-1进行提金,并考察了磨矿细度、过氧化氢用量、石灰用量等工艺参数对金浸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KJ-1浸金效果与氰化钠相当,且KJ-1低毒环保,在获得的最佳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6.15%和76.73%,实现了焙砂中金、银的高效回收,为该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黄金》2015,(9)
采用光薄片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查明了响水洞金矿床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其中黄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黄铜矿、磁黄铁矿为次要载体矿物,石英为主要的脉石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等为次要脉石矿物。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为脉状—细脉状、浸染状、块状、角砾状等。金矿物主要以银金矿形式存在,呈独立矿物形态,粒度主要集中于0.01~0.075 mm。矿石的结构构造有利于各矿物的单体解离,在细磨条件下大部分金矿物解离呈单体金,综合回收率90.84%以上,矿石的性质总体对选矿有利。  相似文献   

20.
藏北高原砂金广布,岩金找矿却一直没有突破。对藏北规模最大的崩纳藏布砂金矿区地质环境、砂金产出层位及其成分特征、砂金的粒度与形态、砂金成分、相关重矿物组合等的详细研究发现,砂金富集的层位及程度与相应层位中隐晶质硅质结核或全硅质胶结物存在与否及含量高低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本区砂金矿床的金源于地球深部,是由地热泉带出地表,并迅速转入地表表生作用,由于水化学环境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迁移富集的。体现了一种内外生连续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对于深入认识高原地区具体地质条件下砂金矿床的成矿以及砂金作为岩金找矿标志意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