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和谐、宜居、可持续"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从能源、交通、信息、绿色建筑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的规划特色,并指出科学的城市规划不仅能更好地诠释生态城市建设的共同理念和特色目标,也能引领和规范生态城市的发展进程,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2)
从生态方面看,大多数人所居住的现代城市其实是一个生态功能较为弱化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几乎所有的绿色均为人工打造,自然生态少之又少。当前,为了进一步实现城市与环境、城市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人们开始大力提倡并规划城市设计,以期在发展城市工业的同时,做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入手,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构想进行论述,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5,(8)
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多年的生态城市实践并未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文章以广州为例,着重从规划角度反思当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效不足的问题,结合广州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按照"基础分析—技术应用—实施保障—绩效评估"完善与创新生态规划的策略框架,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谢舒逸 《风景园林》2019,26(6):103-108
从班纳姆对洛杉矶的"生态"解读入手,整理概括了意大利当代基于生态视角的规划实践。以博洛尼亚、安特卫普的结构规划为例,阐述它们如何通过生态视角识别、连接各具特色的城市片段以构建主题化的"城市之城",并提出相应规划策略来指引城市发展。以厦门鼓浪屿为例,探索这一新视角、方法在中国非均质的历史区域中的应用—通过定义"四个体系"和"四个区域"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建立起对鼓浪屿复杂的物理与社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的结构性与差异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以平衡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当地宜居性提升的多种需求。最后总结意大利基于生态视角的规划实践一方面为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实践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和新的规划思路、方法与工具,另一方面其建立起的结构规划和战略规划框架能帮助丰富与完善中国现有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提出来的,最初以研究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而城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途径还存在着争论,有代表性的是"环境系统学途径"和"复合系统学途径".前者把城市生态系统看成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系统,着重于城市的生物生态学研究;后者把城市生态系统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着重于子系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城市生态规划是近年来在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生态规划理论等基础上兴起的新兴规划.在城市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调节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自然平衡和资源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而后生态""园在城中";而公园城市则主张"先生态而后空间""城在园中",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其核心转变在于由"重形态"到"重生态",公园城市设计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与重组,生成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生态与形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杨建军 《江西建材》2014,(3):38+41-38,41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建设生态城市。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下的城市规划理念分析,并从该城市规划结构、城市规划功能、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来进行城市规划要点分析,总结当前生态城市联系啊的城市规划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环境保护、利用的生态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工程是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着眼于生态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促进人与自然调谐,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自然保护,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应用于城市水环境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生态工程原则,主要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整体优化;结构、功能的协调;充分发挥生态自我调节、自生作用;再生和循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内有关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逐步成为热点,在积极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负荷、城市水资源、能源消耗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本文着眼于生态视野下的城市规划理论分析与探讨,阐述态化视角下城市规划理论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智慧城市战略的推进,必须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密切结合,加强与城市规划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创新,促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与城镇功能提升的有机融合和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端的有效实现。本研究从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思考智慧城市参与协同创新的关键路径,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的落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已经很大程度影响着各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速度。城区的绿化规划需要从科学和生态角度认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及时反思,完善不足,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力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规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三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建议和思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城市规划手段促进公众健康是营建"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寒地城市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城市环境、居民身心健康与行为活动方式具有特殊影响。以"冬季公众健康"为视角,通过分析寒地气候对冬季公众健康的影响及寒地城市空间规划对冬季公众健康的作用方式,形成以积极保护和主动干预为作用途径的寒地城市空间规划思路,提出以增强冬季户外环境的安全舒适性、改善冬季视觉环境的愉悦度,以及促进居民冬季交往健身活动等为导向的规划策略,旨在实现促进寒地城市冬季公众健康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寒地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推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状态,或工作生活的方式,所有参与能量交换的个体都时刻影响着承载生命的城市;通过技术层面降低碳排放量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但探讨如何从城市形态结构的视角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功能形态亦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城市形态结构中的"高碳"现象,引用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案例,从生态本底、城市街道和社区环境三个实现城市形态结构低碳化的规划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与中国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面对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矛盾,针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生态考量的不足,总结有关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及实践,充分融合规划学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剖析城市规划方法与城市生态服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生态专项规划,并理清其规划思路、目标、方法与内容,构建城市生态专项规划的总体技术框架。首先,理清用规划来调节、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思路框架,提出优化格局、调节过程和提升功能三大调节机制;其次,确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总目标;再次,构建"SAPPE"生态规划"五步法";最后,确定生态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战略与目标、适宜的城市规模、合理的用地比例、协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充分的生态空间和创新的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张,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城乡生态系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生态城市规划概述出发,阐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并指出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最后,对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网络规划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共轭性决定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的一体性和有机性。本文以结构、功能为基础,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来研究城市景观适应性系统。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研究对象,为实现预设增效目标,提升服务功能,通过识别重要节点空间、廊道及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构架不同等级生态廊道和景观斑块来修复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连接,使网络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功效最大化,进而构建城景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