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董元敏 《机械》1992,19(6):20-22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用齿轮的齿厚极限偏差来保证齿轮副工作所需侧隙。标准中共规定了14种齿厚偏差代号,并允许在超出14个代号时,齿厚偏差可用数值表示。对正、反向运转的齿轮副,考虑到回差、振动及噪声的因素,还需校验其最大极限侧隙值。  相似文献   

2.
陈信 《机械设计》1990,(4):53-54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328-75《平行轴渐开线齿轮—ISO精度制》。这一国家标准与旧的部颁标准JB1L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相比较,其侧隙种类远多于旧标准所规定的四种侧隙。国标的新侧隙制扩大了设计人员的选择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的繁复性和加大了设计齿轮时的工作量。为配合新标准的贯彻,现提出一种在确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副侧隙时,便于选用国标规定的14种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快速查表格式。各单位可按所需的齿轮精度与规格范围等,参照下述格式示例编妥备用。国标对齿轮厚极限偏差是按齿距极限偏差(fpt)的倍数用代号表示的,14个代号所表示的fpt的倍数见表一。  相似文献   

3.
张雨 《机械制造》2003,41(2):33-34
Ⅱ 影响法向侧隙的因素 齿轮副的法向侧隙jn是齿轮副在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齿轮设计中,其侧隙主要靠齿厚极限偏差和中心距极限偏差来保证。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D……S等14种字母代号来表示,每种代号所表示的齿厚偏差值以周节极限偏差.fpt的倍数计算,设计时可根据齿轮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由齿厚极限上偏差Ess、下偏差Esi或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下偏差Ewi两种代号组成。 由于齿轮的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加工和安装  相似文献   

4.
齿轮齿厚极限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是齿轮设计、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几年来,在贯彻GB 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下称新标准)中我厂也遇到了不少难点。除赵长汉同志在《机械工业标准化》1995年第2期所谈到的,在齿轮设计中,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需要作烦琐的计算难点外(我们同样经过计算,编制了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E_wms、E_wmi、E_wmi数值表,其数值完全与赵长汉同志计算相同),还遇到了如何确定齿厚极限偏差代号问题。因为在机床行业中,执行的JB/GQ 1070—85《机床圆柱齿轮副侧隙和齿轮齿厚偏差》标准(下称联合标准)不符合新标准的规定,不能再直接引用。 在贯彻新标准中,考虑到机床行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把联合标准靠向新标准的过渡办法。具体做法举例如下: 机床用渐开线圆柱外齿轮,m=3.5,分度圆直径d=100mm,α=20°,7级,中心距α=160mm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对,如河将JB179—60标准的齿厚极限偏差及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套改为JB179—83标准,是目前急需完成的工作。根据JB179—83标准规定,在齿轮及齿轮副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及齿轮副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及齿轮副的侧隙。根据“级套级”原则,若以计算  相似文献   

6.
如何合理计算齿轮副侧隙,对保证齿轮副的传动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JB179—83采用与 ISO 齿轮标准相一致的侧隙体制,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改变齿厚极限偏差来获得所需侧隙,即所谓基中心距制。同时,按齿轮的工作条件,如齿轮副的传动速度、润滑方式、温升变化、受力变形以及轴系误差等,计算出齿轮副最小法  相似文献   

7.
齿轮与齿条传动过程是齿轮作回转运动,齿条作直线运动的过程。而齿轮与齿条的正确啮合条件是基圆齿距相等,齿条基圆齿距是其两相邻同侧直线齿廓的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齿轮精度,减少回程误差,需要尽量小的齿轮副侧隙;而考虑到热变形和正常润滑,以及加工、安装误差的补偿,则需要足够大的齿轮副侧隙,否则将产生干涉.综合各个影响因素,从而选取并确定齿轮副最小侧隙.齿轮副最小侧隙是由齿厚上偏差E_(?)来保证的.由切齿进刀等因素确定齿厚公差T_(?)之后,则可求得齿厚下偏差E_(?)=E_(?)-Ts.按GB 10095—88规定,齿厚极限偏差一般是用14种字母代号,以齿距极限偏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机床厂在贯彻JB 179—83《圆柱齿轮精度》标准过程中,较明显地提高了机床齿轮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这个齿轮标准,虽对肯厚偏差规定3,4种代号,但在选用时还要查表和计算很不方便;标准中对齿轮副的侧隙只给出了定义和测量方法,没有具体数据;而与此紧密联系的齿轮箱体孔中心距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在标准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机床厂设计与工艺人员都希望机床行业能制订出《机床齿轮副侧隙和齿轮齿厚偏差》与《机床齿轮箱体孔中心距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两项标准,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这两项标准,已…  相似文献   

