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侵入储层产生水锁伤害、粘土膨胀与运移伤害、沉淀堵塞伤害、乳化伤害、冷却伤害、吸附滞留伤害、润湿反转伤害以及压裂液残渣伤害等。本文研究了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机理,并分析了压裂伤害评价方法。通过压裂储层伤害机理研究,对优化压裂液体系,降低压裂对储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东地区大部分油藏属于孔隙型碳酸岩油藏,开发初期采用衰竭开采,中后期二次采油基本采用注气方式。而无论是衰竭开采还是注气提高采收率,沥青在地层和井筒沉淀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制约原油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重点研究了实验模拟条件下注气过程中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这对于中后期注气开发过程中控制沥青沉淀,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实验表明:沥青沉淀会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造成伤害,不同的注入速度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不同,注入速度较高时,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更严重;气驱后注入气体突破对储层的伤害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对油藏特别是孔隙型低渗透碳酸岩油藏实施注气时,尽量延长气体突破的时间,同时针对沥青沉淀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宝浪低渗透油藏经10多年的注水开发,普遍存在注水启动压力升高,油层吸水能力下降,采油井采不出液的矛盾。本文在以往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水锁伤害、水敏伤害、岩心长期浸泡后其微粒运移伤害、压力敏感伤害等试验,对储层伤害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水敏伤害、压力敏感和微粒运移敏感是储层主要损害因素,从而为保护储层和下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沙坨油田发育三期厚度不同的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地震等强烈构造运动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储集性。本文根据岩石化学分析、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对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为油气储层的确定及今后井位部署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油田疏松砂岩的储层特征,分析了速敏、水敏、油水乳化堵塞及固相颗粒侵入等储层主要伤害因素。目标区块储层存在较严重的速敏和水敏损害现象;当钻完井液滤液与原油的体积比为3∶7时,油水乳化堵塞现象较严重;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深度和损害程度随天然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提出了储层保护措施,优选了黏土稳定剂、防乳破乳剂及暂堵剂,研究出1套适合疏松砂岩油藏的油气层保护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使用该钻井液体系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均能达到90%以上,能够满足疏松砂岩储层钻井对储层保护效果的要求,保障了油田的高效稳定开发,同时为疏松砂岩油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辽宁化工》2021,50(10)
火山岩油藏具有相对复杂的渗流规律,明确其储层条件下的渗流机理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通过压汞、核磁共振等多个实验,综合描述了西泉地区火山岩的储层物性特征、孔吼结构特征。实验表明:西泉103井区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其次为气孔,裂缝发育较少,孔隙分布以小孔隙为主,孔隙度高,渗透率低,孔喉特征表现为微-小吼道,束缚水饱和度普遍较高。研究结果对于该区域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业过程中低含水生产井由于受大量外来流体的影响,破坏了地层原油流动孔道内的原始环境,对储层渗透率造成伤害,使作业后油井产液较难恢复、产液量下降。通过对低含水生产井作业过程中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寻找解决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低含水生产井的作业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为典型致密低渗气田,具有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由于对该构造储层地质特征及引起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的认识不充分,引入钻、完井液等外部介质直接与储层接触,对储层造成伤害,使得气井产能下降。文章以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为研究对象进行储层流体和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以及完井液和压裂液对油气层的伤害评价实验,分析其结果并对储层伤害做出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大牛地气藏流体伤害主要是以碱敏和盐敏为主,岩心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压力降低后渗透率只能够部分恢复,造成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9.
张应建 《辽宁化工》2020,49(12):1574-1576
在弄清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流体性质特征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煤层气储层的特征。在此前提下,研究钻井对储层的伤害机理,认为钻井液侵入、钻井液固相颗粒、钻井液的不配伍、钻井液滤液引起的水锁以及钻井压力是煤层气储层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油田巴什托普井区的主力储层为东河塘组,整体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很高。通过岩心敏感性流动实验,对储层的伤害因素及其伤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储层高岭石含量低,基本不存在速敏损害;由于粘土矿物的膨胀,致使喉道堵塞,使渗透率下降是引发水敏效应的主要因素;碱敏损害为弱中等偏弱;弱酸敏损害;中等偏弱的应力敏损害。  相似文献   

11.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起着传递压力、形成地层裂缝、携带支撑剂进入裂缝的作用,压裂液或其添加剂由于与地层不配伍,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都可能会造成对油气层的伤害。压裂液对产层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压裂施工效果的成败,因此最大程度的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在压裂作业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九区南石炭系油藏位于九5J 2 3 0井区的南部,目前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已开发将近1 5年左右,多口井还保持着高产稳产的开发效果,充分体现了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巨大勘探潜力。但九区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较低,加之目前国内外火山岩储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对火山岩储层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产生了制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特征及储层类型,结合研究区大量勘探开发资料,来论述储层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像测井在火山岩储层裂缝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裂缝的识别与评价在储层评价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能提供类似岩心表面成像的高分辨率井壁图像,是火山岩储层裂缝评价的首选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火山岩储量评估方法研究方面,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火山岩储量评估方法、技术流程和规范。本文以牛东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尝试采用容积法、概率法和动态法等方法分别计算了油藏石油可采储量,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储量评估的配套技术系列,为今后国内类似的火山岩油藏储量评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技术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江陵凹陷目前已发现松滋、花园、八岭山、沙市、荆西、万城等六个油田,主要产层为新沟嘴组下段、渔洋组、红花套组。储层特征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低孔低渗,且储层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本文结合各油田敏感性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重点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提出了下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储层伤害会导致油藏渗透率和油井产能的下降,不利于油气田的开发。导致储层伤害的原因多而复杂,因此在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前必须分析清楚储层伤害的类型,通过对DX区块地质储层特征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伤害储层的各种因素,对于优选酸化液和施工工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酸化解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石油勘探工作者所重视,火山岩油气藏因其复杂的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而致使其存在着很大的勘探难度。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辽河东部凹陷和松辽盆地的部分资料,总结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火山岩储层评价,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的控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作用是火山岩储层最主要的有利因素,而充填作用则是主要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传雨  崔东迪  刘正  陈玲  马继良 《当代化工》2021,50(10):2344-2349
回注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进入储层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而较为严苛的水质要求会增加回注水处理的经济成本,研究不同渗透率储层回注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的回注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以孤岛油田X区块中高渗油藏为例,基于采出液中悬浮固体颗粒质量浓度和粒径分析,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不同粒径、质量浓度的悬浮固体颗粒溶液通过渗透率不同的人造岩心时对岩心渗透率造成的损伤,并分析注入速度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对悬浮固体颗粒溶液侵入岩心的伤害影响较小;悬浮固体颗粒对侵入储层的伤害程度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而降低;对于同一级别渗透率的岩心,固体颗粒质量浓度越高、粒径越大,对侵入储层的伤害程度越严重.最终通过最小曲率插值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了适用于孤岛X区块不同渗透率储层的悬浮固体颗粒溶液的注入界限,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储层伤害的发生,屏蔽暂堵技术已经在第1代的“1/3架桥规则”的基础上优化了暂堵剂颗粒的选择、物理化学膜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仿生超双疏剂的研发,解决了第1代暂堵技术暂堵剂颗粒选择困难的问题。对于在钻完井过程中已经受到损害的储层,酸化解堵技术以及物理解堵技术的出现,使得损害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研究对钻完井过程中储层伤害类型、储层伤害的预防以及解决已发生储层伤害的解堵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学者在研究解堵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注水油层伤害常导致注水启动压力升高,油层吸水能力下降,地层压力和原油产量下降而最终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