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锋 《啤酒科技》2007,(4):29-29,31
本文针对如何更好降解麦芽β-葡聚糖、提高过滤速度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不同大麦品种β-葡聚糖含量差别很大,降解麦芽肛葡聚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总体上说,降解麦芽β-葡聚糖的原则有:缦麦度越高,越有利于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2.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碱提醇沉法提取β-葡聚糖,再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法对其逐步纯化,得到产物的总糖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6.88%和94.91%,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5.95×10~5和1.65×10~5。此外,研究了青稞β-葡聚糖的溶解性、发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对青稞β-葡聚糖的溶解度影响显著,而NaCl浓度和pH有一定的影响。青稞β-葡聚糖在中性条件下发泡性最强,而在酸性条件下发泡性差。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对β-葡聚糖发泡性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为青稞β-葡聚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谷方红 《啤酒科技》2006,(9):23-24,31
β-葡聚糖是构成大麦胚乳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它大约占胚乳细胞壁组成的70%。大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一般在2%~8%之间,大麦品种不同是导致β-葡聚糖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另外种植地域和种植年度也会对大麦β-葡聚糖含量产生影响。我国的大麦品种相对其它国家的大麦品种β-葡聚糖含量偏高,有关研究通过对我国100多个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统计,发现我国大麦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为4.58%,而欧洲一些国家的大麦品种,以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大麦品种β-葡聚糖平均含量在3.7%~4.5%之间。我国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又以新疆,西藏为高,其中新疆大麦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为5.09%(27个大麦基因型的平均值),西藏大麦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为5.25%(75个大麦基因型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麦芽糊精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在不同剪切速率、温度、浓度条件下,时β-葡聚糖和麦芽糊精混合体系粘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麦芽糊精体系是剪切变稀型流体;1%的β-葡聚糖与麦芽糊精构成均一稳定体系,而2%的β-葡聚糖能和麦芽糊精溶液形成弱凝胶.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6.
以澳大利亚大麦Gairdner和国产大麦垦啤7号为材料,在16℃、湿度为90%的条件下发芽,研究了制麦过程中麦芽β-葡聚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对定量测定麦芽的β-葡聚糖,采用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代替标准大麦β-葡聚糖的方法,发现二者在550 nm处吸光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因此该方法方便可行且成本低廉。结果表明:在发芽的前期,麦芽的β-葡聚糖含量快速减少,同时还原糖含量也快速增加;发芽后期,麦芽β-葡聚糖含量下降趋于平缓,而还原糖的增加速度也趋于稳定。同时,在发芽过程中麦芽β-葡聚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还呈显著的负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青稞麸皮β-葡聚糖的产量和纯度,选用发酵法提取制备青稞麸皮β-葡聚糖。运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得到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进行了分子量、单糖组成等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法提取青稞麸皮β-葡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接种0.05%高活性干酵母,在32℃条件下发酵34 h。在最优条件下生产的β-葡聚糖,得率为5.21%±0.02%,与传统水提法相比提高了60.8%,纯度为91.21%。发酵法提取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理化分析特征为单糖组成主要为D-葡萄糖,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66×105,水提法提取的青稞麸皮β-葡聚糖单糖组成有D-阿拉伯糖、D-半乳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平均分子量为7.759×105。  相似文献   

8.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的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了β-葡聚糖的纯度。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的方法除去果胶,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的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了不同的pH、温度、酶加量以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的影响,确定了酶解果胶的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U/g、反应时间为5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的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黏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的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9.
β-葡聚糖在啤酒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啤酒生产中β-葡聚糖的影响及控制作一探讨,供参考。 一、β-葡聚糖对啤酒酿造和 啤酒质量的影响 β-葡聚糖是大麦胚乳细胞壁的组分、胚乳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主要成分,麦胶物质中的β-葡聚糖所含70%为β-1.4键葡萄糖苷、30%为β-1.3键葡萄糖苷,其水溶液的粘度很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取方法对酵母葡聚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分别就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方法对所得β-葡聚糖相关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碱法、碱酸法相比,酶碱法提取的多糖含量最高,且β-葡聚糖分子量也最大;但三种提取方法所得β-葡聚糖的持油性、冻融稳定性等差异不明显.β-葡聚糖能产生较大的粘度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作为食品的增稠剂、稳定剂.  相似文献   

11.
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燕麦麸为原料进行了提取β-葡聚糖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在组成及性质上的不同,并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可达到80%,其它主要杂质为蛋白质,且β-葡聚糖分子可能是以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的状态存在。较高温度(65℃和95℃)下提取的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分布范围较窄,在2.4×106左右;而较低温度(40℃)下得到的β-葡聚糖分子分布范围宽,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为3.4×105。碱性环境下提取β-葡聚糖不会造成其分子降解。  相似文献   

