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散式流态化为基础,指明了一种完全均匀的理想流态化体系的特征,并说明,这种理想散式流态化中一些简明的参数关系,尤如理想气体,可作为分析许多工程问题的有用工具,并以化工冶金为出发点,用广义流态化、逐级流态化浸取、锥形流态化床的操作、散式流态化床中颗粒的粒度分级等为例,来说明散式流态化怎样对某些现象给予简略的解释,对工艺启示设计的方法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操作条件介于湍动流态化和稀相输送之间的快速流态化定义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首先确定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转变和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转变的流型转变速度.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比较容易判别.与之相比,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的转变过程较难判断,且由于各研究者对其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得不同判别法所得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流态化工程研究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涌  刘淑娟 《化学工程》1992,20(5):56-61
流态化工程在当前和今后的技术进步中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流态化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快速流态化与传统流态化的区别。讨论了气液固三相流态化行为。提出了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温气——固相流态化是为了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水泥熟料煅烧工艺而提出。通过对传统流态化技术和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特点的分析,说明高温气—固相流态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发生高温气—固相流态化的颗粒粒径为4~8mm,属于大颗粒聚式流态化。  相似文献   

5.
毕晓涛  金涌 《化工学报》1990,41(5):623-625
<正>关于操作条件介于湍动流态化和稀相输送之间的快速流态化定义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首先确定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转变和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转变的流型转变速度.湍动流态化向快速流态化的转变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比较容易判别.与之相比,快速流态化向稀相输送的转变过程较难判断,且由于各研究者对其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得不同判别法所得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1 前言从上次文献调查(“1986~1988年国内流态化文献目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0,6,[2],103)以来,国内流态化研究与应用又有一定发展。本次文献调查表明,1989~1991年3年间,在有关国内发行的43种杂志及国内有关学术会议上,流态化文献约370余篇,其中低、中速流态化方面增长19篇,中高速流态化文献增长18篇,三相流态化方面增长18篇。在流化床应用方面,文献量与上次调查基本持平。这些结果说明,包括传统流化床在内的流态化基础研究依然是流态化技术研究的热点,对各种流动现象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液—固及三相流态化方面,生物流化床的研究引人注目。在气固流态化方面,超细颗粒的流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态化(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环流态化是近年来化学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既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背景,又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为了有利于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试图较全面地介绍:一、循环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及工业应用二、循环流态化的存在区域三、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规律四、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模型五、循环流态化气、固混合及传递规律六、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及其数学模型七、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及放大文中将充分介绍我国在循环流态化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成果,同时努力体现循环流态化技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以使用可磁化颗粒并通过外磁场控制床中颗粒运动为特征的磁场流态化是流态化技术的新领域之一。迄今仅见发表了气固磁场流态化的应用研究和理论分析,而液固磁场流态化的研究工作尚属空白。鉴于液固流态化的理论和应用在整个流态化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Helmholtz线圈获得均匀磁场,以一组照片显示了用水流态化的铁磁  相似文献   

9.
液固流化分级塔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流态化分级与液体精馏类似原理,进行了液固流态化分级塔的结构设计,并在该实验装置中以水为流化介质,成功地进行了流态化分级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考查了不同细颗粒的流态化过程及物料的气动特性与粘附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流态化的概念;实验发现聚团密度的减小是改善细颗粒流化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气动情况下不同的成团结果,把细颗粒的聚团流态化分成了三类:沟流;似A类聚团流态化;似B/D类聚团流态化;同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细颗粒聚团流态化类型的定量判据  相似文献   

11.
高温冶金19 1 29 41 5078,工2 2 2 229 17 25 35 4553胜1 3 3 3 3 8 3 331 1 2 2 2 2 2 4 4 44热风炉不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SM“高炉炼磷试验总结SM“高炉炼磷操作技术总结气体喷吹精炼过程中的钢水循环流动高炉滴下带气·液二相流的模拟研究高炉型钦渣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 流态化冶金流态化反应器分布板附近的湍流运动中国流态化概况快速流态化流体力学关联三维流态化床喷咀区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行为(日)流态化床塌落动力学流态化床分布板区鼓泡区和稀相区颗粒的行为(日)光导纤维,在流态化系统的测示应用模拟流态化床煤…  相似文献   

