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作为能源进行规模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预测是进行能源规划、开发利用其资源的基础。运用2000~2009年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历史数据,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了2010~2014年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并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健 《节能技术》2006,24(6):564-565,572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秸秆燃料、秸秆饲料、秸秆气化发电、秸秆液化、秸秆造纸。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石漠化问题严重的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秸秆资源全量化利用的视角,对该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等进行潜力估算,明确贵州省秸秆资源地域性特征;结合贵州省秸秆利用竞争性需求量计算分析全省及9个市/州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揭示贵州省秸秆资源量在喀斯特县和非喀斯特县的差异性以及与石漠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017年贵州省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秸秆资源量喀斯特县高于非喀斯特县;石漠化等级与人均可收集资源量呈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直燃发电是当前我国秸秆规模化利用的理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论证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资源产业化利用的关键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包括秸秆制液体生物燃料、气化发电、掺煤混烧发电和直燃发电等多种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从原理、发展现状和优劣势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秸秆直燃发电是当前我国科学有效地大规模利用秸秆资源的较理想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全省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为5.86×107 t,其中玉米秸秆最为丰富,约占总量的47.11%,小麦秸秆、棉花秸秆分别占29.19%和14.6%。秸秆资源总量区域分布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单位播种面积资源分布呈现自北自南、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人均秸秆资源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全省分为4个类型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和资源不足区,整体呈现"西密东疏、西丰东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曾经作为原料应用于沼气发酵.但由于其在沼气生产过程中存在出渣麻烦等问题,在目前的沼气建设过程中大多都避开了对农作物秸秆的使用。秸秆青贮氨化发展畜牧业,同样是秸秆利用的一条途径,但由于其单一性,综合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7.
晋城市农业废弃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南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晋城市农业每年产生120余万t秸秆,420余万t粪便等废弃资源,通过对这些农业废弃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等生物质能源技术是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农作物产量、考虑区域差异的草谷比因子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2000-2015年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特点和不同区域耕地的秸秆产率变化情况及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从3.30亿t增至4.47亿t,且秸秆资源的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秸秆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2015年,河南、黑龙江及山东等省份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同时,河南、山东及新疆等省份的耕地秸秆产率较高,在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具有原料丰富、收集和运输成本较低等优势;2000-2015年,东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增长趋势明显,且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耕地秸秆产率增长超过60%,这些地区具有发展大型农业生物质利用产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与粮食产量相当,仅南京市每年就有181万t左右.如何将它们合理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1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业、农机、农村能源等部门协同作战,秸秆综合利...  相似文献   

10.
秸秆气化技术及集中供气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1997,(4):29-31
秸秆气化技术及集中供气系统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我国秸秆资源大量浪费和农村商品能源紧张的局面,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个问题又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紧密相连。寻求秸秆利用的新模式,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改进农民炊事方式,已成为广大科技...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我区丰富的秸秆资源,提升沼气发酵技术水平,解决建设沼气池无原料和已建沼气池缺原料问题,走出一条用秸秆作原料搞沼气路子,自治区林业局决定在武鸣县开展秸秆作沼气原料集中供气和户用试点,计划在武鸣县城厢镇濑琶村七星屯建设一个90m^3的秸秆作沼气原料集中供气工程,供应全村22户农户日常用气。  相似文献   

12.
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对我国各地的秸秆年产量、流向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针对秸秆资源分布范围广阔而分散的特点,提出了农村区域性供能的设想。并通过对秸秆的燃烧机理的研究,为秸秆的能源化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推动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既可破解玉米秸秆露天焚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可替代燃煤减少碳排放。针对中国玉米秸秆的产量和产区等资源情况,玉米秸秆的成分及特性,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市场、收储、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市场运作模式及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推广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建立收储运的全产业链模式,为不同的需求确定相应的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方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将通过建立技术示范基地等途径加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力度。多年来 ,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秸秆的办法 ,每逢夏收和秋收季节 ,农民便将大量的秸秆焚烧或扔掉 ,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严重浪费。针对这一问题 ,去年3月以来 ,国家通过在河北、陕西等地推广成熟、配套、实用的秸秆利用技术 ,引导农民充分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部的一位负责人说 ,今后政府将继续通过技术示范基地方式加大秸秆利用的推广力度 ,尤其将加大先进、成熟、经济、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如利用生物技术对秸秆发酵…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农村生物质资源特点及综合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罔蕴藏丰富农村牛物质资源,这些生物质资源具有可供利用总量大;资源分布不均,富集程度西部高于东部;秸秆产出分为两季,资源种类以稻秆、油菜秆、棉秆为主;资源浪费严重,处理方式不环保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3种综合利用系统模式:秸秆资源多元化利用系统、稻壳多联产气化发电系统和养殖小区废弃物全天候利用系统.建议在城市圈内选择适宜地区建设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重点解决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在秸秆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秸秆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出发,分析了统计学模型与遥感模型在秸秆资源量预测中的优缺点,介绍了GIS技术在数据管理、资源量空间表达、区域收集分析、厂点优化选择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建立秸秆利用评估系统,以期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解决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市)的农作物种植数据,估算长江流域油菜优势种植区域的冬闲土地面积,并评估油菜秸秆的产量和能源产品的生产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冬闲土地面积为1 64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94万hm2;2013年中国油菜秸秆和冬闲土地油菜秸秆的可收集量分别为3 817万t和2 483万t,总量可达6 300万t;油菜秸秆生物炭或生物油的总生产潜力分别为2 079万t或2 646万t,折合标准煤量为1 746万t或1 826万t;在利用50%油菜秸秆资源的情况下,生物油替代能源消费量的潜力达到913万t标准煤。中国的油菜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集中,其能源化利用具有规模优势,值得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个巨大的能源库,对其的准确定量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文章以2005年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为例,结合农作物秸秆的能源转化方式,定量估算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的潜力,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约有3.995×108 t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能源利用,这些秸秆若全部以直接燃烧、锅炉燃烧、压缩成型燃烧、沼气供热、沼气发电、气化供热以及气化发电等不同转化方式加以利用,则其能源化产品可分别替代化石燃料0.291×108,0.5×108,2.039×108,0.815×108,0.258×108,2.217×108和0.5987×108 t标煤.其中气化供热能源转化效率最高,可达60.37%,其次为压缩成型燃烧,能源转化效率达58.26%.秸秆资源用于气化供热和压缩成型燃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的原材料,与其相关的开发利用技术得到国内外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和资源化利用的现状,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制生物天然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农作物秸秆制生物天然气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不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的今天,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国际的大方向。农作物、农林废弃物等的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其开发和利用是可行的。不论生物质发电,还是生物质的其他利用,秸秆原料的保证和科学的收储运模式,是保证生物质能利用的动力。确立良好的秸秆原料储备战略机制,是保证燃料供应的基础;科学化的收储运模式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的根本,也是保证秸秆发电(即生物质发电)的稳定运营的最基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