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赵明  杨明山 《广州化工》2009,37(4):69-71
研究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苯代三聚氰胺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o—CFER)被固化剂苯代三聚氰胺酚醛树脂(BPR)固化,采用非等温扫描方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用来确定其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以及最佳固化工艺条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升温速率,用Kissinger方法求得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63.6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0.899。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分别为Tio=102.95℃、Tpo=132.16℃、Tpf=166.6℃,为确定苯代三聚氰胺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淀粉在硫酸作用下水解的产物用于替代甲醛与苯酚进行缩聚反应生成淀粉基酚醛树脂,然后以六次甲基四胺为固化剂进行交联固化。研究了淀粉基酚醛树脂的凝胶时间、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冲击强度、热失重性能与断面形貌,并与甲醛基酚醛树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淀粉基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9.8kJ/mol,冲击强度为741J/m2,600℃质量残留率为40%,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游离甲醛质量分数仅为0.4%,大大低于常规酚醛树脂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合成的低温发泡用热固性酚醛树脂和固化剂为主要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反应过程,利用Kissinger模型和Ozawa模型研究其固化动力学,得到不同固化剂用量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和规律。结果表明,Kissinger模型和Ozawa模型获得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2.47~99.60kJ·mol~(-1)和83.61~100.00kJ·mol~(-1),两种模型得到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几乎相等,且均随固化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环氧树脂的固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芳纶复合材料的环氧树脂基体(改性环氧树脂F-46)中固化剂合量对树脂基体固化反应温度,反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化剂含量低于20质量份时,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热随固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固化剂含量超过20质量份后,固化反应热开始下降,此环氧树脂基体的最低固化反应温度为114.3℃,固化反应峰值温度为169.3℃,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0.35kJ/mol,固化反应级数为0.91.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木质素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热塑性木质素酚醛树脂(LDP)在25~250℃范围内,以5、10、15、20℃/min升温速率进行了动态固化反应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树脂的起始固化温度Ti、峰顶温度Tp以及终了固化温度Tf均有提高,LDF的固化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固化剂用量来优化固化行为,当固化剂用量达到12%(质量分数,下同)时其固化曲线与普通酚醛树脂固化曲线接近,且犜狆大幅降低(与普通酚醛树脂比较)。固化反应热随升温速率和固化剂用量的改变变化不明显。采用Ozawa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LDF固化反应活化能为85.64KJ/mol  相似文献   

6.
耐高温钼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成龙  石振海  张多太 《粘接》2009,30(4):55-58
钼改性酚醛树脂是在传统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中,加入钼改性剂。以正交实验确定钼改性剂和催化剂的用量,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钼改性酚醛树脂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苯酚:n甲醛:n氢氧化钠:n钼改性剂=1:1.2:0.15:0.0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60min,其热分解温度为544℃,在900℃下的残炭率高达72.34%,最佳固化温度为145℃。  相似文献   

7.
以刺五加药渣为原料,通过碱法得到刺五加药渣碱法木质素并进行羟甲基化改性,与酚醛树脂按比例混合常温搅拌,得到木质素酚醛树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木质素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进行研究,其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4.6,反应级数为0.95,固化反应的To、Tp和Tf值分别为99.5℃、121.5℃和141.5℃。木质素酚醛树脂固化后,红外谱图l210~l240cm-1,l020~l032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均降低,说明木质素酚醛树脂固化反应主要有两个途径:羟基之间的缩合反应;芳环上活泼氢与羟基之间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钼改性酚醛树脂,对改性后树脂的综合性能进行正交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盐酸为催化剂,用量为苯酚质量的0.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3.5h。并对钼酚醛树脂进行了TG分析,改性后树脂固化温度在160℃左右,热分解温度为531.8℃,600℃下的热失重率为17.5%,可知钼酚醛树脂的热分解温度和耐热性比普通酚醛树脂要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邻苯二甲腈/AG-80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固化反应的反应焓和表观活化能,优选了合适的树脂比例、固化剂用量和固化反应温度,最终确立了合理的固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AG-80与邻苯二甲腈(BAPh)的质量比为1/4或者1/5,固化剂的用量为2%时,合理的固化过程应为245℃预固化,然后在275℃固化一段时间,最后在286℃后固化,可以保证体系固化完全.  相似文献   

1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环氧封端酚酞聚芳醚腈的固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环氧封端酚酞聚芳醚腈(简称E-PCE)中固化剂类型对E-WCE树脂固化反应温度、反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与E-PC E树脂反应的活性为MDA>DDE>DDS;E-PCE/DDS体系的最低固化反应温度为163.2℃,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为228,1℃,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1.27kJ/mol,固化反应级数为0.90。  相似文献   

