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海河流域由于长期过度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出现严重危机,必须在全流域实施生态恢复过程.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适当的工程、管理措施,并结合河流的自然恢复功能,改善河流的水文过程和河流地貌学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从而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增加生物群落多样性,争取到2030年,将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施生态补水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大举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河南、河北、天津等地方河道先后实施了多次生态补水.为更好地发挥中线工程生态效益,在分析相关工作现状基础上,从补水启动条件和程序、各方职责和工作要求、协调机制、用途监管、水量计量及水费收缴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设想,为指导规范后续生态补水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关于海河流域环境用水与南水北调配水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名列前茅。海河流域水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尽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海河流域现状和未来水资源短缺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量、建设和运营以及地下水库参与水量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海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剖析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调节上下游地区各相关主体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对促进海河流域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河流域近20年实施的多种模式生态补偿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生态现状用水量调查和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流域现状生态用水量调查及根据流域规划目标来确定各类生态要素的需水量,是进行流域生态用水配置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本文按现状生态用水量调查,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和生态用水配置的基本思路分述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 相似文献
10.
为减轻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对海河流域防洪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应针对性地采取河岸防护、洪水疏导、村庄防护及撤退路建设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将防洪影响降至最低.还应通过长期监测措施,研究对流域防洪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冉星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9,7(Z1)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促进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善和修复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供水条件.它本身就是中国一项重大的环境工程.文中分别就调水区、输水区、受水区对生态环境影响和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论述,表明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将是利多弊少,他既是一项宏伟的调水工程,也同时是一项宏伟的环保工程,并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一般说来,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式:调水→改变原来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为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南水北调实施的条件下,将增加海河流域的供水量,这为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构想是构建“二纵六横”总体格局,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工程基础,同时,实现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南水北调水市场的水合约交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4,2(5):3-6
为缓解我国北方的水资源危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已开始启动。为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水市场交易模式显得越来越迫切。针对受水区工业用水的分配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多种资源及产权交易机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贸易方式——水合约交易模式,该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实现南水北调水市场的规范化、组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经过近50年的勘测规划和设计研究,已经形成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受益区涉及大半个中国的工程方案。调水区和受水区的自然和生态系统复杂多变,东线和中线穿越我国的人口稠密地区,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也十分复杂,西线工程基本是在高寒的无人区兴建,要修建高坝和长隧洞。在这种状况下,要合理地、科学地调度和保护水资源,协调好各类矛盾,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效益,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采用先进的手段,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效益,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采用先进的手段,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南水财工程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8.
门宝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7,5(5):18-2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指达—贾线,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的6条支流引水40亿m3,工程由"六坝七洞一渠"组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西线工程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因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实地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分别从水库建成后的库区淹没、坝下游的水量减少、以及施工期间的活动等方面,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是否受到调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特点和各种折旧方法适用性.在探讨了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折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1)基于南水北调工程准公益性的特点其固定资产折旧基数应限于经营性资产所占比例;(2)根据南水北调工程达效期长等运行特点,在达效期内其折旧额应由小到大逐年递增,直到正常运营年,在正常运营期内年折旧额可采用等值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还提出了具体的南水北调工程折旧额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