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乳液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研究,考察以过硫酸铵引发机械活化淀粉(mSt)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反应速率Rg与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mSt]的关系,推导并验证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1.24 0.76 1.54 0.33gR∞mSt I M E,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关系式:[][][][]0.5~1 0.5~1 1~1.5 0.6pR∞mSt I M E基本一致,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在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分解副反应、诱导分解及"笼壁效应"导致引发效率降低,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推导出共聚物消耗单体量与参加反应单体总量的比值(X):[][][][][][][]0.5 0.50.5 0.5 0.5 0.51 2 31/X=1+KM/mSt+KmSt I/M+KI/mSt,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 kJ•mol-1.  相似文献   

4.
油酸盐用于淀粉接枝AM-AA反相乳液共聚反应乳化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引 言淀粉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 ,在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高分子絮凝剂、高吸水材料、造纸工业助剂、油田化学材料、可降解地膜和塑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2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5.
反相乳液法芋头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水倍率的测定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反相乳液体系中芋头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0℃,单体中和度70%,油水比1.3∶1,交联剂用量0.06 g,引发剂用量1.0 g,反应时间2.5 h时,产物树脂吸水倍率达到了129 g/g,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和较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淀粉反相乳液法三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共聚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元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表征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经三元接枝共聚反应淀粉已被AM和AA成功改性。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及共聚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泉  黄少慧 《广州化工》1996,24(1):62-67
本文综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共聚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铈铵/硝酸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引发瓜尔胶/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丙烯酰胺/瓜尔胶(AM/GG),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当AM/GG=3:2,引发剂浓度为4mmol/l,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45℃时,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47.05%和87.7%。接枝共聚物的最大分子量可达到1.73?06.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证明了AM确实接枝到GG分子链上,热重分析(TGA)显示接枝的AM单体并未影响GG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0.
林兆云  张贤贤  李友明  万小芳  刘军 《精细化工》2012,29(7):701-704,728
以硝酸铈铵/硝酸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引发瓜尔胶/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m(丙烯酰胺AM)∶m(瓜尔胶GG)、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M)∶m(GG)=3∶2,引发剂浓度为4 mmol/L,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45℃时,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47.05%和87.7%。接枝共聚物的最大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可达到1.73×106。红外光谱(IR)分析证明了AM确实接枝到GG分子链上,热重分析(TGA)显示接枝的AM单体并未影响GG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淀粉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功能性材料,具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双重性能,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从淀粉的预处理方法、复合引发剂和多元单体的应用、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淀粉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接枝淀粉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小月  李磊 《广州化工》2015,(5):101-103
以煤油为连续相介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电动搅拌器制备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以50℃和20℃下乳液静置稳定性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了转速、乳化时间、油水体积比、乳化剂含量、复合乳化剂HLB值、单体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乳化条件:转速2000 rpm,乳化时间30 min,油水体积比1.2∶1,乳化剂含量6%,复合乳化剂的HLB值为6.0,单体浓度15%。  相似文献   

13.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制备双醛淀粉,并以醛基摩尔分数为评价指标,考察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NaIO4浓度及体系pH等因素对木薯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的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双醛淀粉的醛基摩尔分数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活化60 min的淀粉在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30℃、n(NaIO4)∶n(AGU)=0.8∶1、NaIO4的浓度0.5 mol/L、体系pH=4的条件下制得的双醛淀粉x(醛基)=95.4%,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双醛淀粉x(醛基)=58.2%。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玉洪 《当代化工》2005,34(1):56-59
概述了自由基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的工艺发展过程,介绍了反相乳液成核机理、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反相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单体乳液稳定性、胶粒大小和形态、聚合物的组成及其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讨论了乳化剂、连续相、引发剂种类等以及合成工艺对聚丙烯酰胺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引发剂浓度为6mmol/L,乳化剂用量5%,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5∶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单体转化率95.46%、接枝效率88.12%、特性粘度410 mL/g的接枝共聚物,该接枝物比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更好,在用量为25 mg/L时,对高岭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达到88.6%。  相似文献   

16.
李永红  张普玉 《河北化工》2009,32(9):34-35,41
概述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反相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对该聚合体系的表征方法进行介绍,评述了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及接枝共聚机理,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共聚反相胶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通  卢绍杰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19(1):71-75,F004
本文概述了自由基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和共聚物工艺的发展,讨论了影响聚丙烯酰胺结构与性能的合成及工艺因素,特别对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氧化产物的分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Cu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以分散力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羧基含量、氧化淀粉浓度、体系pH和温度等因素对氧化淀粉分散二氧化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氧化淀粉分散力有显著的影响。由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当羧基含量为0.49%及0.84%时,在氧化淀粉浓度0.4%、体系pH10、温度30°C、分散时间2.5 h的条件下分散二氧化锰的量分别为151.50 mg/100 mL及206.80 mg/100 mL,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当羧基含为0.49%时,分散二氧化锰的量仅为71.30 mg/1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