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定平  余海龙 《动力工程》2012,32(9):693-697,732
在一种内置拉法尔气体喷管两相流“液包气”喷嘴的设计基础上,搭建了多相雾化实验台,进行了喷嘴雾化性能实验,研究了气液质量比(训)对喷嘴雾化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索特尔平均雾化直径、雾化角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出“液包气”喷嘴液气压力比和气液质量比的经验公式及适用范围,得到了内置拉法尔喷管两相流“液包气”喷嘴气液质量比的临界点为0.057.结果表明:液气压力比随着硼的增大而减小;当w=0.057时,液气压力比为0.92;气体流量系数与气液质量比呈反比关系;“液包气”喷嘴单相雾化效果远差于两相时的雾化效果,且随着喷嘴液相压力的提高,雾化效果变好,但压力对雾化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2.
燃油喷嘴气液两相流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空气,水为工质,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对气液两相流雾化器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测量了气,液两相流不同入口压力比条件下通过喷嘴后形成的液体雾化粒子的粒径分布,详细讨论分析了气,液两相压力及进气,进液方式对喷雾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喷嘴雾化过程中气液两相流量与气液两相压力之间的规律和 化原则,并对喷嘴的雾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Y型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液膜雾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前人实验观察结果所得的流动结构,从气液两相各的质量,动量、能量平衡及其相互作用方程的构造入手,包括混合孔内油流端部界上的正应力传递,两相平行界面上的剪应力作功传热等,建立了Y型喷嘴内部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而,依据不稳定表面波理论及空气动力破碎理论,分别对Y型喷嘴出口油膜的初级破碎及二次雾化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模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Y型喷嘴性能预测及设计优化的数学方法,经检验,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旋转型气-液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景松  傅维镳 《热能动力工程》2006,21(6):632-634,639
使用激光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DA对旋转型气-液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水代替油作为被雾化的液体,采用压缩空气作为雾化介质,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喷雾特性参数,如:喷雾液滴粒子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粒子速度等。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喷嘴在较小的气液比条件下可以达到较好的雾化状态,中心的液滴平均SMD可以达到40μm。随着压力和气液比的增加,雾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受喷嘴结构的影响很小。本文的研究为喷嘴的实际设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法烟气脱硫旋流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引言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的主流烟气脱硫工艺,其核心设备是脱硫吸收塔,较常用的塔型是喷淋塔[1]。雾化喷嘴是喷淋塔内的关键部件,雾化的优劣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通常多用旋流压力式喷嘴,其中空心锥旋流喷嘴最为常见,系统地研究旋流喷嘴雾化特性对湿  相似文献   

6.
液包式雾化喷嘴是一种新型脱硫雾化喷嘴,其出口锥角直接影响其雾化性能。采用图3所示实验台架,选用喷嘴出口锥角开展实验,并利用Winner318型激光粒径分析仪,进行了雾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内锥角的变化对雾化角的影响明显,而外锥角的变化对雾化角基本无影响;内、外锥角的改变对平均雾化粒径基本无影响,喷嘴的雾化角和平均雾化粒径随着气液压力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气液压力比达到1.5后,气液压力比的影响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7.
气泡喷嘴下游雾化与流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水平喷射的气泡雾化喷嘴下游不同截面上的雾化液滴平均直径和速度分布,用水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试验,液体的喷射压力变化范围为150~550kPa;气液比的变化范围为0~0.12。研究了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大,气泡喷嘴的雾化与流场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沿着喷射方向,与喷孔一定距离内,气泡喷嘴的液雾存在明显的扩散过程,气泡喷嘴的喷雾速度呈典型的抛物状分布,在喷雾轴  相似文献   

8.
一种中空离心式喷嘴流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realizable湍流模型对中空离心式喷嘴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室内压力随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在中心1/3半径范围内存在低压区,其存在将会引起喷口外部空气抽吸,形成空气心,空气心半径越大,液膜越薄,在大于1/3半径区域内有较高的动压,将引起液膜在该区域扩展喷淋。喷嘴出口处液相体积分数为1,离喷口距离越远,液相体积分数越小;出口速度随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出口速度的方向以及喷嘴内流体迹线图表明了液体是旋转流出喷嘴的。  相似文献   

