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离散带是构成洋底的洋壳板块之间的边界。它们以火山活动为特征。熔岩流持续充填洋壳板块分离时形成的裂缝。离散板块边界的另一特征是由构造与火山活动造成的热液成矿作用。东太平洋海隆 (EPR) 即属此类离散板块边界之一。在太平洋南部,曾记录到高达20cm/年的扩张速度,这是迄今所观测的最高记录。以极高扩张速度为特征的东太平洋海隆  相似文献   

2.
海山剖面特点大西海山该山走向为北西向,具两个平坦山顶,西北部的山顶水深为260—300米,东南部的为600—650米。据线状磁异常资料,区域地壳的年龄为6500—7000万年。据化石资料,所见最老的岩层属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基岩分布见图1。  相似文献   

3.
海底热液活动对海洋中元素的通量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热液中的甲烷、~3He 以及 pH 异常入手,探讨夏威夷附近洛希海山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不同的产地,将每种热液起源的重金属富集体的产状、性质等分门别类地列入表内。Rona(1978a)曾经对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以前的洋中脊及洋盆底的热液金属富集体进行过总结,而本文又增加了以后所发现的洋中脊外侧海底火山和岛弧系海底火山的重金属富集例子。各个区域的重金属富集体和产地本身的特征,用表1对此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海洋板块上具有无数像海山、海岭等那样的各种规模的高点。于海洋板块俯冲之际,那些高点的一部分未向陆侧碰撞、加积,而向海沟之下俯冲。本文列举具体实例,以研讨表面呈起伏状态的海洋板块于俯冲时所形成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代大洋沉积中有两种一般类型的沉积海绿石:陆源他生海绿石和白生海绿石。大洋近代沉积主要含陆源他生海绿石(陆架和陆坡),这种海绿石是从海岸、岛屿和洋底的含海绿石的古代岩石来的。陆源他生海绿石的年龄为2到70百万年(根据取自大西洋的8个样品、太平洋的13个样品和印度洋的1个样品)。陆源他生海绿石的分布区与陆上含海绿石岩石的分布区恰好对应,但与气候和水深无关。近代大洋沉积中很少发现自生海绿石。含自生海绿石的沉积物构成了含有机碳、硫化氢和硫化物的近岸沉积物与洋底氧化沉积物(红粘土和其它沉积物)之间的过渡带。自生海绿石的分布区还不十分清楚。自生海绿石主要是在沉积物的成岩变化过程中由粘土矿物的蚀变作用和(或)间隙溶液的合成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东太平洋 DSDP 站位32的早中新世玄武质玻璃球粒成分各异,现已对早期地质工作者所研究的玄武质玻璃球粒作了新分析和解释。这些球粒是钛铁质玄武岩。高度演化的深海玄武岩和一些洋岛上的喷发岩在成分上与其相似。球粒多半是在多次独立喷发期中熔岩强烈喷涌时形成的。这些喷发事件导致了许多截然不同成分而有关联的岩浆。例如它们具有较高的 SiO_2和 FeO 含量。其年龄与哥伦比亚河某些高原玄武岩喷发年龄相重迭。但是,球粒在成分上与大多数后者的玄武岩不同。虽然球粒约为15百万年,但其蚀变极小。与深海铁质玄武岩相比氯和硫的低含量是跟地表喷发停息前的脱气有关,从而否定了球粒是由海底熔老喷涌产生的观点。因为仅熔岩喷涌难以说明甚至距最近的、可能的海山源区也有约100千米的距离。大型岩浆蒸气喷发柱包括初始火山爆发后旋即产生的熔岩喷涌必颁达到至少15千米。换言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球粒由来之于先期海山的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8.
在硫黄岛北部约180千米处的 Kaikata 海山上,于913米深的海底破火山口壁上拖网取得一大块矿化的二辉安山岩。Kaikata 海山(26°42′N.141°05′E)位于小笠原海沟以西的七岛—硫黄岛活动的火山前缘之内。样品中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少量的闪锌矿以及铜—铁—硫化物(黄铜矿?)。它们与自形石英和绿泥石共生于5毫米厚的细矿脉中。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高充填温度(~290℃)和脉中的金富集(最大为142 ppb)均表明该硫化物属热液成因。据笔者所知,这是首次在海洋环境中发现的与前缘的火山作用有关的贵金属和碱金属矿化带。  相似文献   

