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在简述非点源污染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应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赣江下游非点源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赣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进行宏观评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通过分析赣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和畜禽养殖等基础资料,确定了赣江下游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并通过峡江和外洲两个水文控制站的实测数据,确定了赣江下游流域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降雨影响系数和流域损失系数。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赣江下游非点源N、P污染负荷模拟值,并与实测污染负荷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好,适合用于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相似文献   

3.
丹汉江流域位于汉江中上游,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区,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因此对该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显的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该流域泥沙和养分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输移特征,归纳了多种负荷估算方法和模型应用进展,从源头、过程和末端3个方面阐述了水土以及养分流失的控制措施和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非点源污染源及污染过程和输移特征尚不清晰、应用模型较少且自主建立模型鲜见、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零散等问题。未来需要不断加强资料的系统监测,探明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种类、来源及负荷,提高应用模型种类和精度,建立流域土地、水域最优开发和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定量化研究与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该模型把流域划分为正方形网络单元,对各单元独立计算其降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用连续方程进行迁移演算,在流域出口累计总土壤流失量及其携带的污染物量。模型简单实用,对资料要求不高,遥感为模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文中提出了用遥感和GIS为模型输入基本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介绍了70年代以来几个有代表性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并作了对比分析及初步的发展趋势预测,对于我们在管理和研究这方面工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点源污染的进一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甚至是首要污染源。而在各类非点源污染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为突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模拟。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污染控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即农业、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不多,自主研发模型少见、控制管理措施单一、新型污染物研究不足等.未来黄河流域地区需加大基础数据的监测,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非点源污染数据库;进一步对非点源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8.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介绍了70年代以来几个有代表性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并作了对比分析及初步的发展趋势预测,对于我们在管理和研究这方面工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深圳市中心福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将一次实际降雨情境、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中T=1 a或3 a作为情境输入,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三种情境中,经排水管网排入福田河的总悬浮固体(TSS)分别为24 806 kg、24 610 kg、24 801 kg,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16 380 kg、14 513 kg、16 160 kg,总氮为869 kg、584 kg、862 kg,总磷为37 kg、28 kg、40 kg。结果显示,非点源污染对河流污染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采用SWAT模型对苏南丘陵研究区进行非点源负荷模拟,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非点源污染与降雨径流的时间特性;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变化;研究施肥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探讨不同管理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为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明  李怀恩  刘晓军 《人民黄河》2007,29(7):36-37,39
针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比较困难的问题,对其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资料条件和特点的城区非点源及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法,其中流域非点源方法有污染分割法、降雨量差值法、输出系数法、相关关系法,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介绍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模型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立过程,从模型适用性、参数敏感性及模型改进方面分析了模型应用研究现状,指出应在模型参数获取、减小模拟误差和短期污染过程模拟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提高SWAT模型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模型精度和模拟结果的影响,以广利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波神经网络建立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模拟SWAT模型的替代模型,解决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时运算量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对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代替SWAT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而且能大幅度减少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时间;研究区氨氮和总磷输出结果在90%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4.02×10~4~25.85×10~4、9.01×10~3~28.38×10~3 kg/a,相比总磷,氨氮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更高,不确定性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点源污染不同,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并与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非点源污染研究需要大量的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应用于非点源研究的分布式数学模型对空间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GIS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具有其必要性。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GIS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非点源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湃  刘孝盈  齐实  张海龙 《人民黄河》2012,34(7):76-78,81
对我国农村非点源水污染各类防治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农村水污染状况已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田径流(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秸秆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非点源污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措施,建议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区和示范区对有关技术进行研究,以遏制农村水污染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黄河流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分散式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地表径流这5类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方法,并给出了根据此方法和有关参数所估算的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黄河水体中非点源污染主要为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TN、TP对黄河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贡献率较大;污染物在龙门—三门峡河段入河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对扬州市江阳中路路面雨后积水的多次采样,分析其COD、电导率、pH等水质参数及降雨历时特征,悬浮颗粒物对COD的贡献的基础上,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观测悬浮颗粒物的微形貌和元素组成,获得了公路路面降雨一径流非点源污染状况和影响因子等重要信息,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区域地表水质量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输出系数法和SWAT模型两种方法对浑河流域2007年的非点源污染TN、TP负荷进行估算和模拟,并分析了浑河流域内各行政区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的影响及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年内排放特点.经计算,输出系数法估算的TN、TP负荷分别为17 468 t和996 t,SWAT模型模拟的TN、TP负荷量分别为15 355 t和1 112 t.由输出系数法估算结果可知浑河流域各行政分区中,沈阳市和抚顺市是浑河流域TN、TP的主要污染来源;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旱田对TN、TP的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由SWAT模型模拟结果可知,TN、TP污染物排放年内有两个集中期,分别出现在7月、8月份和3月份.分析的结果及污染特性可为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Edwin D. Ongley 《国际水》2013,38(3):299-306
Abstract

The pollution impa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SP) were identifi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lower Great Lakes of North America in the 1970s, beginning with the eutrophication crisis in these lakes and subsequently expanding to toxic substances and endocrine disrupting substances. Since then, there has developed a large knowledge base on this subject.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now an extensive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framework for non-point pollu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cently, China has recognized tha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water pollution in many parts of China. There has been recent work in several of the large lakes of China where eutrophication is severe. Elsewhere, factory farms contribute large pollutant loads. There are currently limited legal, administrative, or technical frameworks for evaluating or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s part of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in China,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PA) is examining the need for a legislative and operational framework to ensure tha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dequately evaluated with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ensure appropriate cost efficiencies in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s. The overall status and legal framework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i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Parallels between China of today and North America of the 1970s are instructive for policy make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点源和点源污染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套计算河流控制断面非点源和点源污染输送量的分割方法。这套方法将全年分成无雨期和雨洪期两种时段,并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大小程度将降雨分成三类,在控制断面开展典型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来计算场次洪水的总产污量.再从中分割出非点源产污量。此套方法简便实用,已在广东省鉴江流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