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光3井防斜打直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光3井上部地层属于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极易发生井斜,地层可钻性差,蹩跳钻严重,上部地层防斜打直是施工的难点。该井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钟摆钻具组合、大直径钻铤组成的塔式钻具组合和螺杆钻具组合。应 用效果表明,钟摆钻具组合在表层钻进时,要防斜打直要求钻压很小,这样制约了钻井速度;大直径钻铤塔式钻具组合防斜效果较好,且匹配好合适的钻井参数并优选好钻头,能有效提高钻井速度;上螺杆扭方位钻具组合是一种较积极的防斜打直措施,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河坝1井高陡构造带防斜打直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坝1井上部陆相地层属于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极易发生井斜。为解决大井眼高陡构造带易井斜和机械钻速低的难题,该井在钻井过程中试验应用了偏轴钻具组合、大尺寸钻铤组成的塔式钻具组合和直螺杆钻具组合。应用效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大尺寸塔式钻具组合是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大倾角地层防斜打直的较好选择,但同时须优选钻头及钻井参数.并强化井身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3.
徐泓 《钻采工艺》2010,33(6):134
大湾1井在钻遇推覆体地层时,地层倾角变化大,自然造斜能力强,采用塔式钻具、钟摆钻具、大尺寸PDC钻头等多种防斜技术,其结果是井斜控制十分困难、钻井速度极慢;利用弯螺杆+转盘钻井复合技术,虽然钻井速度有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能达到提速的目的。为提高机械钻速,引进贝克休斯的VTK垂直钻井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井斜与钻压的矛盾,现场应用表明,在易斜地层中使用该工具,可以有效控制住井斜,解放钻压,大幅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4.
复合钻井防斜打快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油气井的防斜打快问题是钻井工程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经典性难题之一。分析了钻井参数与钻速的关系,揭示了复合钻井通过提高钻头转速,从而增加钻头破岩能量来提高机械钻速的机理;在分析井斜原因和钟摆钻具防斜打直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螺杆钻具和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的防斜机理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在地层倾角较小时采用直螺杆钻具组合,地层倾角较大时采用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以达到防斜打快的目的。在LS001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复合钻井有较好防斜作用,机械钻速与常规转盘钻井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普光1井防斜打直技术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普光1井直井段钻遇的沙溪庙组地层砂泥岩互层多、地层倾角大、地层各向异性突出,极易发生井斜,为此,在钻进过程中应用塔式钟摆、柔性钟摆、偏轴钻具和动力钻具组合进行防斜打直,使该井直井段井斜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钻进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该地区钻井施工中井斜的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钟摆钻具在东湾l井大尺寸井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湾1井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一口重点预探井,其上部地层第四系长段砾石层井斜控制难度大,钻速慢是该井段钻井施工的技术难点。通过系统地分析地层特点及防斜工作原理,优选钟摆钻具组合控制井斜。讨论了稳定器的安放高度对钟摆钻具的影响,并结合本井提出了钻压、井斜角、井眼大小对钟摆钻具使用的影响及相关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东湾1井使用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成功地解决了大尺寸长段砾石层的防斜问题,并能加大钻压,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外石油钻井中的直井防斜新技术的现场试验与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偏重钻铤、偏轴组合、偏心接头等离心力防斜打直技术基本上能解决小倾角地层钻井情况下的井斜问题;偏轴组合应用在大尺寸井眼的防斜上已有一定效果;动力钻具导向钻进是一种能很好地解决大倾角地层井斜问题的技术手段,其中闭环自动导向钻井系统是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川东高陡构造上部地层倾角一般在30°~50°,最高达85°,在上部大倾角地层中钻进极易出现井斜,即使采用钟摆钻具组合,钻压也只有平缓地层的30%~50%,钻井速度较低。钟摆钻具带液力推力器组合由于钻头加压方式的改变和钟摆力的存在,具有较强的防斜作用。大倾角地层试验表明该组合可较大程度提高钻压,达到有效控制井斜和提高钻井速度的目的。已在苟西4、天东80等井上部大倾角地层试验,钻压较邻井同井段提高30%~50%,较大地提高了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9.
