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800kV复合支柱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给特高压直流变电外绝缘设计提供试验依据,在实际海拔1970m条件下对4种复合支柱绝缘子和2种瓷支柱绝缘子进行了恒压升降法直流污闪试验,研究了高海拔条件下盐密、灰密以及绝缘子材质和几何形状等因素对其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闪电压随盐密、灰密的增大而下降,并分别符合幂函数关系;盐密与灰密对污闪电压的影响相互独立;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给定结构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计算公式。比较不同绝缘子的污闪特性表明,复合支柱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优于瓷支柱绝缘子,单位绝缘高度直流污闪电压随芯棒直径增加而减小。以上结果可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外绝缘配置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染污方法制造污秽试样,并对污秽试样进行充分湿润后进行加压试验,分析不同盐密、灰密对瓷支柱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影响,最后基于支柱绝缘子污闪故障案例,提出防支柱绝缘子污闪措施。  相似文献   

3.
受静电吸尘效应等影响,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积污相比交流输电线路的绝缘子较严重,污闪风险较大。测量、研究实际运行的直流线路绝缘子积污特性,有利于电力系统开展外绝缘配置、污闪防治工作,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人工上塔擦拭的方法,采集±500 kV兴安直流线路实际运行的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测量其等值盐密,研究线路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00 kV兴安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表面积污较轻,等值盐密都在0.025 mg/cm2以下,表面积污受污染源影响,2个直流极积污情况基本一致。复合绝缘子污秽沿串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U形曲线分布,63%的取样样品上表面积污重于下表面,不同插花型式中小伞裙积污最严重。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积污特性与交流线路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海拔2 100m的国家特高压工程实验室,采用恒压升降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一大一小和一大两小伞形、6.25m(5支串联组成)绝缘高度的两种大尺寸复合支柱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试验表明:一大两小伞形大尺寸复合支柱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优于一大一小伞形;大尺寸试品的直流污闪电压与盐密、灰密均成幂函数关系,盐密对U50%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灰密;与短串试品相比,盐密对大尺寸试品的影响较大;随着上、下表面污秽比的增大,大尺寸试品直流污闪电压增加不超过10%;在绝缘高度6.25m范围内,直流污闪电压与复合支柱绝缘子串长呈良好线性关系,但由于试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大尺寸试品线性推导值和试验值相差约15%;大尺寸试品的紫外放电光子数大于短串,同时,受污秽不均匀分布的影响,大尺寸试品的中、下部紫外光子数稍大于上部;大尺寸试品的中、下端电弧桥接现象剧烈,电弧大范围跨接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污秽试验中,IEC标准推荐了几种染污方法,但未给出不同方法试验结果差异的相关说明。为此,采用大吨位瓷绝缘子XZP-300为试品,研究了定量涂刷法、浸污法2种染污方法获得的瓷绝缘子试品在不同盐密条件下的直流污闪特性,比较了2种染污方法试验结果的概率分布特性,同时分析了2种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并基于污闪平板模型从原理上解释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定量涂刷法和浸污法的试验结果均近似呈正态分布,可以采用2种方法均值计算50%耐受电压;定量涂刷法获得的污闪电压高出浸污法的污闪电压约2%~6%;通过基于平板模型的公式推导可证明,均匀染污表面的污闪电压低于不均匀染污表面的,由于浸污法染污绝缘子表面盐密分布比定量涂刷法的更均匀,因此浸污法的污闪电压低于定量涂刷法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变电站支柱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在深圳地区选取了37处有代表性的变电站自然积污观测点,测量了观测点处模拟防污型、模拟普通型和带电支柱绝缘子的等值附盐密度和附灰密度,对比了支柱绝缘子积污规律的差别。结果表明:模拟防污型支柱绝缘子盐密值和灰密值都大于模拟普通型支柱绝缘子,2者上表面盐密值之比约为2.4,下表面盐密值之比约为1.2,2支绝缘子盐密均值之比约为2;2者上表面灰密值之比约为3.5,下表面灰密值都较小,2支绝缘子灰密均值之比约为2.7;支柱绝缘子上表面积污普遍重于下表面,防污型上下表面灰密比10倍、盐密比约为4;普通型上下表面灰密比约为3.5、盐密值比约为2;防污支柱绝缘子带电下的盐密和灰密明显大于模拟情况下,2者盐密之比和灰密之比均约为1.9。