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指出了在H+、OH参与的反应中,用Nernst方程计算反应的电极电势时,氧化态、还原态状态不变和改变的情况下,所使用的Nernst方程的形式要区别对氛具体计算结果和E-pH图显示氧化态、还原态不变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E时可通用,即Ea=e6氧化态、还原态不同时酸式和碱式的Nemst方程计算E时不可通用,即Ea E b.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 ,指出了在H+ 、OH-参与的反应中 ,用Nernst方程计算反应的电极电势时 ,氧化态、还原态状态不变和改变的情况下 ,所使用的Nernst方程的形式要区别对待。具体计算结果和E - pH图显示 :氧化态、还原态不变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 E时可通用 ,即 Ea=Eb;氧化态、还原态不同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 E 时不可通用 ,即 Ea≠ Eb。  相似文献   

3.
COREX工艺主要由预还原竖炉和熔化气化炉两部分组成,预还原竖炉作为气-固逆流式反应器,炉内铁氧化物的还原情况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流程的生产效益.本文通过建立1∶20的半圆周冷态模型,利用硅胶吸水逐渐变色的特性进行预还原竖炉内气-固反应进程的可视化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气体流量下填充床内铁矿石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炉内径向铁矿石还原率相差较大,随着气体流量增大而炉内气-固反应进程加快,反应进程在轴向、径向上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探讨了对锰的微生物氧化还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科研和治疗的需要,将含有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uIL-1 ra)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到大肠杆菌BL21(DE3)内,经IPTG诱导,外源蛋白得到高量表达,并且形成了无活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在二硫苏糖醇(DTT)和变性剂中溶解,经一步离子交换层析,得到高纯度还原态蛋白.在空气、谷胱甘肽或Cu2+作用下,还原态蛋白会逐渐转向氧化态.氧化态和还原态蛋白在HPLC图谱上得以分离,但非还原性SDS-PAGE分析发现,二者分子量没有差别,表明氧化过程中主要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氧化态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性质稳定,仍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高纯氢气还原的方法合成了WP/γ-Al2O3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和XPS表征,考察了还原时间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通过高压微反对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和咔唑加氢脱氮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增加还原时间,有利于提高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表面的P/W原子比提高,表面高价态的W6+所占比例增加,而氧化态的p5+所占比例有所降低.二苯并噻吩HDS活性和咔唑HDN活性都随催化剂还原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磷化钨催化剂更有利于大分子化合物的HDN反应,是一个良好的HDN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S=2的四价非血红素铁模型配合物[FeⅣ(O)(TQA)(L)]n+(L=None,AN,OTf)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羟基化和环氧化的反应机理.B3LYP计算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的羟基化和环氧化都是单态反应,发生在五重态的反应势能面上.过渡态结构分析表明,羟基化与环氧化的反应机制与铁氧体系和底物之间的空间位阻效应有关,电子结构和空间位阻效应共同决定了反应能垒的高低.对比三个体系的反应能垒,环氧化速控步骤的平衡速度比羟基化反应速控步骤的速度要快,但是羟基化产物要比环氧化产物稳定.五配位[FeⅣ(O)(TQA)]2+羟基化反应能垒低于两种六配位配合物,加上隧穿效应校正,三者的反应能垒一致,说明隧穿效应对六配位配合物的影响较大.[FeⅣ(O)(TQA)]2+环氧化反应能垒高于[FeⅣ(O)(TQA)(AN)]2+和[FeⅣ(O)(TQA)(OTf)]+.  相似文献   

8.
采集中国北方某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含铀矿石样品,共进行7组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探究氧化-还原条件、HCO-3浓度、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铀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对铀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含氧入渗水带来的氧化环境使含水介质中沉淀态铀大量氧化溶解; HCO-3的促解吸作用及铀酰络合物的强迁移能力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影响较大; 有机质会参与含水介质中矿物吸附点位竞争,从而造成铀的解吸; 微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在氧化剂氧化沉淀态铀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氧化作用、解吸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5.28%、23.91%和10.81%。  相似文献   

