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对熔淬前合金铸锭显微组织的研究,确认了在Sm_2(Fe_(0.9)Cr_(0.1))_(17)C_(1.6)合金中,Sm_2Fe_(17)相的构成,具有Th_2Zn_(17)类型的结构。Sm_2(Fe_(0.9)Cr_(0.1))_(17)C_(1.6)熔淬带材经温度为750℃退火30分钟后,显示出了672KAm~(-1)(8.4KOe)的矫顽力。对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该带材的晶粒直径为50~150nm。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并研究了各种材料的磁滞回线之后,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导致相结构从TbCu_(17)类型向Th_2Zn_(17)类型转变。含Ga的Sm_2(Fe_(0.9)Ga_(0.1))_(17)C_(1.6)带材,在退火之后获得了680KAm~(-1)(8.5KOe)的矫顽力。进一步在Sm_2(Fe,Cr)_(17)C_(1.6)和Sm_2(Fe,Ga)_(17)C_(1.6)合金中添加Co、Mn等,也使其磁性能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合金Sm_2(Fe_(0.85)Ga_(0.1)Co_(0.05))_(17)C_(1.6)带材,经650℃、30分钟的退火处理后,获得了高达1008KAm~(-1)(12.6KOe)的矫顽力以及(BH)_(max)为62.4KJm~(-3)(7.8MGOe)的磁能积。这是到目前为止所报导过的、Sm_2Fe_(17)C_x熔淬带材获得的最高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单辊外圆液态急冷法制备了Fe89.5Zr2.7B6.5Ag0.3M1(M=Zr、Co、Ta、Ti、Cu、Nb)非晶铸带,然后进行不同方式的晶化处理制备纳米晶合金。研究了非晶纳米晶Fe89.5Zr3.7B6.5Ag0.3的显微组织、相组成与晶化过程。探讨了添加元素M(M=Co、Ta、Ti等)与制备工艺对非晶纳米晶Fe89.5Zr3.7B6.5Ag0.3合金显微组织、晶化过程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种金属元素M的加入,有利于合金显微组织结构的纳米晶化,提高该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电阻率,增大脆性和耐腐蚀性能;退火 水冷能极大提高Co基合金样品的Bs,并能降低材料的剩磁比;另外对非晶态合金来说,低温长时退火也有利于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RCo_5(R是稀土金属)化合物恒磁体时,采用液相烧结法能保证获得高密度、高矫顽力和温度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且,由于这些材料粉末的矫顽力Hc对退火温度的特有关系,在高于最大矫顽力的烧结温度下能得到极限密度。因此,对某些合金可应用二次加工:(1)在保证获得必要密度的温度下烧结和(2)在较低的温度下退火,由此可达到需要的矫顽力。二次退火的温度对Sm_(1-x) Pr_xCo_5合金烧结磁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HDDR工艺(简称"t-HDDR工艺")制备了高矫顽力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研究了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对磁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DDR工艺对于化学成分为RxTbalByMz的磁粉均适用;稀土元素R(Pr、Nd、Dy等)与低熔点添加元素M(Ga、Cu、Al等)含量越多,t-HDDR工艺对磁粉矫顽力的提升幅度越大;在t-HDDR工艺的首次HDDR工艺中,实施"完全脱氢"工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磁粉的矫顽力;相对于常规的单次HDDR工艺,t-HDDR工艺可使RxTbalByMz系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的矫顽力Hci提高160~320k A/m(2~4k Oe)。t-HDDR工艺操作简便、原材料成本低,所生产的磁粉不仅矫顽力高,而且剩磁与最大磁能积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Co,Nb,Zr,Ga,Cu,Si等合金元素的加入对Pr-Fe-B永磁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形响情况,以上合金元素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Pr-Fe-B的磁性能,但含量超过一定比例后,磁性能则有所下降,Co,Cu,Si的加入还有助于Pr-Fe-B合金居里温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雾化法制备含Ni、Cu、Bi、Te等多元素掺杂的Ag Sn In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在一定条件下内氧化,经过破碎、过筛得到多氧化物掺杂Ag Sn O2In2O3粉末。粉末经冷等静压、烧结、挤压、拉拔、打制等工艺后制成铆钉型触头,与合金内氧化法(AOM)制备的同等Ag、Sn、In含量的材料进行力学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多元素掺杂粉末内氧化法(POM)制备的Ag Sn O2In2O3电接触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电弧侵蚀和抗材料转移性能明显优于AOM制备的Ag Sn O2In2O3电接触材料。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工艺对Fe-79%Ni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Fe-79%Ni合金,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行退火处理。通过电子探针(EPMA-1600)观察其杂质的含量及晶粒的长大情况;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二段连续退火与一次退火相比较,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略有提高;对二段连续退火工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Ga、Bi和Pb等元素,制备了Al-Ga-Bi-Pb合金.通过失重、交流阻抗和测定开路电位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退火及淬火条件对Al-Ga-Bi-Pb合金在4 mol/L KOH溶液中腐蚀与极化的影响.退火处理加速了合金的腐蚀并使极化增大;25℃的水淬处理,可减小阳极腐蚀与极化;在600℃下保温3 h后经25℃水淬得到的合金,腐蚀和极化最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在世界上新开发的一种制造块状Pr-Fe-B永磁体的方法。这种利用铸造和热加工的工艺比较简便,仅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铸造—热加工—热处理。所作的磁体密度较高,氧含量较低,特别适合于在石英钟表中用作步进电机的转子等等。文中叙述了具体的工艺流程,产生高磁性能和磁取向的原因以及添加第四种元素Cu的作用。合金的最佳成分为Pr_(17)Fe_(76·5)B_5Cu_(1·5)。铸造的合金经1000℃24小时退火后,样品的磁性为_1Hc=7.4KOe,(BH)_(max)=8.8MGOe。而该成分的合金经900~1000℃温度下。量的热压后,再经过1000℃24小时的热处理,磁性大大提高,最高磁性为Br=12.6KG,_1Hc=10。OKOe,(BH)_(max)=36.2MGOe。从所测样品的初始磁化曲线急剧增加这一现象表明,其产生高矫顽的机理应属成核控制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Ta/[(Fe89.6Co10.4)0.76 nm/Cu1.2 nm]25多层膜,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表明,退火处理提高了薄膜的结晶度,退火温度达到550℃时,薄膜中发生Fe Co和Cu的相分离;AFM测试表明增加Ta缓冲层后可有效地降低薄膜的粗糙度;巨磁电阻(GMR)效应测量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巨磁电阻效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50℃达到最大值-1.95%;薄膜的磁性饱和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矫顽力亦增加,并在450℃时达到3.614×104A/m。  相似文献   