12.
梁海燕 《啤酒科技》2004,(12):44-45
β-葡聚糖主要来源于啤酒大麦,它是大麦糊粉层和胚乳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麦中的β-葡聚糖基本上是由β-1,4萄葡糖苷键和β-1,3键连接的直链状多糖组成的。分子量一般在20,000~40,000,000之间。如果分子量达到106以上,就会对啤酒的黏度产生影响。因此β-葡聚糖含量是啤酒生产中的重要控制指标,尤其是纯生啤酒。另外高浓度啤酒也容易出现β-葡聚糖的沉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裸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形成主要受分子量、粘度、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低分子量、低粘度、高浓度和低温利于凝胶的形成。用DSC结果表明,5%燕麦β-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69℃;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强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a2 会影响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β-葡聚糖的释放和分解影响麦汁浸出物的性质、麦汁过滤和啤酒过滤。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是构成大麦胚乳细胞壁的重要物质,更进一步可以说是戊聚糖和β-葡聚糖构成了大麦胚乳细胞壁。纤维素酶作用底物萄聚糖、细胞壁、半纤维素。半纤维素酶作用底物戊聚糖和大麦胶。大麦中的β-葡聚糖都是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键和β-1,3键连接的直链状多糖,因其分子的不对称性和分子量高,所以表现出高粘度。在发芽过程中,我们曾试图用延长发芽时问的方法来解决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高的问题,但它导致了啤酒色度高和泡沫稳定性差等问题。现行可用的降低麦芽中β-葡聚糖含量的制麦工艺有:  相似文献   

15.
李旺军  李胤 《啤酒科技》2005,(3):50-55,59
通过三因素(浸麦温度、湿度、发芽温度)两水平析因试验,研究了制麦过程对裸麦和芒麦中的β-葡聚糖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在高温(48℃)下浸麦时,麦芽的β-葡聚糖总量变化很小,而浸麦温度(15℃)较低时,β-葡聚糖总量显著下降。温度为38℃时,对于不可溶β-葡聚糖来讲,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通过麦芽中的β-葡聚糖酶活性分析发现,浸麦温度为15℃,活性显著增加,而浸麦温度为48℃时,活性增加缓慢。另外两个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浸麦温度是对β-葡聚糖和β-葡聚糖酶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在100℃提取β-葡聚糖时,提取量较大,浸麦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大于提取温度。浸麦温度为15℃时的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要低于浸麦温度为48℃时。本试验设计的的因素水平对植酸的简介和植酸酶的活性没有多大影响。结果显示,既然本试验设计的参数对植酸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对β-葡聚糖酶活影响很大,那么就有可能对酶进行有选择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脱壳大麦中提取和纯化β-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改进的碱法、酵母发酵法从脱壳大麦中提取大麦β- 葡聚糖 ,并对自制 β-葡聚糖进行一系列的理化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 ,用改进碱法提取的大麦β -葡聚糖纯度较高 ,还原糖含量为 0 .0 0 76 % ,蛋白质含量为 1 3% ,经透析袋透析 ,活性炭脱色 ,SephadexG 10 0纯化后 ,采用刚果红法测定精制品和标准品的β 葡聚糖含量 ,结果为精制β- 葡聚糖纯度是标准品的 98. 2 % ,用该法提取的β -葡聚糖可以作为底物进行 β -葡聚糖酶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17.
于凌 《酿酒》2008,35(6):85-87
法麦Vanessa是优质的啤酒大麦,但该品种大麦不同于国麦和其它进口大麦,制成的麦芽通常粘度和葡聚糖较高,因此,制麦时要根据大麦特性适时制定相应工艺,才能获得优质麦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大麦β-葡聚糖(LFBG)和未发酵大麦β-葡聚糖(RBG)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肪沉积的影响。在建立秀丽线虫肥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浓度的LFBG和RBG处理线虫,通过油红O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线虫体内脂肪含量变化及可能机制。LFBG和RBG中的β-葡聚糖含量分别达到71.70%和72.60%,其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14×10~4和1.66×10~5。LFBG和RBG均能显著提高线虫的运动行为能力,从而增加线虫的能量消耗,以减少线虫体内脂肪沉积,且在相同剂量时LFBG的抑制效果优于RBG。当浓度为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LFBG组的脂肪含量分别减少了15.83%、22.32%和35.67%,RBG组线虫在浓度为25μg/mL时无显著性变化,在浓度为50μg/mL,100μg/mL时脂肪含量分别减少了16.28%和22.29%。此外,LFBG能显著下调daf-16 mRNA的表达量,而RBG可上调cpt-1 mRNA的表达量。由此可见,LFBG和RBG可能通过不同作用途径来抑制线虫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择低β-葡聚糖含量的大麦进行制麦试验,以直接了解降低β-葡聚糖所造成的问题。β-葡聚糖含量增加所带来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即如何通过调整制麦工艺来减少β-葡聚糖的含量。大麦与成品酒中β-葡聚糖含量的关系至今并未十分清楚。此研究通过测定大麦、麦芽与协定法萃取物中β-葡聚糖的含量,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确定哪个可以更好的预测啤酒中β-葡聚糖的含量。大麦生长环境与基因型对这三者关系与预测啤酒中β-葡聚糖的含量也在本文中进行了研究。通过 Calcofluor-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实现对60个大麦样品及其对应的麦芽、协定法细粉萃取物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麦芽协定法萃取物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与用相应麦芽生产的啤酒中β-葡聚糖的含量有高度的相关性;大麦与啤酒中β-葡聚糖含量的相关性明显较低。此研究也证明了生长环境对大麦、麦芽、协定法萃取物和啤酒中β-葡聚糖含量的强烈影响;同时,基因组成对他们的影响也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微生物制麦过程中毛霉菌株F-32产β-葡聚糖酶酶活力以及改善麦芽溶解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优化产酶条件,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产酶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1h、接种量7.2%、初始pH6.0;对该条件下的菌株产酶情况进行验证,产酶力达到15.8775U/mL。并通过微生物制麦实验,该毛霉菌株F-32可以有效地提高甘啤4号大麦品种的制麦溶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