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2.
胡尖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1段显示出较好的含油气性,该区延9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分选性为中等—好,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填隙物以高岭石和铁白云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属于低孔—中孔、特低渗—低渗储层;储层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较好,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储层物性较差;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物性,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中,识别4种成岩相,即强烈压实致密相、胶结致密相、弱压实弱胶结相及强烈溶蚀相,其中弱压实弱胶结相和强烈溶蚀相中发育优质储层;研究区南部刚性颗粒含量高、黏土环边发育的层段主要呈弱压实弱胶结特征,能够保留较高的孔隙度;受埋藏期成岩酸性水及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强烈层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早成岩期压实作用较弱的砂体能够保存更多的剩余原生孔,为后期酸性水及大气淡水溶蚀提供良好的地层水输导通道.  相似文献   

4.
边底水发育储层压裂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延安组储层和三叠系长2储层边底水普遍发育,如果压裂施工参数不当,就会压窜边底水。在统计分析延长油田前期压裂资料的基础上,优选射孔位置,优化水力压裂施工排量、加砂强度。结果表明:该类储层应在储层段顶部射孔,射开程度占储层厚度的20%~30%;延安组储层水力压裂合理施工排量为0.8~1.2 m~3/min,优化加砂强度为0.8~1.2 m~2。针对长2储层不同的储层特征,推荐了5种压裂规模。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背散射技术(BSE),通过物性测试及压汞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储层砂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同时孔径分布具有大孔喉数量多、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匀、分选性较差特点.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好、喉道粗,储集性最好,主要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中砂岩中;Ⅱ类储层物性一般、喉道较粗,储集性一般,在各层段普遍发育,以延5段、延9段最为发育;Ⅲ类储层物性差、喉道极细,不具有储集能力,以延6段ND101井区和延10段ND13井区为代表.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沉积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作用提供的碎屑物质中刚性颗粒含量不同是引起差异压实的主要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孔隙结构破坏的直接原因,溶蚀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建设性改造是发育优质孔隙结构的关键,裂缝能够沟通不同地层并为地层流体流动提供良好通道,从而对储层孔隙结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延安组优质的孔隙结构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弱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的中粒石英砂岩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柳泉地区E13储层岩心、地震资料解释、有利区E13储层段实施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处理,揭示出E13储层段为红柳泉地区自下而上经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河道砂、点砂坝、河口坝和沿岸滩坝等沉积微相。指出E13储层段河道砂、点砂坝、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的砂体,且具有一定的工业油流,是下一步滚动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陆梁油田陆9井区头屯河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头屯河组储层岩性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南北方向储集砂体的连通性较东西方向好,砂体连通型式以复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是为提高最终采收率和提高油田产量而进行聚驱上返的区块。利用密井网区的开发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油田开发区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同时给出了本区二类油层的界定标准。将区块储层分成高弯曲分流沉积砂体、低弯曲分流沉积砂体、内前缘相枝状三角洲沉积砂体、内前缘相过渡三角洲沉积砂体、内前缘相坨状三角洲沉积砂体五种类型。研究了各种砂体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川西侏罗系浅层气丰富 ,属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构造—岩性圈闭次生气藏。储层以河口坝和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砂体小而多呈透镜状、敏感性和非均质性强 ,单井自然产能低 ,属非常规致密型气藏。经反复试验、攻关 ,深化了气藏内在规律的认识 ,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勘探配套综合技术 :即以岩性识别、油气水判识为核心的测井评价技术 ;以地震有井约束反演为主的砂体、含气砂体定性—定量的储层预测技术 ;减小伤害、保护油气层的欠平衡钻井技术 ;旨在提产增效的低温破胶压裂液体系的加砂压裂储层改造技术等。此套技术用于白马庙蓬莱镇气藏 ,使气井成功率从 40 %提高到 80 %;用于川西侏罗系浅层 ,3年钻井 6 1口 ,获气井 44口 ,成功率 77%,发现了白马庙等两个气田和 5个含气构造 ;提交探明储量 2 6 8.72× 10 8m3 ,控制加预测储量 146 3.31× 10 8m3 。在储层改造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单井产能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城华地区延安组储层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华斜坡带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南端 ,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 ,该区标志层明显 ,旋回特征清晰 ,主要油组是延 8~延 10。着重讨论了城华地区延安组延 8~延 10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储层的分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渗透率的分布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岩相的控制 ;不同岩相的储层物性相差很大 ,对应着不同的储层类型 ;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及岩石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延长组砂岩体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沉积微相,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砂岩储层。研究表明,该地区中北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经过钻探和在W10井试油,已获得工业性油流。  相似文献   

12.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分析、储层精细构型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库车前陆盆地北部构造带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储层构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五级构型界面,划分出五种构型单元,包括滞留沉积、顺流加积体、侧积砂体、纹积砂体和河漫滩,并建立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模式.结合薄片、物性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对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环县西部地区延 10 — 延 8 段进行沉积特征 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延 10 段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沉积,存在河道、堤泛 2 种亚相,发育心滩、河床滞 留沉积及河漫滩、河漫沼泽等 4 种微相;延 9、延 8 段沉积相为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以 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洼地和泥炭沼泽等 5 种微相;受沉积相带控制,延 10 — 延 8 段 砂体大致呈南西 — 北东向展布,沉积砂体厚度为 5~20 m。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延安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界面特征、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空间分布模式、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由3个长期、8个中期、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组成,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性(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以及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型)3种型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沿三角洲生长轴向方向,旋回层序结构型式呈由A型-C型-B型变化.在旋回层序界面叠合部位及旋回下部为储层砂体发育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300~2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600~3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400~2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上浅水三角洲相油田储层展布的复杂现象,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储层构型,确定该地区地层对比的稳定分布标志层。通过五级构型分析认为,发育的浅水体三角洲砂体模式包括:连片状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条带状分流河道与天然堤组合模式。通过四级构型分析认为,连片状的砂体均由多期次单河道砂体组成。同时,根据单一分流河道识别标志分析,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环邵伯次凹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划分邵伯次凹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有利油气储集砂体,结合烃源岩、盖层、运移等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的分析,最终依据有效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其构造位置,提出3种油气成藏模式:1)分流河道砂体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2)浊积砂体型凹陷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中部深凹带的邵伯外围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透镜状浊积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形成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3)分流河道砂体型断阶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的真武、黄珏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扇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以成藏模式为指导,新落实联盟庄L11-1井地质储量27×104 t、邵伯外围S16-2,S16-3井地质储量60×104 t、黄珏H27-4井E2d2-21层日油8.3t/d,为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苏里格庙地区盒8段和山1段发现一套湖泊沉积砂体.它明显分为两层,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水上辫状河道、河泛平原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不同微相储层的物性不同,以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