9.
含铜复合氧化物用做FCC脱NOx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沉淀法制得了 4种不同 Cu含量的 Cu-Mg-Al类水滑石物质 ,经 75 0℃热活化 ,得到了含铜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模拟 FCC再生器条件 ,用 CO做还原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组成、反应体系中 O2 的体积分数、水蒸气和 SO2 的存在对催化剂脱除 NOx 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催化剂的 SO2 中毒失活可逆性、再生性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 CO的转化率。结果表明 ,随着 Cu O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向低温移动 ;O2的体积分数对于不同催化剂的影响程度不同 ;H2 O的存在使催化剂的低温活性降低 ,高温活性增强 ;各催化剂有不同程度的 SO2 中毒失活现象 ,失活后的催化剂能部分再生 ;高温时 CO和 O2 的反应优先于 CO和 H2 O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东太平洋洋隆北纬8°—18°之间部分进行海束测深详查(detailed seabeaminvestigation)时,发现了一种与快速扩张中心伴生的新型火山-构造形态(图1和图2)。在洋隆轴部几处,这种新火山带不相连续,並在横向错开了一小段距离(1—15公里)。但与典型的洋脊-转换断层-洋脊板块边界不同的是,这些横向错开的洋脊终段以大致等于或大于横向错移距的距离相互重复。重复的两段洋脊明显地相向弯曲並沿走向相互归并。分隔重复扩张中心的是与它们的走向大致平行的一深达数百米的封闭形凹陷。重复扩张中心之间的地区是一兼具剪切和旋转变形而无明显转换平行构造的复杂地带。作者根据对扩张中心的蜡模研究认为,转换断层未能在横向错开很小的(<15公里)快速扩张中心处发育,是因为这里的岩石圈太薄太弱,不能维持典型刚性板块的扩张中心—转换断层型式。重复扩张中心的形态很不稳定,而且演变很快。演变的结果是两个重复扩张中心中的一个居于优势,另一个则被废弃。在高扩张速率下形成的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海底区,可能带有新近观察到的这种过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12.
引言在确立日本晚第三纪生物年代格架方面,已通过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结合浮游微体化石、放射性年龄测定和磁性地层学的新资料取得了新进展(Tsuchi,1984a;Tsuchi 等,1984)。这  相似文献   

13.
<正> 1 概述本文将讨论太平洋和大西洋构造的粗略的特征,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大洋构造的描述还很少,很可能,这是全神贯注于研究地球动力学,尤其是“新全球构造”特征的结果。本文作者一点也不想贬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科学意义,而且认为需要指出,许多地球动力学的结论如果与构造资料吻合的话,将会提供无与论比的令人信服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概况本文探讨了软流圈表现得最为完善的太平洋活动边缘深部构造和表层构造相互关系的地质问题。确立了弗.弗.别洛乌索夫在大陆范围内建立的内生作用的活动性和软流圈之间的相关性。在新生代构造形成阶段,软流圈的活  相似文献   

15.
前言 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输油管道(ESPO)是俄罗斯正在执行的一个主要的新原油管道计划,该管道最基本的功能是输送东西伯利亚原油到太平洋沿岸,出口亚洲地区市场。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该管道的建造和运营。该项目2003年正式宣布,并于2006年4月开始建造。  相似文献   

16.
在东太平洋海隆(EPR)8°S 附近中程旁侧声纳Ⅱ(Sea MARCⅡ)记录显示一个220km~2的不寻常的高反射特征,它被解释为一个最近喷发的熔岩区。这是从8°N—18°N 和3°S—23°S 这样大范围的 Sea MARCⅡ调查覆盖面中唯一呈现高反射的 EPR 地段。熔岩看来是从8°15′S 和8°17′S 间的新火山带轴部流出的。熔岩区延伸到离轴部18km 处,并掩覆了高达100m 的陡坡。根据陡坡掩覆区以外的陡坡高度测量,估算该区熔岩的平均厚度为70±20m。因此,熔岩区的体积为15±4km~3,而地球上平均每年火山喷发的体积约4—5km~3,历史上最大的玄武岩喷发(1783年从冰岛的拉基裂隙喷出)接近12.3km~3。该熔岩区的喷发是在何时发生的呢?经与 EPR别处的反射性质和照像反映的底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熔岩区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被沉积物覆盖,因而非常年轻。该区也是 EPR 中唯一的地震出现在不是由于转换断层引起的地区。如果地震与熔岩区有关,那么主要的喷发可能发生在1964、1965、和1969年。在13°S 附近一个大的氦羽状体,可能有几成是由于8°S 熔岩区喷发引起的。这与在2—3千米深处流的估算是一致的。在8°S2—3千米深处产生的一个羽状体,最终将在13°S 轴部以外出现。这一由8°05′S 和8°47′S 处诸小的不连续脊轴所限的扩张区段,可能是在过去25年内 EPR 上火山最活动的地段。  相似文献   

17.
范欣 《石油物探》2023,(S1):171-178
数值模拟作为研究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对地质演化过程的再现,深入了解其内在动力机制。数值模拟方法的运用,需要借助力学性质、流体性质、热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搜集,来建立地质模型的初始条件(压力场和温度场)和边界条件(速度和时间)。采用有限元方法,将地质模型划分为形状不规则的众多小区域,并适当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对网格进行加密,基于达西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较为清晰地再现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过程及其内在动力机制。经过对热液流体运移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进行探究,发现压力达到地压梯度的时间比温度达到地温梯度的时间短,并且在不同的地质区域和结构对压力和温度的传播方向和速度有影响。数值模拟方法是一个新的成矿学研究思路,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成矿过程,流体运移路径实现矿液运输和矿体定位,为今后矿产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有许多弧后盆地。尽管这些盆地已作过严密研究,但有关它们的起源和演化仍争论不休。热流资料反映了弧后盆地的构造和岩浆过程,对讨论弧后盆地深部过程中是重要的。理解高热流起因,就使得可讨论地壳和上地幔的深部过程。本文着重于探讨热流与岩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新的苏联东部及其邻区构造图,对具不同时代陆壳或花岗-变质岩层地区的沉积盆地作了结构和岩层成分的分析。强调指出,沉积盆地与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有关。发现在地质结构、时代和沉积岩层类型以及油气形成条件等方面,在西部地块的盆地和东部滨洋地块的盆地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别。在每个地块中,距太平洋盆地最远的那些位于外部的盆地,具有最大的面积和有利的沉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