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气电弧等离子体作用下发射药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作用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强度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揭示的3种制式发射药及新型ETPE发射药在等离子体作用后的燃烧表面变化规律,得到等离子体点火后发生燃烧反应的质量.结果表明,电弧等离子体输入电能对发射药的点火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输入电能的增加,参加反应的发射药质量逐渐增加.ETPE发射药燃烧表面与常规制式发射药燃烧表面有较大差别.发射药对电弧等离子体的相对敏感程度不同,双基发射药最强,ETPE发射药最弱.  相似文献   

2.
发射药的等离子体点火燃烧中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等离子体点火中止燃烧装置,研究了等离子体点火太根药、双基药、硝胺药及单基药的燃烧中止现象,借助所得回收样品的显微照片和中止压力-时间曲线分析了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等离子体的侵蚀和辐射作用,发射药的燃烧表面不规则;不同配方发射药的点火延迟时间不同,太根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延迟时间最短,容易实现等离子体点火.发射药的理化性质,包括配方和添加剂成分、表面状况、热传导系数和光学吸收系数等对等离子体点火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SF-3发射药的等离子体点火中止燃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有剪切膜片控压的密闭爆发器分别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常规点火条件下进行该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和中止燃烧两种比较试验.用扫描电镜观测了SF-3发射药的燃面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底喷式等离子体发生器作用下,SF-3发射药的燃烧表面存在大量微坑,使燃烧表面积大大增加,并导致SF-3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几何燃烧规律.在常规点火条件下,SF-3发射药中止燃烧表面的Cu、C、O三种元素的归一化质量分数分别为0.7%、30.0%、69.3%,而在等离子体点火条件下则分别为3.0%、35.5%、61.5%,表明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C颗粒和Cu颗粒对SF-3发射药的燃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ETPE发射药的热分解特性与燃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DSC、PDSC分析了点火延迟时间长及难点火ETPE发射药燃烧过程中的热分解特性。用中止燃烧实验装置、SEM电镜观察研究了ETPE发射药燃烧表面的形貌变化及燃烧规律。结果表明,ETPE发射药热分解过程主要由其配方中含能添加剂RDX的热分解过程决定,RDX组分与含能黏结剂BAMO/AMMO聚合物体系之间的燃烧不同步性是造成ETPE发射药点火燃烧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根据ETPE发射药燃烧过程的特点,归纳出该类发射药的燃烧机理。  相似文献   

5.
火炮同步点火管的燃烧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火炮点火的同步性,对一种爆轰波传火的火炮同步点火管进行了燃烧实验,测量了点火管不同位置的压力一时间曲线。在考虑火药燃烧过程中同步点火特征、气体湍流和新增燃气质量流流入的基础上,建立了点火管内的燃烧计算模型,用CFD软件对点火管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压力一时间曲线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点火管具有很高的点火同步性,模拟计算的压力一时间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宋健 《浙江化工》2023,(9):30-35
概述了硼颗粒点火燃烧过程及其应用在含能材料中的不足。梳理近年来关于含氟化合物改善硼颗粒点火燃烧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含氟化合物对于提升硼颗粒点火燃烧性能的机理和效果,同时对含氟化合物改善硼颗粒点火燃烧性能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侵蚀现象 1.侵蚀效应和侵蚀压力峰在装药侧面燃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中,装药前段生成的燃气沿着后段燃烧表面流动。在一定条件下,这平行于燃烧表面的燃气,使装药后段的燃速增加。这就是“侵蚀燃烧”现象。如图1所示。在燃烧初期,燃气流动通道最小,所以这时的侵蚀最严重。对于装填密度较大,燃气流动通道较小的发动机来说,形成燃烧室初期压力远远高于装药按平行层燃烧时的压力数值。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气通道不断扩大,侵蚀作用很快消失。燃烧室又恢复到近于按几何规律燃烧时的压力,这就形成了侵蚀压力峰,也可叫它初始压力峰,如图2。由图2还可看出,  相似文献   