10.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志 《机械设计》1995,12(3):38-42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李天志(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前言在宣传和贯彻齿轮新国标工作中,关于齿轮副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差的计算,新国标仅作了原则规定,因理解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计算方法,算出的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值差距较大。有的方法算出的齿...  相似文献   

11.
通用减速器齿轮侧隙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B 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中的侧隙制,与旧标准JB 1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中的侧隙制相比较,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旧侧隙制选用比较方便,而新侧隙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才能确定,所以开始会感到不习惯。为此,参照JB 179-83标准简介,对于通用减速器齿轮副,则推荐用新旧侧隙换算法来确定齿厚上偏差和齿厚下偏差。一、侧隙检验圆住齿轮副在工作齿面相互接触时,两基圆柱公切面与两非工作齿面交线之间的最近距离称为法向侧隙jn,可用塞尺进行测量。也可用测量圆周  相似文献   

12.
JB 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以下简称“机标”)发布以后,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局以企业(联合)标准的形式发布了JB/GQ1070—85“机床圆柱齿轮副侧隙和齿轮齿厚偏差”(以下简称“局标”),并规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实施。从湖南地区贯彻“机标”的情况来看,各企  相似文献   

13.
检测齿厚的目的是为保证齿轮副传动有一定的齿侧间隙,以便齿轮副得到正常运转。为此GB6443—86《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都必须按该标准给出必要的参数,方便制造和维修。同时结合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的推广,现将三种检验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4.
齿轮副最小极限侧隙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江 《机械》1998,25(4):23-25
对文献「1」所得出的齿轮副侧隙及齿厚极限偏差,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等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严格控制齿轮副侧隙,减小回程误差。  相似文献   

15.
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有关齿轮副的侧隙计算比较麻烦,现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一次可打印出大、小齿轮齿厚偏差值及其标准代号,同时还可以打印出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值及用量棒测量时M 值偏差值、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在新颁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GB10095—88)中,齿厚极限偏差规定为14档,每档的偏差数值均是齿轮齿距极限偏差f整倍数,并用C~S的14种代号来表示。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设计者缺乏直接定出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经验,因此在确定齿厚极限偏差时,不得不对每个齿轮逐一进行计算,这种方法既繁琐,又易出错。使用计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众所周知,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中,基本齿条的齿廓是齿轮设计、计算、制造的基础或基准。基本齿廓的参数直接影响着所设计的齿轮齿廓,齿轮刀具的齿廓。刀具齿廓各个参数就是由标准的基本齿条各参数来决定的。带有切削刃,具有切削运动的齿条通过滚切运动再现出的假想基本齿条称为“产形齿条”。对于锥齿轮,传统资料甚至标准中往往把冠轮背锥的展开齿廓当做锥齿轮基本齿廓,或把基本齿廓看成是直径变为无穷大的冠轮轮齿截面形状,或使当量圆柱齿轮的节圆半径变为无穷大的结果,由这一结果导致  相似文献   

18.
前言 JB179-83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有关齿轮副的侧隙计算比较麻烦,现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一次可打印出大、小齿轮齿厚偏差值及其标准代号,同时还可以打印出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值及用量棒测量时M值偏差值、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变齿厚齿轮的齿轮侧隙控制方法:在取得变齿厚齿轮副连续侧隙曲线规律基础上,根据主动轮的角位移来实时调整变齿厚齿轮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侧隙控制;推导了具有偏心误差齿轮副的双向无负载传动误差及侧隙计算公式及其等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双向传动误差试验曲线获得了齿轮副连续侧隙曲线;在未消隙情况下,分析了不同负载幅值及不同负载频率的传动误差试验曲线,结果表明在交变负载下侧隙对齿轮副的动态传动误差有明显影响;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开展了基于变齿厚齿轮副的侧隙电控试验研究,对比其动态传动误差试验曲线,结果表明:电控侧隙控制后,因侧隙和脱啮导致的动态传动误差跳变或波动现象明显改善,动态传动误差明显减小,证明该侧隙控制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齿轮副侧隙的定义及存在必要性,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确定,怎样获取侧隙及调整和控制,齿厚极限偏差的计算确定和公法线长度测量,最后给出了齿轮副侧隙计算的excel表,实现自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