11.
氨基树脂固定胃蛋白酶的方法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树脂作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胃蛋白酶的固定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胃蛋白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确定固定条件为:戊二醛浓度为5%,载体处理温度为室温(25℃),处理时间为5h,m(胃蛋白酶):m(氨基树脂)为1:25,pH为3.0,固定时间为12h。此条件下固定化的胃蛋白酶活力为30U/g,酶的活力回收率为60%。与非固定化相比最适水解温度由50℃升高到60℃,最适pH值由2.0升高到4.0,游离酶米氏常数3.08g/L,固定化酶米氏常数1.2g/L,固定化胃蛋白酶的储存半衰期约为25天。对珠蛋白的操作半衰期为9天。  相似文献   

12.
风力发电机叶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618#环氧树脂和自制的FC-A1,FC-A2树脂与自制的FC-350,FC-351固化剂组成的3种体系的流变特性和固化行为,探讨了固化体系配比和固化温度对浇注体的拉伸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00∶35,固化工艺为25℃/24 h+70℃/8 h。该体系可望用作风力发电机叶片胶粘剂。  相似文献   

13.
用对甲基苯胺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双氰胺固化剂,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甲基苯胺改性双氰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对甲苯胺和水的物质的量比定为1∶1.5,双氰胺和苯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1,转速为一档,于90℃,反应3h,收率85%。通过测试涂层硬度来考察固化工艺与性能。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单独使用时,固化温度为110℃,比双氰胺体系固化温度160℃降低了近50℃,对甲基苯胺改性双氰胺固化温度高于120℃时,涂膜硬度大于双氰胺固化温度为160℃时涂膜硬度。  相似文献   

14.
对硫脲改性胺(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二元脂肪胺A)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合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单体配料比对固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最佳掺量比以及固化产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130℃,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与硫脲和二元脂肪胺A的物质的量比为1∶0.5∶0.4时,合成的固化剂以1∶3加入环氧树脂中,体系能在室温环境下1 h左右凝胶,该体系经室温固化再以100℃的温度后固化之后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5.
以1,2-二氢-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DHPZ-DA)为固化剂,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TGA,红外光谱及剪切强度测试研究了双酚F环氧树脂/DHPZ-DA粘接体系固化行为及耐热性。由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得到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0.1 kJ/mol和84.3kJ/mol。由Crane方程求得的表观反应级数为0.93。该胶粘剂体系Tg>200℃,当双酚F环氧树脂与DHPZ-DA固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4时,其室温剪切强度与150℃老化24 h后的剪切强度均大于12 MPa,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宋健  李光天 《精细化工》1998,15(5):27-30
对以环氧树脂E 12为囊壁材料包合热变色复配物的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于影响微胶囊粒度及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9500~10000r/min高速乳化20min可得稳定乳液。溶剂与包囊材料质量比为77∶1,固化配比要等当量,乳液在80℃反应1h,在90℃反应2h,可以制得粒度均匀且小于5μm的性能良好的微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17.
聚双胍/环氧树脂体系潜伏性固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权  史铁钧  张焱  虞伕  刘建华 《化工学报》2015,66(1):464-470
用己二胺与双氰胺熔融缩聚, 合成了一种新型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并研究了其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用FTIR、XPS、1H NMR分析了固化剂的结构;用DSC分析得到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适宜配比、固化体系的适宜固化温度及固化动力学参数;通过XRD分析了固化物的相结构;通过TG分析了固化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与双氰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相比, 固化温度降低近70℃, 同时潜伏性能良好, 30 d内固化度少于10%, 热稳定性能良好, 热分解温度超过3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官能度环氧树脂对己二胺进行改性,得到了一种含多段长亚甲基链段的柔性固化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其基本结构,通过60℃下的在线红外检测以及不同温度下固化时间对力学强度影响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80℃×6h。通过热重分析法(TG)测试了不同固化剂用量的固化产物热稳定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该固化剂固化时放热状况,进一步得到并验证了前面工作的正确性。以环氧树脂E-44为主体树脂,分别对其固化物在-196℃、室温、60℃下的剪切强度、90°剥离强度进行探讨。当主体树脂与固化剂按1∶0.5质量比混合时,其在各温度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6.84MPa、14.73MPa和13.52MPa,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环氧树脂低温快速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酚、多聚甲醛、二乙烯三胺、硫脲为单体,以DMP-30为促进剂,合成了环氧树脂低温快速固化剂.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各材料用量对环氧树脂固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最佳用量比.在( 110±2)℃下反应2.5 h,苯酚、多聚甲醛、二乙烯三胺、硫脲之比为1∶1.25∶1.3∶1.1,且DMP-...  相似文献   

20.
刘强 《涂料工业》2019,49(9):7-13
以环氧有机硅树脂改性酚醛环氧制备了一种耐保温层下腐蚀涂料,以 TGA(热重分析)、 DMA(动态力学分析)、 DSA(表面接触角分析)等对涂层性能进行评估,考察了树脂比例、固化剂种类、颜填料种类对涂层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有机硅树脂与改性酚醛环氧的质量比为 4∶6 时可有效提高涂膜耐热性能;采用该树脂,以改性脂环胺为固化剂,片状云母氧化铁红为主颜料制备耐温涂料时,涂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并通过 250 ℃条件下耐保温层下循环腐蚀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