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二气门结构的TJ376QE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薄燃烧打下基础;在原发动机的气道内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二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二次喷油时刻和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相似文献   

2.
四气门汽油机准均质稀混合气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一台未做任何结构改动的四缸、16气门进气道喷射产品发动机上,通过二次喷油技术形成优化的缸内准均质稀混合气浓度分布,从而实现准均质稀薄燃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次喷油可拓展发动机的稀燃极限1.5~2个空燃比单位,最高达23.5;发动机燃油消耗同原电控喷射发动机相比可降低19.1%;在整个空燃比范围内,经过优化的两次喷油稀燃的最低油耗较单次喷油稀燃下降6.5%。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道内燃油二次喷射技术可以在气缸内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改善汽油机稀薄燃烧过程。在一台4缸16气门发动机上,利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固定两次喷油总量,改变两次喷油比例和二次喷油时刻等参数,可以实现对二次喷油过程的优化,改善混合气形成,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扩大稀燃极限。采用不同喷油比例,在不同空燃比时实现的节油率为7.7%~19.2%。空燃比越大,二次喷油比例对燃油经济性的改善越明显。选择合适的二次喷油时刻,在气流运动的作用下,有助于对火花塞附近区域混合气进行有效加浓。  相似文献   

4.
对CA1102Q5气门汽油机采用稀薄燃烧时喷油定时对燃烧稳定性以及油耗、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种不同的进气模式,在部分负荷下采用稀燃时,喷油定时对二进气模式燃烧稳定性的影响比三进气模式大;在发动机燃用稀薄混合气时,喷油定时对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可变滚流结构的稀薄燃烧特性。主要讨论了可变滚流结构对发动机稀薄燃烧时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稀薄燃烧情况下 ,发动机负荷大小对 CO排放的影响不大 ,CO排放始终保持在 0 .5 %以下 ;HC排放则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但排放量随负荷增加而略有增加 ;负荷对 NOx 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燃比为 13~ 18的范围内 ,负荷越大 ,NOx 排放越大 ;对空燃比小于 13或大于 18的 NOx 排放影响较小。阀片位置 (或滚流比 )对发动机稀燃状态 CO排放的影响很小 ,而对 HC和 NOx排放则存在一定影响。在稀薄燃烧条件下 ,滚流运动更有利于改善低速高负荷时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满红 《内燃机》2002,(5):23-24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 ,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率和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7.
均质稀薄燃烧能够有效提高汽油机热效率,而高能点火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燃烧速度,是实现均质稀薄燃烧的有效技术途径.通过一台单缸汽油机分别研究了普通火花点火和高能点火对均质稀薄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两者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以及NOx排放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火花点火,高能点火能够有效拓宽汽油机均质稀薄燃烧的空燃比极限;采用高能点火系统A可以实现过量空气系数φa为1.65的均质稀薄燃烧,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最低达到184.0 g/(kW·h);采用点火能量更高的高能点火系统B可以实现φa为1.94的均质超稀薄燃烧,指示燃油消耗率最低达到180.7 g/(kW·h),对应的指示热效率为48.2%;将φa进一步提升至2.00时,NO_x原始排放将降至188×10~(-6),但受限于燃烧过程恶化,此时ISFC将增加至185.3 g/(kW·h).  相似文献   

8.
五气门汽油机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汽油机低压供油的前提下,提出了“气道内二次燃油喷射”的概念,用于优化缸内混合气的分布,消除传统单次喷油分层燃烧所存在的弊端。在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第1次喷射的燃油在缸内形成均质稀混合气,第2次喷射的燃油将火花塞周围适当加浓。在自行设计的五气门汽油机上所进行的初步试验证明:与普通稀燃单次喷油方式相比,这种新喷油方式能够提高发动机稀燃能力2个空燃比单位,具有显降低燃油消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在汽油机普遍采用电控技术,发动机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的今天,稀薄燃烧技术为汽油机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HCCI燃烧技术,是一种集常规汽油机和柴油机于一体的新概念燃烧.本文在介绍HCCI燃烧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汽油机实施HCCI的可行性,并介绍了HCCI发动机实用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废气再循控制HCCI燃烧过程的方案等.  相似文献   

11.
稀薄燃烧汽油机爆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是确定稀薄燃烧对于汽油机爆震倾向的影响,为稀燃发动机中增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在一台模拟增压的汽油机上进行,试验时通过改变燃料的辛烷值,直到出现轻微爆震的方法来确定发动机的爆震特性.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对于汽油机爆震的影响,根据关注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保持进气量不变,汽油机的爆震倾向会随着空燃比的增加而减小;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发动机的爆震倾向会随着空燃比的增加而略有增大.因此,为保证稀燃汽油机的动力输出而采用增压进气会使得发动机的爆震倾向增加,应用中需要同时采用其他技术措施抑制爆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吸附还原催化系统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NOx吸附还原催化器和传统的三效催化器组合而形成的新型催化转化系统,在一台改装的产品四气门电控燃油喷射准均质稀燃汽油机上进行了催化技术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t稀t浓=200 s20 s时,仅用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或三效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器之后的催化器布置可以使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降低到300×10-6左右,降低62.5%,而三效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器之前的催化器布置可以大幅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达到50×10-6左右,降低93%.而且随着t稀t浓绝对时间的减小,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浓度降低.稀燃汽油机转速和负荷增大,NOx排放浓度增大,NOx催化转化率CNox减小.  相似文献   

13.
四气门汽油机缸内滚流运动的LDA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丰田 8A汽油机缸内气流运动状况 ,将一台Cagiva3 5 0单缸四气门汽油机重新设计改造成为与之相近的且可以进行激光诊断测试的试验样机 ,选取二氧化钛为示踪粒子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法 (LDA)研究了该样机在进气和压缩冲程缸内流场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 ,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就开始形成 ,并在实验所能实测的曲轴转角范围内一直保持 ,接近上止点时旋涡虽严重畸变 ,但仍未破碎为小尺度的湍流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预燃室点火技术的稀燃点火能力及预燃室点火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用热力学单缸机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点火方式的点火能力,并研究了预燃室点火条件下,进排气相位、滚流气道、预燃室设计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火花塞点火线圈点火方式相比,主动预燃室点火能量大,能稳定点燃λ>2.4的均质稀燃混合气,有效拓展稀燃极限;在预燃室点火条件下,通过优化进排气相位和滚流气道,结合合理的预燃室设计参数及发动机工况点的优化能提升热效率,试验测试已实现52.5%的指示热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次喷油稀燃实验系统研究了二次喷油对可变滚流进气发动机稀燃特性的影响情况。首先,采用纯滚流可变滚流进气系统时,采用较大比例的二次喷油量可以获得更好的稀燃经济性。第二,最低油耗点所对应的喷油正时按照T1、T2和T3顺序依次提前;负荷较大时,对应的最低油耗点喷油正时也相应提前。第三,在可变滚流结构中,二次喷油可能造成局部混合气过浓.导致CO排放增加:同时.在稀燃情况下.增大滚流比可以降低发动机HC和NOχ排放。第四,增大滚流比可以改善发动机低速工况条件下的性能,但应避免机构对燃油喷注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霏霏  姜水生  夏兴兰 《内燃机》2008,(1):23-25,28
根据进气管中的脉动效应可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这一原理,应用AVL BOOST软件,在原TJ376QE汽油机的基础上,对发动机进气歧管长度进行了分两段可调的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从而确定了可变进气歧管的长度和两个歧管的切换转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