8.
在氮气气氛下,采用全氟十四酸(FS)对纳米铝粉(nmAl)进行了表面包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激光点火装置和低压火药燃烧测试装置对表面处理前后纳米铝粉的点火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氟十四酸包覆的纳米铝粉(nmAl/FS),其分散性提高,颗粒分布更均匀;全氟十四酸羧基中的两个氧原子与纳米铝粉表面的A1原子以桥接的方式相结合;与未处理的纳米铝粉相比,在激光热流密度较低时,nmAl/FS的点火延迟时间短;在激光点火燃烧过程中,nmAl/FS的燃烧反应较剧烈,火焰亮度高,在低压火药燃烧测试装置中燃烧时,其燃烧火焰更集中,火焰亮度更高,燃烧更充分.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推进剂发烟量测试方法。用平行光管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卤素钨灯,用图像传感器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设计了一种表面有镂空条纹的遮光罩对光源信号进行调制,采取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消除环境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量了SQ2推进剂、Al-CMDB推进剂和NEPE推进剂燃烧烟雾的发烟量。结果表明,SQ2推进剂和Al-CMDB推进剂的烟雾透过率曲线在点火后50s左右基本稳定;NEPE推进剂燃烧的烟雾光透过率曲线在点火50s后稳定,但有缓慢上升趋势;3种推进剂烟雾光透过率分别为84.1%、65.9%、22.3%,与传统测试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
焦载热褐煤气化试验装置点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褐煤温和气化及热半焦连续高温气化工艺流程及其扩大试验装置,着重研究了该装置的燃烧点火设备和点火过程.根据点火试验升温曲线,将点火过程分为加热、着火和燃烧3个阶段并作了讨论,最后对点火试验本身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流化气体对粉末推进剂点火燃烧性能的提高作用,采用CO_2激光点火器和光纤光谱仪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气氛条件下Al粉的点火燃烧特性。采用光谱信号拟合测温法计算了Al粉在不同气氛环境中的点火温度。结果表明,常压环境下,粒径1μm的Al粉在N_2O和空气氛围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为10ms和359ms,从点火成功过渡到全面燃烧的时间分别为829ms和1 579ms,说明Al粉在N2O环境中点火阶段的表面异相反应速率与燃烧阶段的反应速率均快于在空气中;粉径1μm的Al粉在N2O和空气环境下的点火温度分别为1 550~1 650K和1 450~1 500K,两者相近,但都明显低于毫米级Al粉的点火温度(2 300K),说明Al粉的点火温度受粒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关于Vortex-bursting旋流式预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及其进口混合气速度分布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实验基础上,围绕燃烧器的点火特性,对旋流场中的点火位置和稳定火焰形成进行了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不适当的点火位置会影响稳定火焰的形成,在相同的燃烧工况下,在流场中点火位置不同,火焰的发展出现不同的趋势. 在靠近中心轴附近的低速区点火时,火焰能够稳定;在靠近管壁的高速区点火时,撤离点火源后,火焰吹熄. 本结果对于强化预混合燃烧的稳定性具有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结归纳了化学能引燃、光能激发、电磁波、高压冲击波、电能激发以及气固流动换热等6种不同能量激励方式下固体含能材料的点火引燃方法,重点综述了点火引燃技术的性能特点以及其在固体含能材料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固体含能材料与点火引燃技术之间具有匹配性,点火引燃技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复杂度、稳定性与集成难度等系统特点,以及点火机理、升温速率、堆积形态等固体含能材料特性。基于固体含能材料在点火燃烧本征机理与点火燃烧控制规律两方面的基础研究需求,指出固体含能材料的点火引燃技术将向更安全可靠高效、可精确控制能量输出与可实现测量装置高度集成等方向发展。未来工作中建议进一步加强含能材料领域的单颗粒点火燃烧本征机理阐明、多种颗粒堆积形态点火燃烧研究体系完善与点火燃烧特性控制策略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内容。附参考文献112篇。  相似文献   

14.
<正>铝粉是推进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燃料,其燃烧时伴随的熔融团聚、不完全燃烧和二相流损失等现象,直接影响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射程。因此,铝基燃料的高效燃烧对于火炸药综合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燃烧与爆炸技术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专业组开展了多类铝基燃料的高效燃烧技术研究,旨在持续提升含铝推进剂的释能水平。铝-金属核壳燃料的高效燃烧表面包覆改性是改善铝粉点火性能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表面处理对叠氮硝胺发射药起始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侠  蒋树君  李丽  杨雁 《火炸药学报》2004,27(1):66-67,73
通过30mm短管炮内弹道试验和点火模拟装置试验,研究了钝感与包覆两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叠氮硝胺发射药膛内起始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叠氮硝胺与未经表面处理的叠氮硝胺发射药相比,起始负压差(-△Pi)大大降低,膛内压力波强度变小,膛内起始燃烧性能获得改善。结果还指出了两种表面处理对起始燃烧过程影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卡计使用中点火方法的改进氧弹式量热卡计是测取燃烧热数据的常用装置。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突发的爆炸式燃烧造成了近似绝热的条件,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显然,点火是该测定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试样要燃烧,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为此要用点火丝引燃。点火时,时常发...  相似文献   

17.
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侵蚀现象1.侵蚀效应和侵蚀压力峰在装药侧面燃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中,装药前段生成的燃气沿着后段燃烧表面流动。在一定条件下,这平行于燃烧表面的燃气,使装药后段的燃速增  相似文献   

18.
通过点火燃烧实验研究了高氯酸铵添加量对铝/冰燃料点火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氯酸铵可促进铝/冰燃料燃烧,明显减短燃料表面引燃时间,提高燃烧最大升温速率,明显降低最快反应速率对应温度.但随高氯酸铵添加量增大,铝/冰燃料出现不稳定燃烧,升温过程中热量流失严重.未添加高氯酸铵的铝/冰燃料燃烧产物为Al_2O_3,主要呈球形颗粒,添加1%高氯酸铵的燃烧产物为Al_2O_3和nAl,主要呈絮状物,添加3%高氯酸铵的燃烧产物主要以球形颗粒并夹杂部分絮状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柳宏伟 《现代橡塑》2005,17(2):21-22
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1989年从英国芬纳公司引进了一条整芯PVC输送带塑化生产线。该生产线的塑化装置采用的是NU-WAY柴油燃烧系统,PVC带芯的塑化过程是柴油在塑化装置的燃烧室燃烧时将燃烧室内的空气加热,再由引风机将热空气通过风道、喷嘴吹到浸了PVC糊的带芯表面上,使PVC带芯加热塑化。该燃烧系统由液化气点火系统、中压风助燃系统、柴油供给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多种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双基推进剂中止燃烧表面的“珠链”结构图象,电子探针检测显示了它是由铅(铜)球或碳球相互吸附所组成。在不同情况下,“珠链”可演变为“珠网”,或“短链”,或“单球”,它们与催化燃烧的超速、平台、麦撒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