塔深1井井斜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深1井设计井深为8 000 m,后加深至8 400 m,完钻井深为8 408 m,垂直钻井进尺为目前亚洲第一。该井在6 200 m钻遇裂缝性软硬交错地层,加之井下温度高、井眼小,井斜控制难度增大。为解决以上难题,提出采用优化钻井参数,实钻过程中采用塔式钻具、柔性钟摆钻具、井下动力钻具等进行井斜控制技术措施。并指出在深部小井眼裂缝性地层采用光钻铤配合高钻压不能实现纠斜;使用单稳钟摆钻具组合受钻铤尺寸的限制不能起到良好的纠斜效果;采用抗高温弯螺杆和MWD随钻监测技术,能取得明显的纠斜效果和较高的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10.
井斜是钻井工作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钻井井身质量和钻井速度。双偏防斜钻具组合是一种新的防斜钻具,它克服了常规防斜钻具组合(诸如塔式钻具组合、钟摆钻具组合)所具有的轻压慢钻、以牺牲钻井速度来保证井身质量的“缺点”。文中分析了双偏轴钻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优选了技术参数。文中所研究设计的双偏轴钻具组合,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层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既保证了钻井井身质量,又保持了较高的机械钻速,值得在同类地层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塔深1井四开井斜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义君  王东 《钻采工艺》2006,29(2):32-33
塔深1井设计井深8000m,四开用241.3mm钻头从5460钻进到6800m,所钻油藏岩性以泥微晶灰岩为主,岩性复杂,主要表现为地层裂隙发育、破碎,井漏失严重,给井斜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为确保井身质量,将井斜控制在设计范围内,本开次采用了塔式钟摆钻具组合、刚柔钻具组合、欠尺寸单扶正器钟摆钻具组合、光钻铤大钻压打快钻井技术,最终优质地完成了本开次钻井任务。该开次的顺利完钻,为安全顺利地完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其它超深井深部地层的井斜控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气体钻井钟摆钻具组合的有限元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钟摆钻具设计过程中,将第一个稳定器及其以下钻铤简化为简支梁进行计算。常规钻井液钻井时,钻压常远远大于稳定器以下钻铤浮重,忽略钻柱自身重力对轴向力的影响;而气体钻井时,钻压小,钻铤浮重大,此时钻铤自身重力的影响不得不考虑。以管单元模拟钻具的物理及几何特性,以间隙单元模拟钻具与井壁接触,采用有限元法,对气体钻井过程中下部钻具组合受力及变形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对单稳定器及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进行了分析。该有限元模型不仅考虑了钻铤自身重力的影响,而且考虑了钻铤自转对其变形的影响,为钻柱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气体钻井防斜打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两北地区二叠系地层底部-志留系地层采用常规钻具组合钻井时井斜严重及防斜与打快矛盾突出的难题,阿北1井进行了VTK垂直钻井系统防斜打快试验。VTK垂直钻井系统为一种闭环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在工作中可主动启动液压部件,通过1~2个肋板向井壁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对抗井斜趋势,以保持井眼按垂直方向钻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阿北1井应用VTK垂直钻井系统钻进深部易斜地层时,井斜角控制在0.14°~2.09°,大部分井段的井斜角小于1.00°;大部分试验井段(5 331.00~5 532.00和5 698.8~5 965.15 m)机械钻速可达2.34~1.17 m/h,与常规钟摆钻具组合相比,机械钻速提高17%~21%。这表明利用VTK垂直钻井系统基本可以解决塔里木盆地两北地区井斜控制困难及防斜与打快突出的难题,但为充分发挥VTK垂直钻井系统防斜打快的优势,需在钻头选型、钻井液性能优化及应对井下故障能力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井斜控制困难一直都是制约气体钻井技术发展的难题之一。为此,在研究带预弯结构的井底光钻铤钻具组合(BHA)动力学行为的基础上,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预弯钟摆BHA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由简支梁静态模型求取钻头上的动态侧向力,进而设计、评价不同结构的预弯钟摆BHA在气体钻井中的控斜能力,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合理的预弯钟摆BHA在气体钻井中可以提供较大的动态降斜力,从而发挥出很好的降斜效果,当预弯短接弯角为0.75°时,BHA形心运动的最大半径较小,说明0.75°的弯角时BHA具有最佳的稳定性;(2)当钻头与近钻头稳定器之间为两根钻铤时,BHA的运动稳定性大幅提高,基本上处于井眼中心,这对于井眼质量控制十分有益;(3)所设计的预弯钟摆BHA在现场应用中能够较好的控制气体钻井井斜。结论认为,预弯钟摆BHA的动力学控制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预弯结构的运动特征,所设计的预弯钟摆BHA不仅适用于常规地层,而且在非均质性较强的砾石层钻井中控斜效果也同样显著;该研究成果对于气体钻井低成本控斜技术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λ�ƾ�����“ճ��-����”�����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春杰  阎铁 《天然气工业》2004,24(11):58-60