9.
C-N键的构建反应是现代有机合成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在C-N键的构建方法中,烯烃的胺化反应是一类通过一步反应就可以高效合成出多位点产物的反应.近年来,随着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不断发展,烯烃的胺化反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通过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可见光为绿色能源,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可以将廉价易得的烯烃类化合物转化为含...  相似文献   

10.
NADH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DH氧化酶作为一类催化NADH和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的酶类,不仅在微生物氧化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是人工调控微生物代谢流向研究中的调控热点;另外,它在氧化态辅酶NAD+再生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综述了NADH氧化酶的分类和结构、反应机制、分离纯化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砂岩基质酸化中HF与铝硅酸盐的二次、三次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弄清土酸的真实溶液化学行为,应用^19FNMR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深入研究了砂岩基质酸化过程中HF与铝硅酸盐的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证明其间不是简单的一次反应,存在二次反应和三次反应,并受地层温度及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60℃以上,H2SiF6与铝硅酸盐的二次反应逐渐进行完全;90℃以上,氟铝配合物与铝硅酸盐三次反应愈来愈明显。^19FNMR能区分氟铝配合物和氟硅配合物的具体形态。室内实验结果为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浓度的HF(≥3%)不但存在破坏地层骨架的危险,还会给储层造成新的伤害,在具体实施酸化增产增注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低浓度的HF(≤1%),并使HCl与HF的比例合适,才能既保证酸化的成功又能延长其有效期。  相似文献   

12.
反应速率常数方差最小法确定动力学方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优化理论建立了确定动力学参数的反应速率常数方差最小法,实践表明该法理论严谨,意义明确,计算方便,结果可靠,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分析实验数据精度和指导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折叠光学模型理论,把核子的光学势通过折叠积分,构造出了氘核的光学势.以d+24Mg反应为例,比较了核子光学势取唯象普适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参数Ska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用普适核子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所构造出的氘核光学势所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生物累托石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更具普适性.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反应—扩散基本方程的计算表明:固定化生物累托石处理生活污水体系降解COD的过程是由基质扩散控制的,当颗粒粒径为3mm时,氧浓度随着半径的减少而迅速下降,当半径在0~0.8mm的范围内,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  相似文献   

15.
气液填料反应塔的设计计算式大都没有解析解,一般只有数值解或用图解积分计算,既费时,又费力。本文导出了飞速不可逆反应和快速拟一级不可逆反应这两种特定情况下的解析计算式,可直接用于填料反应塔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芘与甲基苯甲酰氯或2,5-二甲基对苯二甲酰氯通过Elbs反应合成的先驱体的碳化.与其它方法相比,用此种新方法可得高质、高产的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大气压力为3×103~5×103MPa、温度为783~903K时,表面具有与Al发生扩散反应的非晶(Fe0.99,Mo0.01)78Si9B13即FMSB合金的晶化过程,给出了α-Fe(Al)和α-Fe(Mo,Si)的Gibbs′自由能随压力的变化及非晶FMSB的晶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酚氧羧酸酯烷基化反应,乃是一种颇具特色用来制取一系列芳基烷基醚的良好方法.本文系通过对此反应的系统研究之后,业已基本上探清了它的一些主要反应规律,反应机理以及反应范畴等的理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泥炭腐植酸的硝化反应过程,考察了泥炭腐植酸硝化反应时间及硝酸浓度的不同对产物泥炭硝基腐植酸中的总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碱水解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腐植酸硝化反应的产率随硝酸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E4/E6值增加,从而证明了硝化过程中存在着腐植酸分子的氧化降解反应.硝态氮含量存在最大值则说明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腐植酸分子中的芳核上.  相似文献   

20.
胶原蛋白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原蛋白为载体制得了生物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利用XPS、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对碘代苯与丙烯酸交叉偶联生成反式-肉桂酸的催化性能.考察了不同反应因素(溶剂、温度、原料比、缚酸剂及其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该催化剂对碘代苯与丙烯酸交叉偶联生成反式-肉桂酸的适宜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