因此,污秽外绝缘配置选择防污型支柱绝缘子时应注意到积污特性与普通支柱绝缘子的明显差异,及是否带电对积污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上安装绝缘护套能够改善高压端的电场强度,但对其污闪特性的影响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道。研究了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结构在染污受潮情况下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护套参数对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得出了安装优化参数的绝缘护套能够改善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结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与绝缘护套长度的关系,并给出了适合现场复合绝缘子的较优的绝缘护套参数以及安装该参数绝缘护套后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与等值盐密的关系曲线。最后,该较优参数的绝缘护套由厂家生产并安装在现场复合绝缘子上,一年时间的运行结果证实了安装该参数绝缘护套能够改善现场复合绝缘子的外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使复合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倍受关注.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不同悬挂方式、灰密、盐密及不均匀污秽分布等条件下,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情况,并归纳大气环境及绝缘子伞裙结构对污闪特性的影响,为高压直流输电外绝缘设计工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变电站支柱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对广东省汕头供电局辖区内13个变电站进行了4年的自然积污试验,试验所用支柱绝缘子型号为GW4-110,取样时间选择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少雨季节,分别测量各个支柱绝缘子的每一个伞裙,然后取整串绝缘子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和灰密(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污秽,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同一测量点每年污秽增长不同,ESDD和NSDD相比差距较大。经过分析,得到结论:绝缘子积污与地理位置、积污时间段有关,不同积污时间段、不同测量点所测得的污秽度各有差异;不同积污期间,支柱绝缘子表面ESDD的变化波动小,比较均匀,而NSDD变化分散性大;绝缘子表面NSDD累积速度大于ESDD累积速度;汕头供电辖区变电站污秽等级主要为b级和c级;运行中应关注各测量点的污秽变化情况,随时对个别重污秽区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江西省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测量与防污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电网事故调查表明,导致我国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首要原因是污闪事故。为进一步预防、减少污闪事故的发生,保障江西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江西省电力公司于2008年开展了输电线路污秽在线监测网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绝缘子污闪的机理和污闪电压模型.并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分析了项目数据对比和污闪试验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XP-70普通盘型悬式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与等值盐密和灰密的关系和已建线路绝缘子污闪预警流程,并将在下面的工作中继续研究不同型式绝缘子交流闪络电压与等值盐密和灰密的关系,以及利用软件实现污闪事故原因分析和评估污闪对电网安全影响等智能辅助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伞形结构对复合支柱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规律,对4种不同伞形结构的6支复合支柱绝缘子和1支无伞裙结构的复合支柱绝缘子在昆明特高压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直流人工污秽试验,分析了各类试品的爬距有效系数,用紫外放电成像仪对各类试品的局部放电现象进行观测,统计了紫外放电光子数,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观察了不同伞形结构试品沿面电弧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一大一中4小伞形复合支柱绝缘子伞裙参数对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大两小伞形是4种伞形中最优的伞形结构,该伞形试品的直流污闪电压和爬距有效系数均最高,等径伞伞形最差;各类试品的爬距有效系数随着盐密的增大而有所增加;等径伞伞形试品的紫外局部放电现象严重,电弧桥接现象最明显,导致爬距利用率最低,而大小伞交替伞形不仅紫外局部放电现象较弱,还能较好抑制电弧桥接现象,有效提高爬距利用率;建议在高海拔地区一大一中4小伞形复合支柱绝缘子的爬电系数取3.5左右,相邻伞间距不小于35 mm,但由于一大一中4小伞形相邻伞裙电弧桥接现象严重,即使改变伞裙参数也不能有效提高其直流污闪电压,因此,该伞形不如一大两小伞形。  相似文献   

13.