文章分析研究了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对钻具破坏很强的一种扭转振动:“粘滞—滑动”,这种振动在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大,表现为或停或转的状态,转动的瞬间钻头以很大的速度冲出,引起钻头与地层、钻柱与井壁强烈碰撞,因此引起钻具失效。通过建立大位移井钻柱的等效扭转摆模型,分析了在钻头与地层扭矩及钻柱与井壁间摩阻扭矩作用下钻柱的动态行为,给出了钻柱所受摩阻力与钻柱动态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钻柱“粘滞—滑动”振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获得了大位移井“粘滞—滑动”共振频率的分布。结果表明:大位移井的“粘滞—滑动”现象表现为低频反应。根据“粘滞—滑动”共振所满足的条件,通过调整钻井参数可以避免“粘滞—滑动”现象的发生;扭转负反馈对“粘滞—滑动”现象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该问题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大位移井钻进中如何减少钻具失效问题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塔油田所钻井中螺旋井眼比例大,造成对比分层不准、油水层识别困难,给地质分层解释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分析了螺旋井眼的产生机理;结合海塔油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施工现状,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2方面研究了海塔油田产生螺旋井眼的主要成因;对钻井工具、钻头、钻井参数和钻井施工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形成了海塔油田预防螺旋井眼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直螺杆钻进,弯螺杆纠斜,使用钟摆钻具组合以增大钻具组合刚度,稳定钻具的工作状态;采用保径钻头,降低钻头侧向切削井壁;控制钻压和钻速,及时修正井壁,保证井壁光滑。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措施可大大降低螺旋井眼的发生概率,保证海塔油田地质分层和油水层识别准确及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有效地提高直井的钻井速度和质量,根据现有技术研制了机械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这种钻具能适时感应井斜的重力信号,并由重力驱动执行机构,利用钻井液循环在钻柱内外形成的压差,在钻柱旋转的情况下推动活塞靠向高边井壁,对钻头施加指向井眼低边的周期性侧向力,在钻进过程中实现对井斜的适时修正。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的工作原理正确,结构可靠,能够在主动、适时防斜的同时,有效地释放钻压,提高钻速。该工具的研制成功为直井的防斜打快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文东地区属于典型的盐间高压油气藏,油气层埋藏深,上部大直径井眼井段长。因而,如何提高大井眼钻井速度,是文东高压油气井钻井的重要课题。经过大量的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从优选喷嘴组合,喷嘴类型和水力参数,增大双喷嘴直径差,配备大功率泥浆泵,降低钻井液水眼粘度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多种途径提高泵压和钻头水马力,从而提高了水力破岩能力。同时,优选钻头类型,总结出适合文东高压油气区快速钻进的三套钻头系列,从而充分发挥了钻头的工作效率,并使用合适的钻具组合及钻井参数,在满足井身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有效地降低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泌页HF1井是部署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的一口以主探页岩油为目的的水平预探井。介绍了该井在钻桥塞施工中,如何选定钻桥塞完井方案(包括:钻塞施工泵压的确定、钻塞施工钻压的确定、钻塞施工时液体的选择、钻桥塞工具组合)及钻塞施工的详细步骤。通过选择带压施工装置,配套钻桥塞工具,设定施工参数,历时4d,仅用1只钻头就实现了在1042m水平段,钻桥塞14个,冲砂钻进达170.93m,开创了非常规钻桥塞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