11.
快淬Sm-Co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Co磁体由于其高的内禀矫顽力HcJ和高Tc近年来重新成为人们的热点。通过快淬法可以制得具有纳米结构的Sm-Co合金,快淬合金具有高的剩磁比(MR/Ms)等优点。本文对快淬Sm-Co合金的相结构,各向异性以及快淬速度,退火工艺和合金元素对磁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温度稳定性作较为全面的概述,介绍了快淬Sm-Co合金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为已知的AlNico8系各向异性永久磁铁的改良。以行波管为主的各种微波用仪器的磁回路,由于要求磁铁有极高的矫顽力,过去几乎都是使用铁淦氧永久磁铁。然而铁淦氧磁铁比铸造磁铁的温度特性差,这是很大的缺点,所以逐渐被高矫顽力铸造磁铁代替。高矫顽力铸造磁铁的制造方法是Co15~42%、Ni10~20%、Al6~10%、Cu2~8%、Ti4~10%,余Fe的合金在1200℃以上保温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工艺,分别在单晶Si(100)衬底和玻璃(Si O2)衬底上制备Fe:Sm Co/Cu(Cr)薄膜,研究了Fe掺杂对Sm Co薄膜结构、磁性能与磁光效应的影响。实验发现,衬底对Fe掺杂Sm Co薄膜性能有很大影响,Si衬底薄膜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均优于玻璃衬底样品;同时退火温度也会影响Fe掺杂Sm Co薄膜形貌及磁性能,高温退火后,Sm Co衍射峰得到了增强,尤其是Sm Co5的(001)、(002)和(003)衍射峰最为明显,这是由于高温退火后Cu(111)衍射峰增强的缘故。同时发现,退火后的Si O2衬底与Si衬底样品的磁性和磁光效应均得到增强,但Si O2衬底的矫顽力Hc变化更明显,这是因为较高的表面应力会导致样品的矫顽力增强。因此可以通过调节Fe含量来控制样品的磁光性能,这就为优化Sm Co薄膜作为磁光存储介质的性能指出了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铈钴铜系合金是属于廉价稀土永磁合金。近年来对如何提高其磁性能和对该合金的相变过程以及产生高矫顽力的机理进行过大量研究。目前,外国已有商品牌号(PermafluxCL 和 PermafluxeT)出售。最大磁能积大约是7.0×10~6高奥左右。铈钴铜系合金可以用铸造法制取,也可以用粉末法制取。利用改进的 Bridgman 技术获得的定向结晶 Ce—Co—Cu—Fe 永磁体其性能如下:JHc=6000奥斯特,Br=6250  相似文献   