9.
石灰浆液雾化喷嘴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双流体石灰浆液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雾化角、 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预测雾滴平均粒径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喷嘴能耗低,雾化效果好,非常适用于半干法烟气脱硫。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利用Fluent软件对流化床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进气速度、气泡直径来研究操作参数对流化床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速度场和气含率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增大进气速度能够增加液相循环速度和气含率;减小气泡直径能够增加反应器内气含率,但会降低液相循环速度。研究结果对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形状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进行了三维的流场数值实验.模拟了旋流的衰减过程,分析了花瓣燃烧器的流场特点;首次给出了旋流燃烧器回流区的立体形状图,直观地反映了回流区的特性;分析了普通旋流燃烧器和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参数,并对掺混系数进行了对比;通过花瓣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得出,花瓣燃烧器的回流区是由径向回流区和中心回流区融合构成,端部呈花瓣状,所形成的特殊流场能够使煤粉颗粒从燃烧器喷入炉内后,不是首先向外扩散,而是迅速地进入回流区,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形成稳定热源,为煤粉着火燃烧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良好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600 MW机组配套的两级动叶可调轴流一次风机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风机第一、第二级叶轮内流特征和动叶安装角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级叶轮出口总压整体呈现高压区和次高压区交替分布的特征,且比第一级叶轮的对称性差;第一、第二级叶轮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总压和静压分布规律相似;第二级叶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相应位置上的静压值均大于第一级叶轮叶片;随着动叶安装角的增大,第一、第二级叶轮的总压升系数和静叶的扩压系数均增大,且第二级叶轮大于第一级叶轮,表明第二级叶轮的做功能力和静叶的扩压能力均比第一级叶轮的大.  相似文献   

13.
方形卧式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形卧式分离器是一种结构简单、布置方便、效率高的新型分离器,为掌握其内部流动特性,对该分离器内部紊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气相流动,采用离散相模型(DPM)的非耦合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揭示了该分离器的流动与分离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在离心力作用下绕排气管流动,进入排气管时由内旋流转为外旋流,在排气管处形成强旋涡,同时计算并显示了入口速度为20m/s时1μm、50μm和500μm颗粒的运动轨迹。图10参7  相似文献   

14.
数值研究扩散式旋风分离器流场与颗粒分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长期以来气固分离工程中大量使用旋风分离器。传统旋风分离器下部的锥体段都是上大下小布置,因为锥体部分使主气流易于转变成上升流,同时便于粉尘从下部排出,对分离效率有一定提高[1]。各种传统旋风分离器的实验和数值方法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结果。扩散式旋风分离器,  相似文献   

15.
以一种新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的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其三维流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散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利用单元内颗粒法对粉尘颗粒进行追踪,采用带旋流修正的κ—ε方程模型模拟气相流场。分析了中心筒孔径大小及长度对流场均匀性的影响,并使用提出的截面速度不均匀性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工程实际出发,确定孔径Ф为1200mm、中心筒长度为400mm时为最优;模拟计算值可作为新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运行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气雾化燃油喷嘴的喷雾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商业软件对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场进行了模拟求解,讨论了喷嘴的结构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喷嘴出口下游截面雾化粒径的分布情况。得出的结论表明喷嘴结构是影响雾化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喷嘴下游截面粒径分布基本呈轴对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转底炉炉内温度场及流场的数学模型,采用κ-ε模型,辐射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模拟炉内的辐射传热和湍流流动,分析了烧嘴和助燃风喷嘴的选择与布置对炉内的温度及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底炉预热段与加热段采用炉顶布置平焰烧嘴供燃料,炉膛下部布置喷嘴供助燃风能获得很好的温度场和流场来满足工作需要;还原段选择蓄热式烧嘴供给燃料,即满足了高温还原的温度要求,也达到充分回收利用烟气余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蓄热式镁还原炉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奇伯  冯俊小  孙志斌 《工业加热》2006,35(6):14-15,36
用大型软件fluent,采用-双方程模型对新型炼镁炉内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炉内气体扩散过程、流场分布以及炉内流场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镁还原炉可以获得很好的流场来满足镁还原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喷嘴位置对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内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考察气化炉炉侧喷嘴入射角对炉内流场分布、压力分布和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对一种600kg/h的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炉内三维流场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嘴距气化炉顶部0.9m时,气化炉炉内流场分布最合理,压力分布和颗粒浓度分布最均匀。分析结果为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