12.
液—固磁场流态化模型及普遍化相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磁场流态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验分析了均匀磁场中液-固流态化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对Ma 和 Kwauk 提出的指数模型作了补充,使之与经典流态化加以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磁场流态化的普遍化关系图。完善后的模型可根据经典流态化的基础数据直接预示磁场作用下流态化的一些特征,模型计算结果与水-钢丸系统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和观察,研究了粉末涂料的流态化特征,提出了粉末涂料流态化质量的评价方法。从改善粉末涂料流态化质量出发,对粉末颗粒生产提出要求,介绍了流化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回眸与展望流态化科学与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态化作为一门具有科学内涵的学科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对于尚没有流态化命题下应用流态化技术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淘米和扬谷,早已存在。此类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6世纪。近代流态化理论以郭慕孙提出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以及Davidson提出的气泡理论为代表,而近代流态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则以煤的气化和石油的催化裂化为代表。当前流态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化床内由不同尺度的颗粒、液滴、气泡、聚团的时空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不均匀结构的预测与优化调控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不均匀结构与传递和反应的关系理论的研究以及流态化床的计算机模拟与放大研究。当前流态化技术的工业应用范围已涵盖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在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流态化技术应用尤为活跃。采用由流化床局部构效关系模型与两流体模型相结合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是解决流态化反应器过程优化调控和设备放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目前中国工业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转型期。在许多工业流程中,用高效节能的流态化床反应器替代低效高能耗的回转窑、固定床、移动床反应器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将于1990年4月9日至1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共收集论文90余篇:1.有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2.无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3.液-固及气-液-固三相流化床;4.煤的气化及燃烧;5.流态化测试技术;6.流态化的工业应用。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蔡平  相似文献   

16.
流态化技术     
流态化简称流化,是利用流动流体的作用,将固体颗粒群悬浮起来,从而使固体颗粒具有某些流体表现特征,利用这种流体与固体间的接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操作,称为流态化技术。 50年代初期,当流态化技术逐渐被工业界采用时,一般认为这一技术始于德国的Winkler褐煤气化炉,后来又将流态化技术的来源推至更老的淘金法,在中国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实际上中国的淘米、物簸都属于流态化  相似文献   

17.
廖聪  张小平 《化工科技》2006,14(5):66-69
流态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治理手段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概述了流态化光催化降解技术、流态化吸附与吸收技术以及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在废气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方形气固流化床从鼓泡到湍动流态化转变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68 mm×368 mm的方形气固流化床中对FCC颗粒进行了流态化实验,基于对床内总体压力脉动信号分析了从鼓泡流态化到湍动流态化的转变速度Uc与静床高度H0及床层面位置H的关系.结果表明,床层截面位置H较低或静床高度H0增加都使Uc增加,即鼓泡流态化到湍动流态化的流型转变是由床层上部逐渐向下扩展的递进行为.基于这一...  相似文献   

19.
高学平  朱波  王强 《合成纤维》2006,35(4):10-12,16
分析了聚丙烯腈(PAN)基原丝预氧化的现状,针对预氧化过程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引进流态化技术,研究开发了新的流态化预氧化炉。探讨了流态化预氧化的特点,通过对比多组试验数据,分析流态化预氧化的可行性。数据说明新设备在保证预氧化质量前提下,能缩短预氧化时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委托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协会筹备的第六届全国流态化会议,于1993年10月6日至9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的71个研究院校、设计单位和工厂企业的代表144位(包括5位国外代表).其中工厂企业代表占近一半,会上共宣读学术论文121篇,其中3篇为大会报告.其他论文则分为气—固流态化及其他、液固两相流态化及气液固三相流态化和传热与分离器及料腿、流态化燃烧技术及其他3个专题小组进行宣读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