环境温度对复合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给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的选型和人工污秽试验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以伞裙结构为一大一小的复合绝缘子和相同配方的硅橡胶试片为试品,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试片表面污秽水珠浸润区域的平均直径随着迁移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且近似符合线性关系;环境温度对复合绝缘子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分为憎水性迁移的影响和雾室内外温差的影响两个方面,雾室内外温差对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大于憎水性迁移对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但二者差别不大,均在0.92%/°C~1.25%°/C之间;该两个方面对复合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结果的共同影响较大,应在环境温度为15°C和25°C之间进行人工污秽试验。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特高压线路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提供依据,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拔2 100 m)进行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的研究。选择瓷、玻璃和复合绝缘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这三类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得出如下结论: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明显高于瓷和玻璃绝缘子,采用复合绝缘子可以达到有效地缩短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长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气压对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气压下污秽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相对清洁绝缘子将降低,但气压对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7片串XP—160盘形悬式绝缘子和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短样的直流污闪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的特性决定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不同型式绝缘子串n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飘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3种不同伞型的复合绝缘子在亲水性状态和 4种海拔高度、两种盐密下进行了人工污秽试验 ,并和典型的电瓷绝缘子做了比较 ,同时也进行了憎水性状态下复合绝缘子的污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随气压降低有规律地降低 ,而且即使表面丧失憎水性其耐污闪性能也远高于电瓷绝缘子。  相似文献   

17.
罗赫平 《电气开关》2022,(4):40-45+49
复合绝缘子长期在户外运行过程中会逐渐老化,表面的硅橡胶材料会出现粉化现象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为系统研究粉化后绝缘子的材料特性、微观特性以及电气特性,对粉化复合绝缘子硬度、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微观形貌以及泄漏电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化后的复合绝缘子表面硬度略有增加,复合绝缘子表面硬度总体趋势由高压段到低压段逐渐降低,复合绝缘子表面在同一电压段位处的护套硬度高于伞裙硬度。复合绝缘子发生粉化后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均变差。复合绝缘子粉化后表面孔隙增大增多,表面粗糙度增加,附着有大量颗粒等现象。通过污耐压法研究复合绝缘子电气特性,研究发现,粉化层厚度与泄露电流无明显相关关系,尽管发生粉化,复合绝缘子电气性能依然满足运行条件。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地区粉化后复合绝缘子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绝缘子表面积污状况与污区划分及外绝缘的选择密切相关,是外绝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文中选取10支深圳地区岭深线路交流500 k V复合绝缘子并对其积污特性展开研究。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岭深线不同地形条件绝缘子整体积污状况接近,而同一支绝缘子不同部位表面积污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靠近绝缘子串两端的伞裙单元盐密值较大;绝缘子伞裙上表面积污重于下表面。上述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表面积污存在不均匀性,在进行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时,应充分考虑复合绝缘子的积污特点。  相似文献   

19.
±500kV高肇直流线路绝缘子积污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分析不同结构绝缘子在华南地区直流输电线路使用后的积污情况,在±500 kV高肇直流线路经过广东省内的轻污秽区,设置污秽测量点,对带电运行1~3 a后的不同伞形结构(三伞型和钟罩型)直流线路绝缘子的污秽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相似的运行环境中,三伞型绝缘子的积污程度轻于钟罩型绝缘子;耐张串绝缘子的积污程度轻于直线串绝缘子;绝缘子表面积污多年期积高于1 a期。此外,雨水对绝缘子表面污秽具有清洁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分析广东地区(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直流线路绝缘子的积污规律,为直流输电线污秽外绝缘的设计和绝缘子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肖嵘 《供用电》2010,27(2):59-62
变电站支柱绝缘子的合理选型可有效防止污闪。分析了配电网变电站支柱绝缘子污闪事故原因,提出了解决绝缘子污闪的方法是避免配电网变电站室内环境污湿和有效提高绝缘子的爬电比距。对7种支柱绝缘子进行了防污闪能力的选型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选取了最优型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