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福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4):64-66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中国现代漆画的文化属性决定意境是衡量漆画美的重要标准。漆画家要在创作中努力营造意境,在艺术体验阶段要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激发出创作动机;在艺术构思阶段,要始终以营造意境为构思的中心绘制画稿;在艺术传达阶段,要寻找到独特、恰当的艺术传达方式,创作出情景统一、意境优美的漆画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漆画走的是一条由"工艺"而为"绘画"的发展之路.本文回顾了中国现代漆画独立与发展的历程,把重要的展览及事件一一列出,旨在为中国漆画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李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8-99,108
漆画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它一直都是依附于漆器而存在,伴随着漆器的发展而发展。漆画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形式,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本文从漆画艺术的起源及早期漆画作品的创作情况出发,探讨了中国早期漆画作品的绘画风格特点以及后学漆画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4.
徐海鸥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23(3):49-50
简单介绍我国建国以来部分优秀绘画创作,从主题性创作与非主题性创作两个方面分析与探讨近50年来的绘画创作得失等问题。对近年来受一些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中国美术领域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现代漆画创作具有启发性意义。漆艺术发展过程中内敛与外延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漆艺术的精神内涵。强调现代漆画创作思维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兼收并蓄特性,谋求物质与精神表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陈冀湘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4,18(4)
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对现代漆画创作具有启发性意义.漆艺术发展过程中内敛与外延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漆艺术的精神内涵.强调现代漆画创作思维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兼收并蓄特性,谋求物质与精神表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李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67-68,82
漆画作为一门课程,走进高等艺术院校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漆画专业人才.然而,漆画艺术教育尚不完善.中国漆画艺术的日渐繁荣,促使我们对高校现行的漆画基础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从漆画基础教学入手,分析漆画教学中学生对漆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漆画材料与工具的再认识,对髹饰工艺和制作技法的掌握,以及对漆画作品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并提出了提高漆画教学效果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程安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65-66
漆画是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新兴画种,区别于传统的中国画、版画、油画和其他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漆画的艺术语言尤其体现在漆本体的纯粹性上,这种纯粹性是漆画艺术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创造的根本。漆画有其特殊的艺术语法,具体表现在二维的平面表达"、漆"与"画"的统一和东方的文化内涵上。因此,漆画的形式语汇发展,必须从语言与语法两方面按图索骥。首先必须保持"漆"的艺术纯粹性;另外,又不局限于物质的束缚,打破画面的界限,使漆画在材料本体语言、绘画语法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丹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2):134-137,141
“灵感”最早是西方宗教中的概念,本意是“神的昭示”和“灵气”.在中国古代诗学论著和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灵感”一词,但是对创作心理状态的描述则颇早。介绍了“灵感”一词的渊源,整理了我国古代诗学论著或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描述,并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探讨了创造和把握灵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佳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1(2):86-88
中国人物画有史以来,经历了许多变迁,进入21世纪中国人物画家如何来创建一种新的笔墨结构,新的色彩体系来适应新时期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本文通过作者赴西藏采风后创作《西藏风情》系列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创作理念来阐述了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漆器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近七千年的漫长历程,留下了大量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手工艺品.从中国古代漆器艺术的功能、装饰和情感角度出发,阐述分析了漆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就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审美取向等对漆器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矿产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及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安全的目标主要是提供资源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及其立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树立矿产资源新观念、实施矿产资源安全新战略、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袁牧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97,(6)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线条不仅起着界定形象,表现物体的作用,它同时还无时无刻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线是作者的心声,是迹化了的意。线条的发展一方面循着强调个性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却沿着它自身的所谓“美感规律”前进。线条发展的这两个趋势都使得它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至善至美,并最终以物化和量化的方法将其统一在类型化的描法和皴法中,从而走上了程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艺术观念、笔、纸、颜料等工具材料,和用线、赋彩、程式、透视、章法等表现形式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