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尕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长期居高、注水量较低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注入纳米聚硅溶液。通过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聚硅材料增注效果、改善渗透率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纳米聚硅增注技术可以降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提高油藏的吸水能力,实现增注;同时驱替实验也表明,选井选层是决定增注效果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尕斯油田暂堵选层酸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尕斯油田储层多而薄,非均质性严重,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各储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敏、酸敏、速敏和盐敏等油藏特征,并为了消除储层突出的层间和层内矛盾,更好地改造油层,使尕斯油田单井产量和水井的配注量尽早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室内酸液确定试验、酸液主要添加剂选取试验、酸化暂堵剂研制试验、低伤害多效酸液添加剂 L S T系列试验等筛选出适合该油田暂堵选层的酸化配方。现场试验表明,暂堵选层酸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暂堵了目的层,解放了不产液层和不吸水层,又较好地消除了地层伤害,尤其对水井结垢而引起的堵塞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3.
SZ36-1油田水源水混注对储层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结垢趋势及结垢类型分析,对八种阻垢进行了筛选及最佳用量评价,用激光粒度仪对用最佳与最差配比配制的混合水样在常温(20℃)和地层温度(60)℃下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两种配比的混合水样的固相浓度,固相粒径等发生了变化,对两种酯比的混合水样在常温和地层温度下及在投加阻垢剂与未投加阻垢剂条件下对储层岩芯的损害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酯比的混合水样对岩心的损害较最差配比混合水样小;同一种配比的混合水样在常温下对岩心的损害较地层温度下水;投加阻垢剂后两种配比的混合水样对岩心的损害均比未投加阻垢剂的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海尕斯低渗透油田酸液注入困难,酸化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水力脉冲一化学复合增产技术,该技术是将振源产生的水力脉冲波与化学增产措施相结合,进行复杂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酸化效果.本文结合青海尕斯油田,将4种酸液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岩心,通过渗透率比值的对比,优选出了最佳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酸液,水力脉冲辅助酸化优于单独酸化和水力脉冲,同时进行水力脉冲与酸化(酸液体系CH-59)时渗透率比值最大(2.71).在此指导下进行了两口井的设计应用,均取的良好的效果,有效期达六个月以上,累计增注9624m3.  相似文献   

5.
注入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油田注水或污水回注系统,注入水中含油量是注入水水质指标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如何结合具体储层确定出相适应的含油量指标,一直是注水开发油田水质标准制定工作的难点,利用正交实验原理,首次较为系统夺评价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中低渗砂岩储层的伤害特征,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结论,对于充分认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的堵塞规律、制定合理的水质指标以及如何减少乳化油滴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SZ36-1油田三种水源水混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SZ36-1油田提供的注入水水样为海水、污水和地层水。注入水的结垢是影响该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和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SO^2-4浓度高达3670mn/L,因此,注水时特别注意与海水混合水源水的Ba^2 浓度,以免产生BaSO4垢,三种水源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HCO^-3,注水时需考虑由于温度变化打破水系统的平衡而产生CaCO3垢。用正交方法对三种水源水混合水样在常温下(20℃)和地层温度(60℃)结垢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水源水的混合水样的最大结垢量在地层温度和常温下相差很大(分别为139mg/L和12mg/L);同时,得到了三种水源水混注的最佳配比和最差配比,为该油田的清水/污水/海水混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渤中34-2/4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特征,通过结垢软件预测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结垢趋势,静态结垢实验得到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结垢量,动态结垢实验评价了注入水结垢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该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相容性较差,注入过程中会产生碳酸钙垢,最大结垢量为1 199mg/L,结垢量为800mg/L时,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较大,达到32%。对比了有机磷酸和聚合物两大类共6种阻垢剂的阻垢效果,确定了针对该油田阻垢效果较好的为PBTCA阻垢剂;加入该阻垢剂后,静态阻垢率达85%,动态实验中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降低到13%。  相似文献   

8.
结合扫描电镜、能谱法以及堵塞物形成动态评价、微观可视化、长岩心驱替等实验,进行了注聚油田残酸对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残酸对储层的伤害主要是由于聚合物分子链以残酸中Al3+、Fe3+ 等高价阳离子为交联点,通过聚合物侧基中的羧酸根和高价阳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形成交联网状弹性胶状物,且交联程度随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生成的弹性胶状物堵塞孔喉边缘和凹坑部位,使孔喉直径逐渐变小,流动过程中包裹缠绕地层微粒、碳酸盐沉淀物等,形成复合堵塞物胶团,造成深部堵塞。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残酸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率高达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注聚油田解堵液体系研发和解堵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田注入水中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是危害最大的细菌,这三种细菌特性各异,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杀菌剂的选用应保证对这三种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并辅以正确的投加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沙湾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首次分析了研究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过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分析,认为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不同岩性、碳酸盐含量以及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环境起主导作用,控制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与分布,而后两者在局部地区对储集砂体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甘谷驿油田特低渗储层注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注水区域受益油井的地层亏空、注水利用率和水驱指数的评价,分析受益井的综合含水变化特点,计算出受益油井的储量动用程度,并对比注水区域受益油井和非受益油井的压力保持水平及综合递减率。  相似文献   

13.
以段六拨油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微相以及储层的岩性、空间展布、物性特征研究为基础,阐述了储层建模的原理及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模型的过程,并在该油藏的沉积、储层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油田的构造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NB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重新落实了该构造下降盘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块的沉积和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油田断下盘侏罗系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而白垩系油气藏主要受岩性控制。通过对下降盘油气藏特征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为NB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提供了有利依据,在实际生产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盆地内其它油田的勘探开发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巴喀油田八道湾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主要是粒内溶蚀孔、少量剩余粒间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  相似文献   

16.
因沙河街组储层埋藏较深,沉积相类型较复杂,储层横向变化较快,且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沙河街组储层的描述难度很大。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建立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描述的“四步法”技术体系,即背景岩性分析砂层组技术、目标层地质模式分析技术、模式约束地震相分析技术、恢复古地貌储层描述技术。以锦州25—1南油田为例用此方法预测沙二段储层的展布规律。从开发井结果看,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新井全部钻遇设计油层,且基本上为自喷生产,平均单井产油能力为225m3/d,产气量为3×10^4 m3/d,油藏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长期注水冲刷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是我国大多数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渗透率是表示储层物性的重要标志.长期注水冲刷储层的渗透率与储层的物性紧密相关,对于高孔高渗的岩心,在长期注水冲刷的条件下其渗透率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而质量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志留系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有灰岩、砾岩等,呈低孔低渗的特点,录井及取芯均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塔河油田志留系由于储层含灰质,使得划分地层难,物性研究少等不足,分析了志留系储层物性特征,统计了各类岩性测井曲线统计特征,为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H油田MB储层是以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注水开发是主要的开发方式,注入水的水质影响着油田开发的效果。对H油田的注入水水质标准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岩心驱替实验及动态腐蚀实验得出注入水中的悬浮物粒径中值、悬浮物含量、油量、细菌含量等主要控制指标。结果表明,悬浮物粒径中值≤2.5 μm;悬浮物质量浓度≤10 mg/L;油质量浓度≤15 mg/L;腐生菌(TGB)含量≤100 个/mL,铁细菌(IB)含量≤10 个/mL,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10 个/mL;该结果为H油田注入水水质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亦为类似区块的注水水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