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项目是针对机械产品零件广泛存在的擦伤、咬合与疲劳而早期失效的问题,选择能显著提高零件抗咬合、抗疲劳性能且能耗低、变形小的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如气体渗氮、离子渗氮、盐浴硫氮碳共渗、气体氮碳共渗和低温电解渗硫等,综合研究五种工艺的参数与渗层深度、组织结构、硬度与硬度分布、表面应力状态与抗咬合、抗疲劳性能的关系。采用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利用离子渗氮炉,通入不同的气氛,进行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氧氮共渗及离子氧硫氮共渗的研试,结果表明,这些离子轰击化学热处理工艺,不仅扩大了离子渗氮炉的应用范围,使一炉多用,提高炉的利用率;而且,象离子渗氮一样,具有渗速快、渗层性能好、省气、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同时,也可以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经氮气-甲烷离子氮碳共渗的40Cr钢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渗层中沿层深方向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渗层可分为3层,即化合物层、扩散层和基体组织.表面渗层物相结构主要由氮(碳)ε化合物和Fe3C构成;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表层硬度高达525 HV(0.1),沿层深方向硬度分布合理、脆性低的渗层;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以氮气-甲烷混合气体作为气源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成本低廉,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碳氮共渗氧化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是通过气体渗氮/碳共渗形成Fe2-3NC来提高表面硬度,再利用等离子激活的方法,激活零件表面而形成一层防腐蚀的Fe3O4膜,达到氧化处理的目的。实现了在同一炉中不间断地完成等离子碳氮共渗及氧化工艺的全过程,减少了换炉及氧化时的二次加热,达到节能降耗、省时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RJJ-105井式气体渗氮炉中,对45钢试块进行氮碳共渗,渗剂为氨气和甲醇。结合软氮化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氨气供量、甲醇滴入量和氮碳共渗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使试块获得不同厚度的表层化合物层,即白亮层。结果表明,在570℃下,当氮势达到一定量以后,随着氮碳共渗时间的延长,白亮层增厚,表层显微硬度增加,但氮碳共渗时间超过4h以上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白亮层厚度无明显变化,但是表面出现明显的疏松,表层显微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气体碳氮共渗是在气体介质中,将碳和氮同时渗入工件表层,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相对于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具有一定的工艺优势,且易获得高的力学性能。但生产中发现,此工艺在处理非均匀截面的套筒类零件时,易发生较大形变。本文通过试验验证,着重分析零件变形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气体碳氮共渗相对于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具有一定的工艺优势,且易获得高的力学性能。但生产中发现此工艺在处理非均匀截面的套筒类零件时易发生较大形变,本文着重分析其形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体碳氮共渗是在增碳和增氮的气体介质中同时向钢件表面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与气体滲碳比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一系列实用价值。研究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对于提高共渗质量和进一步完善这项化学热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R(?)—75气渗炉改造为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炉,又在炉盖上安装液压传动的球状尿素送料机构,试验成功了“气体软氮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本文着重探讨煤油——尿素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的基本原理,分析共渗工艺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冲击粘着试验对比了Cr12MoV 铜渗氮、氮碳共渗、硫氮碳共渗3种渗层的粘附抗力。分析了不锈铜器皿拉伸模表面粘附机理。结果表明,含有硫化物和ε相的渗层冲击粘附抗力较高。不锈钢器皿拉伸模经气体氮碳共渗处理后,使用寿命达30000多件,较常规淬火、回火处理的同类模具寿命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谢飞  袁军伟 《工具技术》1997,31(11):3-6
指出了以维氏硬度压痕破碎边数分级评定渗氮与氮碳共渗层脆性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新型涂层压入仪的工作原理,运用该压入仪采用连续压入法评定W18Cr4V高速钢离子渗氮与离子氮碳共渗层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定脆性精度高、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离子渗氮技术发展专题讨论会于5月16日~2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99人,会上共发表论文55篇。论文内容分类如下:离子渗氮设备研制和测试技术方面的有11篇;属于渗氮组织控制和性能研究方面的有10篇;属于离子渗氮、氮碳共渗工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时间、气压及稀土含量下对42CrMoA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测定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面强化层的硬度、厚度,并对比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与其它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磨损性能和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RE、520℃×2 h、1.05 kPa气压为该工艺的最佳参数;42CrMoA钢制高速增压柴油机曲轴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应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处理45#钢,探索了在无机盐与甲酰胺组成的电解液体系下短时间内实现渗氮为主、同时有少量碳渗入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工作时工件为阴极,不锈钢或镍为阳极。在本工艺中,当电压较低时,为低温氮碳共渗,以渗氮为主;当电压较高时,属于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结果表明,使用此技术碳氮共渗时间只需10~12min,表面改性层厚度即达30-50μm,其中化合物层20-30μm,扩散层10-20μm。  相似文献   

14.
利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的氮化层对其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改善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耐磨性和磨损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离子氮化粉末冶金材料比气体氮碳共渗的粉末冶金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滑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的氮化层对其摩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改善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耐磨性和磨损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离子氮化粉末冶金材料比气体氮碳共渗的粉末冶金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滑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6.
气体碳、氮、硼(C、N、B)三元深层共渗工艺综合了气体碳氮共渗和渗硼工艺的特点,其渗层深度、渗层梯度、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等均优于单纯渗碳、碳氮共渗、渗硼。 气体C、N、B浅层三元共渗在国内外已有广泛应用。但深层三元共渗研究应用少。我厂在1984~1985年研究试验了气体三元深层共渗工艺,在  相似文献   

17.
分别制备了调质、离子氮化和碳氮共渗处理的H13钢试样,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渗层进行了分析,检测了不同处理后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000次18℃→700℃热疲劳试验后,碳氮共渗H13钢表面萌生了少量的热裂纹;而离子氮化H13钢表面的热裂纹已经形成网状,并且穿透渗氮层扩展到基体内约300 μm;经调质处理的H13钢表面的热裂纹有轻微的发展,扩展到基体内约100μm;三种试样中碳氮共渗处理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的氮化层对其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碳氮共渗和离子氮化处理改善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耐磨性和磨损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离子氮化粉末冶金材料比气体氮碳共渗的粉末冶金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滑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锻造模具钢H13的热处理及氮碳共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云柱 《哈尔滨轴承》2007,28(1):7-8,10
研究了H13钢的热处理和氮碳共渗工艺,指出了H13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1030%淬火+600%回火,然后再580%氮碳共渗4.5h。表面硬度可达900HV,渗氮层深0.2mm。采用H13钢的锻造模具在应用新工艺后,其寿命可提高1倍。  相似文献   

20.
气体碳氮共渗是在气体介质中同时渗碳和渗氮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与渗碳相比,具有处理温度低、零件变形小、耐磨性好和综合性能优良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厂自1970年以来,对解放牌汽车变速箱齿轮进行了气体碳氮共渗的试验生产,随后,又对其它几种产品的渗碳齿轮进行了气体碳氮共渗处理,代替了原来的气体渗碳,取得了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