15.
首先用快淬法制备厚度为20~23μm的Fe73.5Cu1Nb3Si13.5B9合金非晶带材,采用氮气氛退火和横磁退火(氮气氛)工艺对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退火工艺可以对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性能进行有效控制,540℃×30min为最佳氮气氛退火工艺,横磁退火可以降低Hc、Br/Bs及Pc并能优化μe和μi。  相似文献   

16.
在FeBPCu系合金中通过改变P、Cu的含量以及添加Nb元素的方法,制得了高铁含量的Fe85B8.3Cu0.7P_5Nb_1非晶合金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软磁直流测试仪研究了FeBPCu系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热处理前后磁性能的变化,得到了最佳的P、Cu含量以及Nb对该系列合金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的P、Cu含量分别在5.0、0.7最为合适;添加1 at%的Nb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并扩大了合金的热处理区间;Fe85B8.3Cu0.7P_5Nb_1合金带材在440℃保温10 min热处理后获得了208.6 emu/g较高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也只有22.4 A/m。  相似文献   

17.
用单辊法制备的宽20 mm、厚25μm的Fe_(73.5)Ni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绕制成外径为40 mm,内径为25 mm的环型磁芯。分析了合金带材的晶化行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Fe_(73.5)Ni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为非晶态,一级起始晶化温度Tx1为513.2℃,二级起始晶化温度Tx2为676.9℃,当退火温度升高到550℃,在非晶基体中析出Fe(Si)软磁相,形成了非晶和纳米晶双相共存结构。当退火温度低于550℃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磁芯的起始磁导率μ_i和饱和磁感应强度B_s增大,矫顽力Hc减小;当最大磁感应强度B_m不变时,合金磁芯的有效幅值磁导率μ_a增大,比总损耗P_s和矫顽力H_c减小;当测试频率f不变时,合金磁芯的电感L_s和品质因数Q增大。  相似文献   

18.
用熔淬法制备了(Nd0.4Pr0.6)9Fe76-xNbxB15(x=0,2,3,4)非晶合金薄带,然后在600~740℃进行退火晶化.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添加Nb对快淬(Nd0.4Pr0.6)9Fe76B15非晶合金晶化行为和矫顽力的影响,发现Nb的添加改变了(Nd0.4Pr0.6)9Fe76B15的晶化行为,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合金的矫顽力.未添加Nb的(Nd0.4Pr0.6)9Fe76B15非晶合金晶化时,首先转变成(Nd,Pr)2Fe23B3亚稳相,在退火温度为640℃时,亚稳相开始分解为(Nd,Pr)2Fe14B和α-Fe两相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合金中的(Nd,Pr)2Fe14B相开始减少,而室温非磁性相(Nd,Pr)1.1Fe4B4逐渐增多.添加Nb的(Nd0.4Pr0.6)9Fe72Nb4B15非晶合金晶化时,先从非晶基体中析出α-Fe相,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的非晶相继续晶化形成(Nd,Pr)2Fe14B和Fe3B相.这说明添加Nb可以避免亚稳相的形成,促进(Nd,Pr)2Fe14B硬磁相的生成,同时细化了晶粒,改善了材料的磁性能,使合金矫顽力从未添加Nb的397.3 kA/m提高到了添加4at% Nb时的1091.2 kA/m.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u Fe(40)合金的制造工艺,并对Cu Fe(40)合金的铸态组织和锻造后的组织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程度的冷锻变形后Cu Fe(40)合金的显微硬度变化,最后对Cu Fe合金烙铁头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u Fe(40)合金铸锭由富Cu相和富Fe相组成,锻造变形后组织中晶粒未见明显拉长,但铸造缺陷减少;随着冷锻变形的进行,Cu Fe合金的显微硬度先迅速提高,随后缓慢增长;Cu Fe合金烙铁头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使用寿命比传统铜烙铁头高2~5倍。  相似文献   

20.
Co-Pt永磁合金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耐腐蚀,抗氧化,在磁存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Co-Pt合金中添加稀土金属可以细化晶粒,还可改变合金的微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添加稀土Dy的Co-Pt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